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6篇
  免费   924篇
  国内免费   1254篇
化学   2471篇
晶体学   106篇
力学   427篇
综合类   181篇
数学   813篇
物理学   212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71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92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178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4年   3篇
  1959年   7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杨艳霞  岳艳  蒋新宇 《化学通报》2012,(10):914-919
本文基于配体交换的机理,研究了以脯氨酸手性离子液体作为手性配体拆分扁桃酸(MA)对映体的方法及热力学过程。详细考察了手性离子液体的烷基链长、铜离子的浓度、离子液体的浓度和pH等因素对MA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烷基链长的手性离子液体中,以1-丁基-3-甲基咪唑L-脯氨酸为配体时,MA对映体的拆分效果最好;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增加,MA对映体的保留时间和分离度先增大再减小;而随着1-丁基-3-甲基咪唑L-脯氨酸离子液体的浓度和流动相pH的增大,保留时间和分离度均增大。本文还测定了拆分过程中的一些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MA对映体的拆分过程是一个焓控的过程,L-MA较D-MA与固定相有更强的相互作用,保留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992.
Oyster shell powder was used as the admixture of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ddition amounts and grinding ways on the strength and stability of cement mortar were discussed and proper addition amount of oyster shell powder was determined.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y changes of cementing samples with different oyster shell powder contents were tested by XRD and SEM means.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compressive and rupture strengths of the sample with 10% oyster shell powder was close to those of the original one without addition.Stability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sample prepared by pat method had smooth surface without crack and significant expansion or shrinkage after pre-curing and boiling,which indicated that cementing material dosed with oyster shell powder had fine stability.XRD and SEM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oyster shell independently exists in the cementing material.  相似文献   
993.
杨新林 《高分子科学》2012,30(3):359-369
Tri-layer CdS/SiO2/polymer hybrid nanospheres were synthesized by distillation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 of either ethyleneglycol dimethacrylate(EGDMA) or EGDMA together with comonomer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al groups, such as methacrylic acid,4-vinylpyridine and 2-hydroxyethylmethacrylate,in the presence of 3-(methacryloxy)propyl trimefhoxysilane(MPS)-modified CdS/SiO2 nanoparticles as seeds in acetonitrile with 2,2’-azobisisobutyronitrile(AIBN) as initiator.In this approach,MPS-modified inorganic seeds were prepared by the modification of CdS/SiO2 nanoparticles via the self-condensation reaction between the hydroxyl groups of sinaols,in which the CdS/SiO-2 nanoparticles were afforded by a reverse microemulsion technique for the synthesis of CdS core nanoparticles with the subsequent coating of silica layer. The polymer shell-layers encapsulated over the MPS-modified CdS/SiO2 inorganic seeds via the efficient capture of the monomers and oligomers from the solution with the aid of the vinyl groups incorporated by the MPS modification,in which the polymer shell-thickness and functional groups including carboxyl,pyridyl and hydroxyl,were facilely controlled by the feed of EGDMA as well as the types of comonomers used for the polymerization.These nanosphe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nd zeta potential.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了Er1.0P5O14铒非晶玻璃的红外量子剪裁现象. 从吸收谱和激发光谱的计算比较中肯定了Er1.0P5O14非晶 玻璃的1537.0 nm红外荧光为多光子量子剪裁荧光. 从Er1.0P5O14非晶玻璃的可见和红外荧光发射光谱中发现激发2H11/2, 4G11/24G9/2能级所导致的4I13/24I15/2量子剪裁红外荧光很强;基于自发辐射速率、无辐射弛豫速率和能量传递速率等参数的计算,对其量子剪裁机理进行了分析.发现起源于基态的强下转换能量传递{2H11/24I9/2,4I15/24I13/2},{4G11/24I13/2, 4I15/22H11/2},{4G9/24F7/2,4I15/24I13/2}和{4G9/24I13/2, 4I15/22H11/2}是导致Er1.0P5O14非晶玻璃具有强的三光子和四光子量子剪裁红外荧光的原因.研究结果对改善太阳能电池效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5.
