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化学   20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报告了甲基丙烯醛(MAL)在杂多酸催化剂H4PMo11V1/SiO3上吸附的红外光谱研究结果。在表面上生成了三种表面络合物,CH2=C(CH3)-CHO(Ⅰ)、CH2=C(CH3)-(这里有图片198707-635-2.gif)。认为它们是生成甲基丙烯酸(MAA)的中间物。发现在较高温度(300℃)抽空处理的催化剂上不发生MAL的化学吸附,同时表征杂多酸阴离子结构的υ(P-O)和一个υ(Me-O-Me,Me代表Mo或V)谱带也消失了。  相似文献   
12.
异丁醛氧化制甲基丙烯酸杂多酸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丙烯羰基合成制丁辛醇装置副产物异丁醛为原料制甲基丙烯酸(MAA)是有机玻璃单体生产的最经济的工艺路线。我们在异丁酸氧化脱氢制甲基丙烯酸杂多酸催化剂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甲基丙烯酸的收率和解决异丁酸与甲基丙烯酸分离上的困难,开展了异丁醛一步氧化脱氢制MAA的研究工作。其结果与两步法比较,MAA总收率提高了1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在低温(358K)下用空气氧化Fe(OH)2悬浮液制备了阳离子缺位的磁铁矿(Fe3+δO4, 0.2>δ>0)。在563K下用H2还原活化Fe3+δO4制得了阳离子过量的磁铁矿(Fe3+δO4, 0.2>δ>0), 并考查了不同温度和气氛下该磁铁矿的稳定性。研究了CO2在Fe3+δO4上563K下的分解活性, 发现CO2几乎100%地还原成碳, 氧被以O^2^-离子形式转移给了Fe3+δO4, 而变成化学计量的Fe3O4。磁铁矿阳离子过量程度越大, 分解CO2的活性越高, 分解的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14.
负载型ZnO/SiO2及ZnO-SiO2溶胶凝胶催化剂的表面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催化剂的表面结构不仅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而且还影响反应产物的选择性[1]. 制备催化剂的方法不同, 其表面结构及表面性质也不同[2~4]. 浸渍法简单实用, 有利于得到高分散、晶粒细小的高比表面催化剂, 而溶胶-凝胶法则由于其制备温度较低, 易于形成无定形的或介态的氧化物相[5]而可达到分子级的混合, 其活性组分能有效地嵌入网状结构中, 不易受外界的影响而聚集或长大, 因此对催化剂的稳定性更为有利[6,7].  相似文献   
15.
大孔高交联苯乙烯-双烯-A共聚物的合成及孔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型交联剂──双甲基丙烯酰氧苯基丙烷(双烯-A)与苯乙烯悬浮共聚合,以甲苯、异戊醇作致孔剂,合成了一系列大孔高交联共聚物。考察了双烯-A用量、甲苯/异戊醇配比、引发剂用量及分散剂用量对共聚物孔结构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表现密度、全自动物理吸附仪及扫描电镜对干燥的共聚物小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交联利双烯-A含量的增加,苯乙烯-双烯-A共聚物的表面孔结构明显增大。共聚物的比表面积、孔容及孔径均随致孔剂中不良溶剂异戊醇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6.
稀土元素对磷钼钒杂多酸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镧的置換度和稀土元素对含氧有机化合物在杂多酸催化剂上的氧化反应的影响,并与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关联。镧的引入不影响氧化脱氢反应,而明显削弱插入氧反应。其它稀土元素的影响与镧相同。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具有不同中心原子Keggin阴离子结构的杂多钼酸盐M3(XMo12O40)(M=K+,NH4+,X=P,As)。利用FTIR、TPD、ESR和CV等手段考查了各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和酸性。比较两种不同中心原子的杂多钼酸盐,其中砷为中心原子的更容易被还原及有较低的酸强度,这类催化剂对异丁醛氧化脱氢活性较低,而对异丁醛氧化为甲基丙烯酸有较高的选择性,中心原子对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分别与它们氧化还原电位的升高关联,也与更易给出轿式氧有关。  相似文献   
18.
The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for the formation of magnetite by the air oxidation of Fe(OH)2 suspensions. The cation-deficient magnetite (Fe3-δO4, δ>0) was obtained by the air (200mL/min) oxidation of Fe(OH)2 suspensions for 8- 25 h at 343 -358 K and NaOH/FeSO4=2.0 (mole ratio). The oxygen-deficient magnetite (Fe3+δO4, δ>0) was prepared through CO gas reduction of the cation-deficient magnetite at 563 K and its stableness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and atomspheres was surveyed. The activity of decomposing water into hydrogen gas with oxygen-deficient magnetite at 563 K was studied and its relations to the oxygen-deficient degree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were investigat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nger the time for magnetite being reduced by carbon monoxide, the higher the oxygen-deficient degree, and the more active its dedcomposition of water is. After reaction, oxygen (O2-) was taken away from water by oxygen-deficient magnetite, which converted to the cation-deficient magnetit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证实杂多酸对甲苯磺化合成4,4’-二甲二苯砜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利用紫外光谱研究了杂多酸与对甲苯磺酸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空气氧化Fe(OH)_2悬浮液的情况下生成磁铁矿的最佳条件,在NaOH/FeSO_4=2.0(摩尔比)和343~358K下用200mL/min的空气氧化悬浮液8~25h均得到阳离子缺位的磁铁矿Fe_(3-δ)O_4(δ>0).在563K下用CO还原阳离子缺位的磁铁矿制得了氧缺位的磁铁矿(Fe_(3+δ)O_4,δ>0),考查了它在不同温度和气氛下的稳定性.研究了H_2O在氧缺位磁铁矿上563K下的分解活性及分解活性与氧缺位程度和反应温度的关系,发现CO还原磁铁矿的时间越长,阳离子过量程度越大,分解H_2O的活性越高.反应后H_2O中的O~(2-)被氧缺位的磁铁矿夺走,并使之转变为阳离子缺位的磁铁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