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化学   56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5篇
物理学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为解决同步荧光光谱(SFS)荧光峰重叠而产生的应用局限性,应用同步荧光技术结合二维相关与主成分等方法,对重叠峰进行解析,研究土壤溶解性有机质(SDOM)组成与结构特征。选取河套灌区典型常见的芦苇、白杨、玉米、籽瓜等四种植被覆盖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四个样点的土样,每个样点按0~20,20~40,40~60和60~80 cm等四层采集植被下土壤,共计16个土样,提取溶解性有机质,检测SFS。结果表明瓜地和玉米地SDOM荧光强度大于林地和芦苇地SDOM的荧光强度,瓜地SDOM荧光强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其他三种植被SDOM的荧光强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大而减小,表明瓜地水浇过程中土层以淋溶作用为主,而其他土层以渗滤作用为主。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识别出酪氨酸、色氨酸、微生物代谢产物、富里酸和胡敏酸等5种荧光组分,酪氨酸荧光峰出现了红移现象,表明瓜地土壤中的酪氨酸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植被土壤。基于二维相关光谱分析,芦苇土壤中的色氨酸与微生物代谢产物呈正相关变化趋势,光谱波段先后变化顺序为370 nm→337 nm→290 nm,表明组分变化顺序为富里酸→微生物代谢产物→色氨酸;玉米土壤中富里酸与胡敏酸呈正相关,波段变化顺序为318 nm→350 nm→420 nm→274 nm,表明组分变化顺序为微生物代谢产物→富里酸→胡敏酸→酪氨酸;林地土壤中酪氨酸、富里酸和胡敏酸呈正相关,波段变化顺序为270 nm→392 nm→426 nm→305 nm→337 nm,表明组分变化顺序为酪氨酸→富里酸→胡敏酸→色氨酸→微生物代谢产物;瓜地土壤中富里酸与胡敏酸呈正相关,而与酪氨酸呈负相关,波段变化顺序为410 nm→355 nm→334 nm→309 nm→275 nm,表明组分变化顺序为胡敏酸→富里酸→微生物代谢产物→色氨酸→酪氨酸。因此,运用SFS结合PCA与二维相关光谱分析SDOM的荧光光谱特征,识别荧光组分,揭示荧光组分的空间变化规律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2.
芳酰基硫脲受体的合成及对阴离子识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达清  王海营  杨芳  李小跃 《化学学报》2007,65(16):1713-1717
设计合成了3种芳酰基硫脲受体分子.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了其与F, Cl, Br, AcO, HSO4, H2PO4等阴离子的作用. 结果表明该类受体分子与阴离子形成氢键配合物. 加入F, AcO时, 溶液立刻由无色变为黄色, 而加入其它阴离子则无变化, 从而实现对这两种阴离子的裸眼识别. 结果表明受体分子与阴离子间形成1∶1型的配合物. 1H NMR滴定及质子溶剂效应为受体分子与阴离子间的氢键作用本质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83.
杨芳 《化学教育》2009,30(5):44-46
调查问卷的结果必须是真实的、可靠的,如果失去了真实,调查就失去了作用和意义。文章针对甘肃省A县初中化学教师在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问卷作答中出现的一些个性问题及对教师问卷的分析,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4.
杨芳  涂芳  白燕  郑文杰 《光谱实验室》2006,23(4):842-846
研究了Te(Ⅳ)胁迫下螺旋藻鲜活细胞与冻融破壁后细胞的光谱性质,吸收光谱表明Te(Ⅳ)胁迫下藻细胞的特征吸收峰明显降低,对于冻融后的藻细胞,藻蓝蛋白的吸收峰成为主峰,且随着Te(Ⅳ)浓度的增大其强度显著降低,说明高浓度Te(Ⅳ)胁迫对藻蓝蛋白的损伤最为明显;荧光光谱显示,荧光峰的位置较对照组没有发生移动,但强度明显降低,表明在高浓度的Te(Ⅳ)胁迫下螺旋藻中主要的光合色素遭到明显的损伤;冻融细胞残渣的荧光未观察到发射峰.  相似文献   
85.
液相纳米硒微粒的性质及其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常温常压下,在0.24 mol·L-1的盐酸介质中,二氧化硒与过量的抗坏血酸(Vc)作用,生成单质硒Se(0),获得含有纳米硒微粒的均匀溶液;采用透射电镜和激光散射技术,测出Se(0)以26~243 nm的球形聚集状态存在,并在470 nm处有最强的共振瑞利散射(RRS),在入射波长2倍和1/2处分别有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MFS),其共振瑞利散射强度ΔI470与Se(Ⅳ)的浓度在2.82×10-9~5.64×10-6 g·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  相似文献   
86.
近年来,用中心镁扩散技术(IMD)制备MgB_2线材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相比于传统的粉末状管技术(PIT),IMD技术能生产致密的MgB_2相层,对MgB_2线材的临界电流密度有重要影响。但IMD技术本身存在的几种缺陷,如粉末填充系数低、Mg扩散距离短等问题仍需解决。通过对比传统PIT技术,详细阐述了IMD技术具有的优势,并分析了各种缺陷的形成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7.
 基于量子力学能带理论发明的晶体管奠定了整个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引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传统微电子工业的持续发展,依赖于器件功能单元的微型化和集成化,著名的摩尔定律描述了微电子产业的发展趋势。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每隔18 个月就翻一番;但是电子器件的尺寸趋近材料的某种量子特征长度时,整个器件将显现出崭新的激发、弛豫和输运等行为。  相似文献   
88.
采用光谱法研究了2,6-二(苯并咪唑-2’)吡啶(bbp)的抗氧化活性,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bbp能有效清除ABTS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bbp与BSA相互作用,改变了血清蛋白的空间构象,同时引起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极性的变化;通过粘度实验验证了bbp能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实验结果对揭示bbp在药物化学应用中的作用机理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9.
研究了不同芯数(单芯、6芯和12芯)的C掺杂MgB2超导线材的失超特性.在制冷机环境(20K)下测量了C掺杂MgB2超导线材样品在自场下的最小触发能及失超传播速度.实验结果表明,失超传播速度随着工作电流的增大而线性增加.失超传播速度的大小跟测量位置有关,离触发区越近的传播速度越大.单芯样品的最小触发能最小,6芯和12芯线的最小触发能相差不大.最小触发能随工作电流的增加成指数形式衰减.  相似文献   
90.
Given two nuclear C^*-algebras A1 and A2 with states φ1 and φ2, we show that the monotone product C^*-algebra A1 △→ A2 is still nuclear. Furthermore, if both the states φ1 and φ2 are faithful, then the monotone product ,A1 △→ A2 is nuclear if and only if the C^*-algebras ,A1 and A2 both are nucle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