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化学   4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金属氢化物一镍电池(MH/Ni)负极材料中,ABS型贮氢合金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一种,以AB。型贮氢合金作为负极材料的MH/Ni电池目前已大批量进入市场.其中A代表混合稀土RE(主要成分为La,Ce,Pr,Nd);B代表Ni和Co,Mll,AI等取代元素.B侧取代元素已被广泛研究D,习,A侧混合稀土的成分也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血1c等【阿针对儿一N13。5C00.75Mll。。A10.3,详细研究了L31。CI。BS系列合金,得出在。=0.2处合金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本文针对B侧Ni。。。Coo,。Mno、。Alo二。(记为民)成分,在研…  相似文献   
12.
以水滑石焙烧而成的Mg-Al复合氧化物(Mg(A1)O)固体碱负载磺化酞菁钴(CoPcTS)双功能催化剂催化1-辛硫醇氧化反应,具有与含10%NaOH的传统催化体系相似的催化性能,能有效地将1-辛硫醇氧化为二硫化合物.催化剂在循环使用时,活性下降,可能与CoPcTS氧化中心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13.
1959年第7期化学通报发表了孙名洽同志写的一篇文章“关于银氨溶液的爆炸与防护”。文中关于银氨溶液爆炸的实质和防护问题的一些看法是值得商讨的,现将个人的浅见发表如下。一、关于银氨溶液爆炸的实质问题该文强调了银氨溶液爆炸的原因是复杂的副作用的结果,而它之所以能爆炸归根到底是因为银氨溶液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副作用后得到了AgN_3的产物(文中称之为雷银,这是不确切的。AgN_3是迭氮化银,而Ag_3N才是雷酸银,两者都有爆炸性,不应混淆起来)。孙同志首先肯定了龈氨溶液分解产物是AgN_3,但他并没有说明产物是AgN_3的根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红外光谱法、竞争加氢反应法和程序升温脱附法等研究三种具有不同酸性的载体—γ-Al_2O_3, Al_2O_3-SiO_2和HY分子筛与铂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载体的酸性部位对铂原子具有吸电子作用, 使铂原子表现为缺电子状态; 酸性部位的酸强度越大吸电子的能力越强。酸性部位的这种电子效应使铂催化剂的甲苯加氢活性和抗硫中毒性能都增强。  相似文献   
15.
前一篇论文我们考察了TiO_2添加剂对MoO_3/γ-Al_2O_3表面分散状态的影响.本文将着重介绍XPS法对MoO_3-CoO-TiO_2/γ-Al_2O_3催化剂硫化态的表征,考察在工作状态下 (硫化态)TiO_2对MoO_3-CoO/γ-Al_2O_3催化剂的还原状态,硫化程度的影响及Ti-Mo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含Ti HDS催化剂具有不预硫化及在处理低硫含量的物料时个需要补硫而仍有高活性等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刘赵穹  马骏  杨锡尧 《催化学报》2004,25(4):297-30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SnO2含量的SnO2-TiO2固溶体催化剂. 发现该催化剂对以CO为还原剂同时还原SO2和NO生成S和N2的反应具有高活性和高稳定性. SnO2含量为50%(摩尔分数)的样品活性最高,在350 ℃, 0.0525% SO2, 0.052% NO, 0.208% CO和空速3000 h-1的条件下,NO转化率接近100%, SO2转化率为88%, S和N2的选择性都接近100%,反应过程中没有剧毒气体COS生成. 对于SO2+CO反应,该样品也显示了极高的活性,在350 ℃, 0.105% SO2, 0.208% CO和空速3000 h-1的条件下,SO2转化率达98%, S的选择性近100%. 但该催化剂对NO+CO反应的催化活性不高,在350 ℃, 0.1025% NO, 0.208% CO,空速3000 h-1的条件下, NO的转化率仅为50%. 上述结果表明, SO2对NO+CO反应具有促进作用. 单独的SnO2或TiO2对SO2+CO, NO+CO或SO2+NO+CO反应的催化活性都很低,但SnO2和TiO2形成SnO2-TiO2固溶体后催化活性显著增大,说明SnO2和TiO2之间产生了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7.
刘赵穹  马骏  杨锡尧 《催化学报》2004,25(8):624-632
 采用显微红外光谱、漫反射红外光谱、瞬变应答反应以及催化剂活性测试等实验手段,对SnO2-TiO2催化剂上SO2+CO,NO+CO和SO2+NO+CO (SRSN)反应的机理及活性位进行了综合研究. 结果表明, SO2+CO和NO+CO反应按典型的Redox机理进行,催化剂的表面晶格氧[O]和氧阴离子空穴[□]([O]-[□])是Redox反应的活性位. 对于SO2+CO反应,其[O]-[□]位于SnO2-TiO2催化剂中邻近Sn离子和邻近Ti离子的位置,邻近Ti离子的[O]-[□]的活性比邻近Sn离子的[O]-[□]的活性高. NO+CO反应主要在邻近Sn离子的[O]-[□]中心上进行. 对于SRSN反应,其中的SO2+CO反应的机理及催化剂的活性位与单纯的SO2+CO反应相同,而其中的NO+CO反应按两种机理进行: 一种和单纯的NO+CO反应相同,即按一般的Redox机理进行,其活性位为邻近Sn离子的[O]-[□]中心; 另一种按SO2促Redox反应机理进行,其活性位为表面活性硫物种[SO]*.  相似文献   
18.
采用TPPR,TPD,HOT,穆斯堡尔谱法及测定不同还原温度(300~520℃)时 Pt/Al_2O_3和Pt-Sn/Al_2O_3的环己烷脱氢活性,证明sn~(4 )和Sn~(2 )对 Pt的脱氢性质没有影响,Sn~0只有和Pt形成Pt_3Sn_2合金后,才显示出Sn~0对Pt的电子配位体效应和集团效应,并导致Pt脱氧活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以NaOH,Na2CO3混合或以NH4OH,(NH4)2CO3混合液为沉淀制备了Mg/Al=3-6.7的Mg-Al为滑石。将水滑石在500-600℃下焙烧制得了具有与Mgo相同的晶体结构的Mg(Al)L复合氧化物,它们的比表面积大于或接近γ-Al2O3,而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程序升温硫化(TPS)技术,研究了负载于MCM-41分子筛的钼钴系催化剂的性能,根据TPOS结果可知,(1)载体和MoO3相互作用的强度顺序如下:Al2O3>Al2O3-MCM-41>MCM-41>TiO2-MCM-41,说明TiO2具有削弱MCM-41和MoO3作用的能力;而Al2O3则相反,它增加了MoO3和MCM-41的相互作用。(2)助剂CoO对负载于未经改性的MCM-41载体上的MoO3的硫化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和以Al2O3为载体的情况下不同,在Al2O3上,MoO3和CoO可能生成Co-Mo-O复合相,从而促进了MoO3的硫化。(3)助剂CoO对负载于经TiO2和Al2O3改性的MCM-41上的MoO3的硫化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