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231篇
化学   303篇
晶体学   11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39篇
物理学   18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20 0 4是广东省第一次新教材高考 ,考查的内容、题型及其比例与历年相比变化较大 ,整体难度低于去年本省及全国新教材卷 ,仍然从“三基”入手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主体内容调整今年试题仍以考查能力为核心 ,考查的载体仍为函数、不等式、数列、立几、解几、向量、概率和导数等主体内容 ,占全卷 90 % ,保持相对稳定 ,但内部比例有所调整 ,今年侧重考察函数(51分 ) ,解几 (47分 ) ,导数 (1 7分)三大块 .数列只作为工具出现 ,立几 (2 4分 )比重下降 ,函数中的三角 (2 5分 )重新升温 .2 .难度两低一高今年试题的难度为…  相似文献   
122.
分子束注入(MBI)是一种新的托卡马克加料方法,其已成功地在HL-1M装置上开发,并应用于HL-2A装置。分子束注入在改善等离子体约束性能方面具有很多优点,如形成密度峰化,提高能量约束时间等。在过去的分子束注入实验中,发现了一些很有物理意义的现象。但是到目前为止,分子束注入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  相似文献   
123.
反胶束萃取蛋白质中静电相互作用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双球坐标系中,求解了描述蛋白质位于反胶束水池中偏心位置时所形成扩散双电层的非线性Poisson-Boltzmann方程,同时也求解了蛋白质与反胶束单独存在时,以及蛋白质位于反胶束水池中心位置时所形成扩散双电层的上述方程。求解时,在反胶束内表面处使用了非线性的电荷调节边界条件,基于上述数值解,应有和自由能方法,计算了蛋白南被萃取进入反胶束水池过程中的静电相互作用能量,在此基础上,就反胶束水池中的耦  相似文献   
124.
在结构化学教学中,模型演示和模型实习是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日本近畿大学山名修吉教授和御茶水女子大学细矢治夫教授,倡导了利用信封折制分子和晶体模型的方法。借鉴于我国传统的缠粽子的技巧,我们提出用纸带折制分子和晶体模型的方法,并称之为纸带折绕法。本文概述纸带折绕法的要点,并举例说明实际制作模型的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125.
王国芹  宋河远  李瑞云  李臻  陈静 《催化学报》2018,39(6):1110-1120
烯烃齐聚是重要的化工反应之一, 是指低碳烯烃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聚合反应, 生成一个或多个单体重复相连的化合物过程. 烯烃齐聚反应是一种碳链增长过程, 是生成线性α-烯烃的重要过程. 齐聚反应主要生成单体的二聚、三聚、四聚或五聚物等低聚体, 发生反应的单体主要是低碳烯烃如乙烯、丙烯、正丁烯和异丁烯等. 烯烃齐聚产物应用十分广泛, 可以用于合成环境友好的液体燃料、长链烷烃润滑油、表面活性剂、增塑剂、汽油柴油添加剂等重要化工产品, 同时齐聚产物本身亦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和化学试剂. 烯烃齐聚反应研究的重点内容是开发新颖高效的催化剂, 以满足不同需要, 而应用 Br(o)nsted 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用于齐聚反应的报道较少.本文考察了新型高效催化剂体系 (Br(o)nsted 酸性离子液体作为主催化剂, 三辛基甲基氯化铵作为助剂) 对烯烃齐聚反应的催化性能. 合成的 Br(o)nsted 酸性离子液体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1H 核磁共振和13C 核磁共振等进行系列表征,并进一步分析其结构与酸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 Br(o)nsted 酸性离子液体[HIMBs]HSO4对烯烃齐聚反应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 本文考察了不同离子液体、离子液体用量、不同助剂、助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和不同溶剂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 催化剂体系为[HIMBs]HSO4与三辛基甲基氯化铵, [HIMBs]HSO4/异丁烯摩尔比为25%, [HIMBs]HSO4/助剂 (三辛基甲基氯化铵)摩尔比为20:1 , 140 ℃, 8 h, 反应起始压力为2.0 MPa, 无添加溶剂 (离子液体本身作催化剂和溶剂). 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对反应物进行了拓展, 并研究了催化剂体系的循环使用情况. 在最佳反应条件下, 异丁烯齐聚反应中反应物转化率为 83.21%, 三聚物选择性高达 35.80%, 二聚物选择性为52.02%, 四聚物选择性为 3.14%. 结果表明, 本文提出的催化剂体系对烯烃齐聚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同时, 催化剂体系可以通过静置分层与产物分离, 并进行循环使用. 根据以往的报道和反应产物分布, 推测了烯烃齐聚反应机理. 烯烃齐聚反应为酸催化反应, 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进行碳链增长, 生成齐聚产物.  相似文献   
126.