丝电爆过程的电流导入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毕学松  朱亮  杨富龙 《物理学报》2012,61(7):78105-078105
丝电爆制备纳米粉时, 电流从电极导入金属丝的过程直接影响电极烧损和粉末中微米级大颗粒产生. 分别通过接触和气体放电两种方式导入电流进行电爆试验. 结果表明, 光测量装置检测到的丝端部光电流几乎与回路放电电流同时产生, 而中间位置的光电流则要滞后一段时间; 由探针收集的产物确定, 金属丝端部主要形成熔融粒子, 中间部分主要形成气相粒子. 分析可知, 接触方式导入电流时, 丝端部也存在气体放电现象, 大电流主要通过气体放电形成的等离子体导入. 等离子体对电流的旁路作用会阻碍能量向金属丝沉积, 这是产生微米级大颗粒和"积瘤"主要原因. 通过气体放电方式导入电流时, 电极烧损明显减轻, 并可以避免"积瘤"产生.  相似文献   
996.
辐射驱动内爆流线实验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爆速度的测量是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中的核心问题, 是判断聚变点火反应的关键物理量. 在神光II激光装置上, 利用KB显微镜配合时间分辨为10 ps的条纹相机, 对1600 J激光能量注入, 3倍频, 脉宽为1 ns黑腔辐射驱动CH靶球, 获得了清晰的辐射驱动内爆流线轨迹X射线图像. 通过流线轨迹图像给出了最大内爆速度为160 km/s. 利用Multi1D程序对内爆压缩流线和壳层速度变化进行了模拟, 实验数据和理论模拟较符合.  相似文献   
997.
孟建宇  王培月  冯伟  杨国建  李新奇 《物理学报》2012,61(18):180302-180302
基于超导传输线和超导量子比特相互耦合的电路量子电动力学(quantum Electrodynamics, QED)系统, 是目前固态量子信息领域的一个倍受关注的物理系统, 也是研究量子测量和量子控制的理想实验平台. 由于其中涉及的驱动场和超导传输线谐振腔支持的光子频率都在微波区, 在量子测量和量子控制研究中往往遇到 大量光子数引起的状态空间维数过大带来的数值模拟方面的困难. 为了避免这个困难, 往往采取"消除"光子自由度的办法, 建立一个只保留量子比特状态自由度的有效描述方案. 本文通过对单比特的量子测量动力学的数值模拟, 检验了 "绝热消除"和"极化子变换"两种方案的适用条件. 结果表明, 在量子非破坏(quantum non-demolition, QND) 测量情况下, 极化子变换精确适用于 任意驱动强度和任意(光子)泄漏速率微腔; 但在非QND测量情况下, 极化子变换相对通常的绝热消除方案, 并无优势. 在强泄漏微腔和弱耦合情况下, 两种消除光子自由度的方法都可以较好地描述 测量动力学; 但如果微腔光子泄漏速率不是很大或量子比特与微腔耦合较强, 则需要纳入光子自由度做完整模拟, 此时的量子测量属性是一个尚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98.
无序双层六角氮化硼量子薄膜的电子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化平  陈元平  杨凯科  魏晓林  孙立忠  钟建新 《物理学报》2012,61(17):178101-178101
基于安德森紧束缚模型,本文研究了无序双层六角氮化硼量子薄膜的电子性质. 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双层都无序掺杂的情况下,六角氮化硼量子薄膜的电子是局域的, 其表现为绝缘体性质;而对于单层掺杂(无论是氮原子还是硼原子)的双层六角氮化硼量子薄膜, 在能谱的带尾出现了持续的迁移率边.这就说明在单层掺杂的双层六角氮化硼量子薄膜中产生了 金属绝缘体转变.这一结果证实了有序-无序分区掺杂的理论模型,为理解及调控双层六角氮化硼量子薄膜 的电子性质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99.
为满足EAST极向场超导线圈电源控制的高可靠性要求,结合电源控制网络的特点,采用双网热备份冗余技术进行可靠性优化,并改进了相应软件。对比分析了优化前后控制网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软硬件优化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满足了电源控制的高要求。  相似文献   
1000.
亚纳秒脉冲高电压测量探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测量紧凑型快前沿高电压脉冲源的输出电压,设计了D-dot电压探头。分别进行了刻度因素标定和频响标定,采用前沿约50 ns的高压脉冲信号对探头进行在线标定确定探头的刻度因素。将探头安装在阻抗为50 的传输线上,用亚纳秒脉冲源进行频响标定,表明该探头的响应约为150 ps。高压实验结果表明该探头能够正确获取高电压快脉冲信号,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