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18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研究了800 ℃下稀土元素对铁素体合金高温导电性和抗氧化性的影响,同时选择合适的合金元素组成,用SEM,EPMA,SIMS和GDS等技术来分析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对氧化膜生长和导电性影响. 在合金中添加不同种类和不同量的稀土元素对合金的抗氧化性和导电性的影响较大,添加Y和La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电导率,而添加Ce对电导率的影响不大. 考虑耐氧化性、高温导电性和热膨胀系数,含有0.06%Y的Fe-22Cr-0.5Mn合金更适合做SOFC的连接体.  相似文献   
42.
对折射率线性调制晶体中超短脉冲倍频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在泵浦衰减的情况下,研究了转换效率和脉冲宽度随匹配带宽和晶体长度的变化.大信号时各频率成份在晶体不同位置的不平衡转换致使脉冲展宽,且由于折射率的调制,脉冲宽度和转换效率出现了周期性变化.同时,分析了谐波脉冲啁啾随晶体长度和带宽的变化,发现随着晶体长度的增大,归一化最佳啁啾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在长晶体时趋于1,其极大值位置决定于本征带宽和调制带宽.讨论了相位失配量对转换效率和脉宽的影响,结果表明失配因子y决定了中心频率的匹配位置,当y=0时,中心频率在晶体中心匹配,这有利于提高转换效率并减小脉冲宽度.  相似文献   
43.
杨莹  高保娇 《应用化学》2008,25(4):477-0
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反相悬浮聚合;微球  相似文献   
44.
为了研究活性材料爆炸驱动反应特性,基于粉末压制成型工艺,制备了Al/PTFE、Al/Ni两种典型的活性材料及Al2O3/PTFE、Al2O3/PTFE/W惰性材料。通过爆炸驱动试验,并结合高速摄影、远红外热像仪以及峰值超压测试技术,分析了不同活性材料壳体装药爆炸火球、温度场分布及空气冲击波峰值超压等特性。同时,在炸药爆炸空气冲击波峰值超压经验计算模型中考虑了活性材料释放的化学能,分析了反应释放能量对空气冲击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活性材料在爆炸驱动过程中经历了强加载条件下反应、产生碎片并向四周飞散、撞击钢板及后续反应等阶段。活性材料对炸药爆炸产生的空气冲击波具有强化作用,爆炸加载瞬间材料仅发生了部分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45.
通过实际工作经验,概括介绍了智能建筑的基本概念;并着重介绍了楼宇自动化系统在饭店中的应用及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46.
将苯乙烯(St)接枝聚合在微米级硅胶表面,制备了接枝微粒PSt/SiO2;使用新型氯甲基化试剂1,4-二氯甲氧基丁烷,对接枝在硅胶表面的聚苯乙烯进行了氯甲基化(CM)反应,制得了氯甲基聚苯乙烯/硅胶(CMPS/SiO2)接枝微粒;使三乙胺与CMPS分子链上的苄氯基团发生季铵化反应,制得了固载有季铵盐(Quaternary salt)的接枝微粒QPSt/SiO2,即制得了接枝型三相相转移催化剂.将此相转移催化剂用于氯化苄与乙酸钠合成乙酸苄酯的相转移催化反应,考察了催化活性、各种因素对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影响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接枝型三相相转移催化剂QPSt/SiO2对乙酸苄酯的合成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液-固-液之间即可有效地实现反应物种乙酸根的转移,在60℃的较低温度下反应7h,氯化苄的转化率可达66.1%;研究发现,固体催化剂QPSt/SiO2表面接枝聚合物PSt的季铵化程度对其催化活性有很大的影响,季铵化程度过大与过小催化活性都较低,当季铵化程度为20%左右时,催化剂的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47.
硅胶表面抗蚜威分子印迹聚甲基丙烯酸的制备及识别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媒介作用,将功能大分子聚甲基丙烯酸(PMAA)逐步接枝到硅胶微粒表面,形成了表面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的硅胶微粒(PMAA/SiO2);以抗蚜威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为交联剂,通过氢键和静电作用,对接枝到硅胶表面的PMAA进行分子印迹,制备了抗蚜威分子表面印迹材料硅胶表面分子印迹聚甲基丙烯酸MIP-PMAA/SiO2;采用静态与动态两种方法研究了 MIP-PMAA/SiO2 对抗蚜威的结合特性,并考察了主要印迹条件 pH、混合溶剂中乙醇含量以及交联剂用量对印迹材料结合选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印迹材料 MIP-PMAA/SiO2对抗蚜威具有特异的结合选择性,相对于参比物残杀威,印迹前 PMAA/SiO2对抗蚜威的吸附选择系数为 1.52,而表面印迹材料 MIP-PMAA/SiO2 对抗蚜威的吸附选择系数提高到 12.2.另外该印迹材料具有优良的洗脱与再生性能.  相似文献   
48.
介绍了水介质中有机合成反应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加成、偶合、缩合、基团的保护与去保护、氧化、还原和Wittig反应等。以水作反应介质比用有机溶剂具有安全无毒、便宜和环境友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9.
表面活性素是一类具有较强表面活性的微生物脂肽类化合物,能在空气/水界面形成不溶性单分子膜.利用Langmuir膜天平测定了表面活性素单分子膜的压缩-扩张循环曲线,发现单分子膜在经历了“平台区”后出现较大的迟滞环,迟滞环的形状与亚相pH有关.将“平台区”的单分子膜转移到云母表面后,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均观察到高度达几十至数百纳米的表面聚集体,说明表面活性素在单分子膜的“平台区”伴随着自聚集.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素单分子膜在空气/水界面的迟滞现象是分子浸入亚相和形成三维表面聚集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0.
Ying Yang 《中国物理 B》2022,31(6):60303-060303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chine learn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provide a powerful tool to represent or approximate many-body quantum states. It was proved that every graph state can be generated by a neural network. Here, we introduce digraph states and explore their neural network representations (NNRs). Based on some discussions about digraph states and neural network quantum states (NNQSs), we construct explicitly an NNR for any digraph state, implying every digraph state is an NNQS. The obtained results will provide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solving the quantum many-body problem with machine learning method whenever the wave-function is known as an unknown digraph state or it can be approximated by digraph st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