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51篇
化学   213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22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53篇
物理学   1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3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利用溶液法合成了邻菲啰啉(phen)和氨三乙酸(H3nta)钴配合物Co(phen)2Cl2(1), Na[Co(nta)]·H2O(2), [Co(phen)2(H2O)2][Co(nta)(phen)]2·12H2O(3), 对配合物3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 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a=1.2448(2) nm, b=1.5898(3) nm, c=1.7412(3) nm, α=91.746(3)°, β=97.807(3)°, γ=103.745(3)°, V=3.309(1) nm3.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室温下这3种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这3种配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强度变化, 确定配合物1和3对BSA的荧光猝灭方式均为静态猝灭; 分析了配合物1和3与BSA相互作用时的结合常数、 结合位点数以及热力学函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讨论了这2种配合物分别与BSA相互作用时的作用位点、 作用力的类型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352.
以硝酸镧,氧化铕,硝酸锂,硝酸铋和偏钒酸铵为原料,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金属离子(Li~+,Bi~(3+))掺杂LaVO_4∶Eu~(3+)纳米荧光粉。通过XRD,SEM,FTIR,FL等手段进行表征。考察了金属离子(Li~+,Bi~(3+))摩尔掺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LaVO_4∶Eu~(3+)荧光性能的影响,探讨合成Li~+,Bi~(3+)掺杂LaVO_4∶Eu~(3+)荧光粉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产物以四方锆石结构(t-)LaVO_4纳米颗粒为主。Li~+,Bi~(3+)的掺杂,均能够提高荧光粉LaVO_4∶Eu~(3+)的发光强度;在180℃条件下反应24 h所得的LaVO_4∶5%Eu~(3+),4%Li~+,LaVO_4∶5%Eu~(3+),2%Bi~(3+)荧光粉荧光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53.
As a low-bandgap ferroelectric material, BiFeO_3 has gained wide attention for the potential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s,since its photovoltaic effect in visible light range was reported in 2009. In the present work, Bi(Fe, Mn)O_3thin films are fabricated by pulsed laser deposition method, and the effects of Mn dop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 optical, leakage,ferroelectric and photovoltaic characteristics of Bi(Fe, Mn)O_3 thin films a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x-ray diffraction data indicate that Bi(Fe, Mn)O_3 thin films each have a rhombohedrally distorted perovskite structure. From the light absorption results, it follows that the band gap of Bi(Fe, Mn)O_3 thin films can be tuned by doping different amounts of Mn content. More importantly, photovoltaic measurement demonstrates that the short-circuit photocurrent density and the open-circuit voltage can both be remarkably improved through doping an appropriate amount of Mn content, leading to the fascinating fact that the maximum power output of ITO/BiFe_(0.7)Mn_(0.3)O_3/Nb-STO capacitor is about 175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ITO/BiFeO_3/Nb-STO capacitor. The improvement of photovoltaic response in Bi(Fe, Mn)O_3 thin film can be reasonably explained as being due to absorbing more visible light through bandgap engineering and maintaining the ferroelectric property at the same time.  相似文献   
354.
对CO_2在Fe-Zn-M(M=Zr,Al,Ga和Cr)/HY复合催化剂上的加氢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复合催化剂的配比、反应温度以及气体空速的考察,确定了由CO_2加氢合成异丁烷的最佳反应条件。在对反应机理研究后发现,CO_2在复合催化剂上的加氢反应是一个混合了甲醇合成和甲醇制汽油(MTG)的反应过程,而不是传统的FT反应过程。实验结果指出,反应中生成的烯烃是产生异丁烷的重要中间产物。在所有的催化剂上,异丁烷的组成在烃类中是最高的。在H2/CO2=3,5 Mpa, 3000h~(-1)及360℃的反应条件下, CO_2在Fe-Zn-Zr/HY复合催化剂上进行加氢反应时,异丁烷在烃类中的选择性高达38%,异丁烷的时空产率可达3.0 C-mol%,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知由CO_2加氢合成异丁烷所得的最好结果。  相似文献   
355.
超临界相由合成气合成低碳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涛  牛玉琴  钟炳 《催化学报》2000,21(4):319-322
选择有代表性的Cu-Co,Zn-Cr和ZR-Mn体系为催化剂,研究了超临界条件下由合成气 民低碳醇的规律及提高产物中C2+OH含量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三种催化剂上超临界相合成醇反应的CO转化率都比气相合成醇反应的高。Cu-Co催化剂上超临界相合成反应的醇选择性低于气相合成者,但合成醇的产物与气相合成的相同,且均符合Schulz-Flory分布。Zn-Cr和Zr-Mn催化剂上的产物分布不符合Schu  相似文献   
356.
