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6篇
化学   75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利用化学种态分析软件CHEMSPEC计算了低浓缩铀靶辐照后溶液中铀(U)的化学种态分布及其主要裂变元素对U化学种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组分体系中,pH值和铀酰浓度都会显著影响U的化学种态分布。随着铀酰浓度的增大,溶液中将会生成多核配合物;在较高的NO3-浓度下,U在溶液中主要以UO22+和UO2NO3+的形式存在。CO2对不同浓度铀的种态分布影响结果表明,当铀酰浓度较低时,铀的化学种态多以碳酸铀酰的形式存在;当铀酰浓度较高时,铀的化学种态多以氢氧铀酰或柱铀矿沉淀的形式存在。计算发现,当裂片元素Tc、I、Mo的浓度小于0.01 mol·L-1并分别以TcO4-、I-、MoO42-的种态存在时,这些裂片元素不改变铀的各化学种态的分布。  相似文献   
62.
稀土元素日允许摄入量与农用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稀土农用是我国独立开创的稀土应用领域,3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作为元素周期表中第ⅢB主族的重金属,稀土元素不是动植物的必需微量元素,其生理效应的机制还不清楚,稀土农用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受到密切的关注。本文从稀土元素分析方法与人均总膳食摄入量、稀土元素毒理实验方法与日允许摄入量、稀土农用对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和化学形态的影响、以及稀土农用对食物中稀土元素含量影响的4个方面,对文献报道作了分析、整理和评定,结论是只要对使用的范围、剂量及施用方式进行限制,稀土农用是一种安全的农业增产方式。  相似文献   
63.
中子活化法研究富铬酵母中铬的含量和分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中子活化法测定了富铬酵母细胞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细胞壁以及原隆质体中的铬的含量。铬通过细胞壁进入细胞后,80%的铬存在于细胞的原生质体内;富铬酵母中的铬主要以生物活性物质的形式存在。表明无机铬化合物在富铬酵母细胞的培养过程中,被酵母细胞吸收,并转化成有机铬状态。  相似文献   
64.
同位素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量鱼样中的总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了一种条件温和的提取鱼样中总汞的前处理方法,并建立了同位素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D-ICP-MS)分析鱼样中总汞的方法。对ID-ICP-MS测量过程中的主要误差来源进行了讨论,使用铅同位素标准参考物NIST SRM 981对测量汞同位素过程中的死时间和质量歧视效应进行了校正。对两种标准参考物(金枪鱼肉IAEA436和角鲨鱼肝NRCC DOLT-3)中的总汞用ID-ICP-MS进行了测定。IAEA436和DOLT-3总汞的测定结果分别为4.23±0.06mg/kg和3.33±0.05mg/kg,与标准值相符。此外,建立的前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测量过程中汞在系统中产生的“记忆效应”,有利于ID-ICP-MS的应用。  相似文献   
65.
磁性纳米粒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超顺磁性、生物相容性、类酶的催化特性和可重复利用等特点,不仅能够实现被检测物的分离和富集,而且能够使检测信号放大的作用,在生物分离和检测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1]).  相似文献   
66.
活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分析试验室》定期评述中“活化分析”的第6篇文章,它对我国活化分析领域在2003年6月-2005年12月的工作进展作了较全面的评述。内容包括活化分析方法学及其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地学和考古、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活化分析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7.
建立了基于化学逐级溶解、火试金预浓集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的地质样品中铂族元素的物相分析新流程。应用逐级溶解,地质样品可被分成即水溶相、可交换相、碳酸盐相、Fe/Ni金属相、硫化物相、氧化物相、硅酸盐相和残渣相8个组分。详细研究了溶解实验中试剂、温度、酸度和时间等实验参数。作为应用的实例,研究了丹麦Stevns Klint K/T界线样品中5个铂族元素的物相分布。  相似文献   
68.
纳米材料生物效应及其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纳米科学与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并列, 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三大支柱科学领域. 由于纳米材料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纳米尺度及纳米结构的材料乃至器件, 已逐渐走出实验室, 进入人们的生活. 这些具有独特物理化学性质的纳米材料, 对人体健康以及环境将带来的潜在影响, 目前已经引起科学界, 乃至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 文中分析综述了几种纳米材料(纳米TiO2、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及超细铁粉)目前已取得的部分生物效应及毒理学的研究结果, 包括纳米材料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作用的靶器官、纳米材料引起的细胞毒性、细胞凋亡等. 文中还评价了纳米颗粒的生物毒性. 纳米颗粒的尺寸越小, 显示出生物毒性的倾向越大; 尽管碳纳米管是由石墨层卷成的圆筒, 但是根据石墨的安全剂量来外推碳纳米管的安全剂量是不可行的, 碳纳米管的生物毒性远大于石墨粉; 表观分子量高达60万的水溶性纳米碳管, 在小鼠体内却显示出小分子的生理行为; 一种正在研究的磁性纳米颗粒在动物体内显示出迅速团聚、堵塞血管等现象. 纳米材料在生物体内呈现出的这些生理现象, 仅利用现有的知识尚无法解释. 最后还介绍了纳米物质生物效应(包括毒理学, 安全性)研究的部分实验方法; 展望了该新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9.
比较了BP86、PBE、B3LYP、B3PW91、BHandHLYP、PBE0、X3LYP、CAM-B3LYP、TPSS、M06L、M06和M06-2X等12种采用了广义梯度近似(GGA、hybrid GGA、meta-GGA和hybrid meta-GGA)的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三个三价铀复合物表征中的应用. 研究模型采用铀复合物催化CO2和CS2官能团化反应中的三个中间体(Tp*)2U- η1-CH2Ph (Cpd2), (Tp*)2U- κ2-O2CCH2Ph (Cpd3) 和(Tp*)2U- κ2-S2CCH2Ph (Cpd4). 研究发现, B3LYP 和B3PW91 在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方面优于其它方法. 基于分子轨道理论的MP2 方法在Cpd2 和Cpd3 的表征中给出与DFT方法相近的结果, 而在Cpd4 的表征中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这可能是由于同样是单参考态方法的MP2捕捉到了与DFT方法不同的电子结构. 同时, 通过对比分别采用小核赝势(5f-in-valence)和大核赝势(5f-in-core)基组处理铀原子的计算结果, 发现对测试的模型体系, 两种处理方法可获得相近的热力学能量. 与以往主要关注高价态锕系复合物的处理方法的评估工作不同, 本项工作适应逐渐增加的对低价态锕系分子体系的研究的需求, 对12 种常用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低价态锕系复合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估, 期望为处理类似体系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建立了超声波辅助溶剂萃取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生物样品中总汞(T-Hg)和甲基汞(MeHg)的分析方法。实验优化了萃取溶剂种类,溶剂浓度,各种辅助方法和超声波振荡时间等各种萃取条件。选择6 mol·L-1 HCl作为溶剂,超声2 h, 以有机溶剂萃取,再以水反萃,稀释后直接进行测量MeHg的含量。此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T-Hg和MeHg, 检出限为0.01 ng·mL-1,相对标准偏差为3.44%,线性范围为1~50 ng·mL-1,加标回收率为80%~97%。在此条件下测定了5种不同类型生物标准参考物质的T-Hg和MeHg,测定值与标准值吻合。该法综合了超声波辅助萃取和溶剂微萃取以及ICP-MS的优点,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合于各种生物样品中痕量MeHg快速萃取分离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