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6篇
化学   147篇
晶体学   1篇
物理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采用pH法,在25.0±0.1℃, I=0.1 mol·dm-3 KNO3存在条件下,测定了铜(Ⅱ)-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12,14-二酮-α-氨基酸(5-取代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探讨了大环多胺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能力、配位方式、及其在水溶液中铜(Ⅱ)配合物的稳定性,同时也研究了5-取代邻菲咯啉与铜(Ⅱ)之间的d-p反馈π键,取代基的Hammett诱导效应对三元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引起炎症、衰老、癌症、肿瘤的原因之一是生物体内存在过量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1~2].文献表明Schiff碱类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对O-2具有一定的抑制率[2],特别是含O、N、S的Schiff碱类配合物具有很高的抗癌活性 [3~4],锰也有一定的生物活性.本文合成出了目前未见文献报道的5-氯水杨醛缩硫脲Schiff碱配体及其锰(Ⅱ)配合物,测定了其组成与结构,探讨了对O-2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该种配合物结构稳定,生物活性高,在医学及生物学上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3.
新型酰胺金属配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酰胺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生物体内很多金属酶中的酰胺都参与了金属配位,文献表明,配位的金属离子可以促进酰胺的去质子化,去质子后的酰胺氮原子是一种良好的电子授体,当前对酰胺配体的研究已有报道,为模拟抗癌药物博莱霉素,Rowland等合成了一个新型五齿酰胺配体:N,N-双(2-吡啶甲基)胺-N-乙基-2-吡啶-2-甲酰胺(L),并对其三价铁配合物的单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证明此配体在配合物中的配位环境和化学性质与博莱霉素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84.
在室温下,成功培养了受体1(CH 70 F12 N4 O4 P4)和2(C58 H56 Cl2 N2 O2 P2)的单晶,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进行表征.由单晶衍射数据可知,受体1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ī,其中,a=9.107(3)?,b=13.770(5)?,c=14.229(5)?,α=110.838(4)°,β=98.861(3)°,γ=105.898(4)°,Mr=1311.12,V=1539.9(9)?3,Z=1,Dc=1.414 g/cm-3,μ=0.21,F(000)=682,MoKα射线(λ=0.71073?),精修的最后结果R=0.0437,wR=0.1119.1中共收集到了7197个衍射点,其中,可观测点有4778个.2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其中,a=10.024(2)?,b=19.897(4)?,c=12.457(3)?,β=97.401(4),Mr=945.89,V=2463.9(9)?3,Z=2,Dc=1.275 g/cm-3,μ=0.24,F(000)=996,MoKα射线(λ=0.71073?),精修的最后结果R=0.0667,wR=0.1385.2中共收集到了5882个衍射点,其中,可观测点有5012个.  相似文献   
85.
合成了基于含有双功能-NH结合位点的选择识别阴离子的新型有色识别受体。与其它卤素阴离子相比,其在二甲基亚砜中的紫外可见光谱显示了F-存在时具有高选择性,当存在四丁基氟化胺(5X10-5mol.dm-3)时颜色明显的由无色变到黄色. 当受体与四丁基醋酸胺、四丁基磷酸二氢胺、四丁基氢氧化胺作用时紫外可见光谱也出现了类似的变化。受体与四丁基氯化胺、四丁基溴化胺、四丁基碘化胺几乎没有作用。该受体与球形卤素阴离子的结合能力取决于卤素离子的直径和形成氢键能力大小,而其与三角型(AcO-)、四面体型(H2PO4-)、直线型(OH-)结合能力的差异是由几何构形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6.
合成了两个8-羟基喹啉取代的双功能二氧四胺大环配体L1和L2,并在25℃下研究了Cu-大环配体-α-氨基酸三元体系的热力学稳定性.根据实验数据对滴定体系物种的构型进行了分析和指认,并发现Cu(Ⅱ)-8-羟基喹啉-α-氨基酸三元体系中也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  相似文献   
87.
本文合成了8-羟基喹啉取代的二氧四胺开链配体L并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核磁和质谱表征。在(25±0.1)℃,I=0.1mol·dm-3NaNO3条件下,运用pH电位滴定技术测定了双核混配体系Cu(Ⅱ)(或Co(Ⅱ)-L-5-取代邻菲罗啉合铜(Ⅱ)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并从滴定数据、物种分布曲线和文献结果对配合物可能的配位方式进行了讨论。我们发现在Cu(Ⅱ)-L-5-取代邻菲罗啉体系的质子化过程中,开链二氧四胺与Cu(Ⅱ)存在微弱配位,而邻菲罗啉和8-羟基喹啉与过渡金属离子的结合力远大于开链二氧四胺,因此在金属离子与配体比合适的情况下能稳定存在双核或异双核配位化合物。在质子化过程中,直线自由能关系尚成立而在多核混配体系中,直线自由能关系不存在,这说明在如此复杂的体系中很可能存在有趣的配体-配合物-金属离子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8.
利用简单步骤合成了8-羟基喹啉取代的二氧四胺大环配体,此类配体含有两个独立的螯合基团,在适当情况下能分别与金属离子配位.在(25.0±0.1)℃,I=0.1mol/LNaNO3条件下,用pH法测定了n(配体):n(金属离子)=2:3的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并从滴定数据讨论了物种的可能构型.  相似文献   
89.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脂族配合物[M(Ⅱ)(PnAO)H]+(M=Co,Ni,Cu,Pd)的氧化还原行为,得到了相应的电化学参数,提出了电化学-化学偶联过程的反应机理.讨论了不同金属离子及溶液的pH值对类芳香金属配合物生成的影响,阐明了这类化合物形成的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