机器视觉镜头参数要求有别于其他镜头,为了保证测量精度,要求镜头的光学畸变很小甚至接近零,有的工作场合还要求有很宽的工作距等。设计一种机器视觉镜头,使用8枚球面镜片,采用固定后组,移动前组的调焦结构,实现了在空间频率120 lp/mm处,工作距从无穷远到超近摄0.1 m时,镜头畸变小于0.1%,MTF全视场大于0.4的性能要求。光学系统后组使用了两枚镜片,与后组只有一枚镜片的架构不同,不仅提升了光学性能,还有利于系统的平衡及稳定。整个光学系统没有非球面,也没有高折射率或高阿贝数的特殊玻璃,均为常见的冕牌玻璃和火石玻璃,降低了镜头成本,镜片加工及组装公差范围内量产优良率达90%以上。该镜头光学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机器视觉尤其是智能机器视觉行业。  相似文献   
357.
The cyanide groups of letrozole(1-[bis(4-cyanophenyl)methyl]-1,2,4-triazole) were hydrolyzed into the carboxylic groups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s. Then the hydrolysis product(1-[bis(4-carboxylphenyl)methyl]-1,2,4-triazole, H_2ltzda) reacted with Co(NO_3)_2·6H_2O in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 bipyridl-typed ligands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As a result, two new Co(Ⅱ) MOFs were obtained, formulated as [Co_2(ltzda)_2(bpp)_2]_n(1) and {[Co_2(ltzda)_2(bpy)]·4H_2O}_n(2)(bpp = 1,3-di(4-pyridyl)propane, bpy = 4,4'-bipyridine). Two MOF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magnetic measure. 1 displays a 2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containing wave layers and 2 shows a pillared-layer structure existing in a 2-fold interpenetrated mode.  相似文献   
358.
Pt@Ag/Pt复合型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吸附在铂纳米颗粒表面的氢交替还原硝酸银和氯铂酸,得到了复合型纳米颗粒Pt@Ag/Pt,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氢化催化苯甲醛反应,由于Pt与Ag双金属间的协同效应,其催化活性较纯铂好。  相似文献   
359.
浆态床合成气制二甲醚双功能催化剂的性能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24  
在浆态床合成气制二甲醚过程中,在280℃,4MPa、尾气流量4500mL/gcat.h条件下,考察了甲醇合成和甲脱水催化剂组成的双功能催化睦合成的影响,随二者质量比的增加,合成气的转化率,二甲醚生成速率逐渐增加,在催化剂比例4-7时达最高值后降低,随催化剂比例的增加,二甲醚、烷烃的选择性逐渐降低,甲醇选择性逐渐升高,当催化剂比例为4-5时二甲醚生成速率最高达15-16mmol/gcat.h,甲醇当  相似文献   
360.
复合催化剂中H-ZSM-5酸性对合成气制二甲醚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合成气制二甲醚( D M E)复合催化剂中脱水组分 H Z S M 5 分子筛进行水热处理及 N H3 T P D、 C O2 T P D 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在 H Z S M 5 分子筛脱水组分上具有两种酸性中心,高温 N H3 的脱附峰代表强酸中心, 低温 N H3 的脱附峰代表弱酸中心. 同时, 亦有两种不同强度的碱中心. 随 H Z S M 5 水热处理温度的提高, 总酸量及强酸中心数量逐渐降低, 碱性中心数目随 H Z S M 5 水热处理温度的提高略有增加, D M E的选择性随之提高. D M E 主要是在 H Z S M5 分子筛的弱酸中心上生成. 对 H Z S M5 于 600 ℃处理后与铜基催化剂混合制得的复合催化剂, 对其反应性能考察后发现, 当 H2/ C O≈2 时, 4~6 M Pa、2 000~3 000 h- 1、260 ℃为最适宜反应条件. 此时, C O 的转化率≥ 90% , 对 D M E 和甲醇的选择性为96% , D M E 在所有有机产物中的选择性≥ 80% , D M E的含量≥ 20% . 提高反应压力, C O 的转化率及 D M E 在产物中的含量有较大提高, 但对 D M E的选择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