戊酸甲酯是生物柴油和长链脂类燃烧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之一。迄今为止,文献中还没有戊酸甲酯点火延迟的实验结果,因此对其点火特性的研究是必要的。在本文工作中,于反射激波后测量了戊酸甲酯/空气和戊酸甲酯/4%氧气/氩气的点火延迟时间。实验条件为:戊酸甲酯/空气点火温度1050–1350 K,点火压力1.5×10~5和16×10~5 Pa,当量比0.5、1和2;戊酸甲酯/4%氧气/氩气点火温度1210–1410 K,点火压力3.5×10~5和7×10~5 Pa,当量比0.75和1.25。点火延迟时间由在距离激波管端面15毫米处的测量点测到的反射激波到达信号和CH自由基信号所决定。所得实验结果显示:对于戊酸甲酯/空气和戊酸甲酯/4%氧气/氩气,温度或压力的增加都一定会使它们的点火延迟时间变短,但对于戊酸甲酯/空气,当量比对其点火延迟时间的影响在高低压下却是不同的(16×10~5 Pa:τ_(ign)=5.43×10~(-6)Ф~(-0.411)exp(7)1.73×10~2/RT),1.5×10~5Pa:τ_(ign)=7.58×10~(-7)Ф~(0.193)exp(7)2.11×10~2/RT)。当压力为3.5×10~5–7×10~5 Pa时,还获得了戊酸甲酯/4%氧气/氩气点火延迟时间随点火条件的变化关系:τ_(ign)=2.80×10~(-5)(10~(-5)P)~(-0.446±0.032)Ф~(0.246±0.044)exp(7)(1.88±0.03)×10~2/RT(8)。这些关系式反映了点火延迟时间对温度、压力和当量比的依赖关系,且有助于将实验数据归一到特定条件下进行比较。在本文实验条件下,由于戊酸甲酯/空气的燃料浓度远大于戊酸甲酯/4%氧气/氩气的燃料浓度,所测戊酸甲酯/空气的点火延迟时间远短于戊酸甲酯/4%氧气/氩气的点火延迟时间。通过对戊酸甲酯和其它长链脂类的点火特性比较,发现在相对低温时(空气中1200 K以下,氩气中1280 K以下),戊酸甲酯的点火延迟时间要长于其它长链脂类的点火延迟时间。已有的两个戊酸甲酯化学动力学机理都不能很好地预测本文实验结果,对戊酸甲酯机理的进一步完善是需要的。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支链反应H+O_2=O+OH对戊酸甲酯的高温点火起着最强的促进作用。据我们所知,本文首次报道了戊酸甲酯的高温点火延迟实验数据,研究结果对了解戊酸甲酯的点火特性非常重要,并且为完善戊酸甲酯的化学动力学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7.
化学蒸气沉积硅氧化合物调变HZSM-5沸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正硅酸乙酯分别在无胺法和有胺法制得的HZSM-5沸石上的沉积过程,并用吸附,NH3-TPD及异丙醇探针反应等手段表征了沉积后的样品,发现沉积仅在外表面上进行,可使孔口变小但不影响孔道内性质,显示有对于二甲苯分子的择形吸附能力,且在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和二甲苯异构化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择形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8.
罗汉果是广西特产罗汉果属植物[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的果实。本文对已分离纯化的罗汉果有效成分,采用UV、FTIR和ESI-MS-MS对其进行结构分析。确定组分A1是罗汉果醇-3-o-[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苷]-24-o-[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苷],组分A2是罗汉果醇-3-o-[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苷]-24-o-{[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苷},组分A3是罗汉果醇-3-o-[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苷]-24-o-{[β-E-葡萄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苷}。  相似文献   
129.
两亲性TS-1沸石的制备及其相界面催化反应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炜  孟凡磊  须沁华  董家騄  淳远 《化学学报》2004,62(15):1425-1429,FJ03
采用三甲基氯硅烷和正十八烷基三氯硅烷对TS-1沸石样品进行表面修饰,制备出了两亲性含钛沸石样品.这类两亲性含钛沸石能分布于水、油两相界面处.改性后样品的骨架未遭破坏,其中钛仍然保持了四配位骨架钛的状态,但其晶貌发生了某些改变.这类两亲性样品在不加共溶剂及静置的反应条件下,对1-辛烯和双氧水的相界面环氧化催化反应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活性.尤其是三甲基氯硅烷改性后的TS-1沸石,在相界面催化反应中,具有比改性前高得多的活性.我们还发现,在该相界面催化反应条件中,相界面的面积和催化剂用量是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当相界面面积(cm^2)与催化剂用量(mg)的比例控制在0.15左右时,两亲性TS-1沸石的催化活性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30.
对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活性较高的多元复合氧化物催化剂(Li-Ti-La,Li-Mn-La,Li-Ni-La)的稳定性和失活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利用XRD,IR,XPS和O2-TPD等方面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在高温及反应气氛的作用下,表面锂的流失,使体相晶格中的锂向表面扩散,导致含锂活性相结构的分解(或部分分解),从而减少了体相相氧空位和生氧种的数量,降低了晶格氧的活动性,致使催化剂活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