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8篇
化学   227篇
综合类   3篇
物理学   1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二茂铁(Ⅲ)鎓离子三氯乙酸盐对艾氏腹水癌细胞DNA合成的抑制郭茂林,杨频,赵春贵,杨斌盛,杨维萍(山西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太原,030006)(山西煤炭中心医院肿瘤科)关键词二茂铁离子盐,抗癌剂,DNA金属茂类化合物抗癌活性及作用机理的研究是近年来比...  相似文献   
42.
周成勇  朱苗力  杨频 《有机化学》2006,26(6):831-834
报道了一种对称平行的多酰胺分子——二[1-甲基-4-(1-甲基-4-硝基吡咯-2-酰胺基)吡咯-2-酰胺基乙基]胺的合成方法, 以期对DNA序列进行新的特异性识别和切割, 从而研制新型有效的工具酶或抗癌药物. 合成方法简便易行、耗时短、不需过柱分离, 每步合成都有较高产率.  相似文献   
43.
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yclobutanePyrimidineDimer,CPD)是紫外线对DNA损伤导致皮肤癌的首要环节,XPC-hHR23B是最早作为对CPD的损伤识别剂的,但其识别效率很低.本文首次采用分子力学方法模拟了一种新的手性金属配合物?,Λ-[Ru(IP)2dppz]2 对含G:T错配的CPD双螺旋DNA的识别作用.模拟结果显示:金属配合物[Ru(IP)2dppz]2 的两个手性异构体都对含G:T错配的CPD双螺旋DNA具有识别作用,识别的过程体现了很强的手性选择性、沟选择性和位点特异性.同时,我们发现:在Λ-[Ru(IP)2dppz]2 插入到CPD后,形成CPD的两个T碱基由原来的敞口形状部分地转为近平行状,使其在构型上得到初步的修复.  相似文献   
44.
张朝峰  樊丽  杨频 《中国科学B辑》2007,37(5):489-496
金属离子诱导的Aβ聚集是阿尔兹海默病发病机理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Zn2+是唯一能够在生理pH条件下诱导Aβ聚集的过渡金属离子, 弄清Zn2+诱导的Aβ聚集对神经细胞的毒害作用是深入了解Aβ作用机理的关键. 选取Aβ(10-21)为模型片断, 以海马CA1区锥形细胞为研究对象, 首次采用光谱法和膜片钳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从细胞层次对Zn2+, Aβ, 离子通道三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阐述了两种状态 (非聚集态、聚集态) 的Ab (10-21)对海马细胞外向钾通道三种过程(激活过程、失活过程、复活过程)的影响以及作用方式, 从通道水平说明了Aβ对神经细胞毒害作用的分子机理. 以上结果对深入了解Aβ致病机理及新型靶向性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杨频  高飞  杨斌盛 《化学学报》1990,48(12):1204-1211
本文应用镧系离子作为核磁共振探针的方法, 研究了5'CMP,5-AMP以及5-IMP三种核苷酸在酸性水溶液中的构象分布, 将实验测得的'HNMR谱的镧系诱导假接触位移, 纵向弛豫速率增强以及邻位自旋耦合常数等数据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 结果表明, 核苷酸分子在水溶液中的构象以一组构象异构体平衡共存, 与晶态相比,分子中绕单键旋转的二面角以及戊糖环的折叠形式均有一定的变化但, 碱基仍以稳定的反式存在。  相似文献   
46.
变温下荧光猝灭和加强理论公式合理性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曼曼  席小莉  杨频 《化学学报》2006,64(14):1437-1445
通过荧光和紫外方法研究盐酸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加替沙星和沃氟沙星四种喹诺酮类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作用, 在不同温度下对荧光加强和猝灭理论公式的等价性和精细差异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在不同温度下两种理论公式尽管在求取解离常数上所得结果都可视为有效, 但猝灭方程的双倒数图反而不及荧光加强方程的双倒数图与体现动态、静态猝灭机理的猝灭曲线一致. 对于能量转移效率E, 我们首次定义: 按自由荧光体白蛋白的荧光强度F0和加入药物至荧光不再变化时的荧光强度F值计算F/F0, 进而将F/F0代入E=1-F/F0计算能量转移效率E. 它标示出每个体系发生能量转移的最大限度, 向体系中再添加药物, 已不能发生进一步的猝灭, 这一新定义的引入, 使得能量转移效率E这一量值有可能推广到估算白蛋白运载药物能力的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47.
通过荧光光谱方法分别研究了丹参酮IIA在溶液的pH为7.5时与β—CD和γ—CD的包合常数,对客体的包结能力β-CD〉γ-CD;并利用热力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对包合反应的影响,计算了包合过程的熵变、焓变及自由能变化;分子模拟方法进一步证实了该包合物的形成;采用超声波法制备了环糊精与丹参酮IIA的固体包合物,并用红外光谱对固体包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8.
铈的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哌啶配合物与DNA的键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哌啶合铈(CeTTA4·HP)配合物,测定其晶体结构,并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热变形、电化学、粘度和理论模拟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键合特性。结果表明:化合物与DNA以插入模式进行作用。  相似文献   
49.
杨曼曼  席小莉  杨频 《化学学报》2007,65(19):2109-2116
通过荧光法在不同温度下研究了3种第三代头孢新药: 盐酸头孢吡肟、头孢匹胺和头孢唑肟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作用, 分别应用荧光淬灭和荧光加强理论公式计算了它们的结合常数等, 进而分别计算了它们的热力学函数. 因对应于不同的理论公式得出的KA值并不完全相同, 由此得到它们相应的热力学参数也有所不同. 本文对这些热力学数据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基于荧光加强理论公式(4)获得的热力学数据显示更为合理. 因而我们建议, 即使在研究受体-底物的荧光淬灭反应时, 采用荧光加强理论公式(4)可以获得更符合实际的结果.  相似文献   
50.
本文合成了新的R_E(TTA)_4·HP络合物(R_E为Pr~(3+)和Tm~(3+)),测定了它们的紫外-可见-近红外溶液吸收光谱。应用DSCPCF模型推导了组态f~2和f~(12)在D_4场中的全部矩阵元表达式,并对Pr~(3+)的部分支谱项讨论了R_EO_8络合单元对称性交化对f能级的影响,进而归属了光谱吸收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