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化学   31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4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2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建立测定环境水样中Cr(Ⅲ)和Cr(Ⅵ)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Cr(Ⅲ)和Cr(Ⅵ)质量浓度在1~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均为0.07μg/L,不同浓度(2,50,90μg/L)测试相对标准偏差在1.1%~6.3%之间。所建立方法无需其他前处理就可用于高盐度水样中两种形态铬分离分析。C18固相萃取小柱可高效吸附废水样品中的有色物质,但对其中的Cr(Ⅲ)和Cr(Ⅵ)没有吸附,可用于废水样品脱色处理。  相似文献   
52.
合成了21个混合三烃基锡羧酸酯。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1H,^13C,^119Sn)和质谱表征了化合物的结构。对取代苯甲酸酯化合物,锡原子的化学位移δ(^119Sn)与苯环上取代基的Hammett常数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它们具有高效杀螨活性。  相似文献   
53.
具有实验抗癌活性的二烃基锡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从Crown报道了一些二烃基锡衍生物具有抗癌活性以来, 这一领域的研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越。许多二烃基锡衍生物被制备得到, 并且测定了它们在离体及活性情况下的抗癌活性。本文综述了二烃基锡衍生物抗癌活性的研究进展,包括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抗癌作用机制以及利用QSAR方法对有机锡化合物的抗癌活性进行计算预测等。  相似文献   
54.
以商业氧化钇(Y2 O3)为原材料,采用改进的碳酸盐沉淀工艺合成钇碳酸盐前驱体,经随后的焙烧工艺获得Y2O3产品.X衍射技术(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表明:合成的碳酸盐前驱体Y2(CO3)3·2H2O具有类球形形貌、粒度分布均匀,经950℃焙烧2 h,前驱体受热分解为Y2 O3粉体,粉体完整保留了前驱体的形貌特征.同时,基于对NH4 HCO3/NH4+不同摩尔比条件下NH4 HCO3/NH4 NO3混合溶液中pH值变化的理论计算,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化条件下,通过改变NH4 HCO3/NH4 NO3混合溶液的加入量以获得不同的稀土碳酸盐沉淀终点pH值,当碳酸盐沉淀过程中pH值从6.0降低至4.7时,可实现超细至大颗粒不同尺寸氧化钇粉体的制备.同时,公斤级的扩大试验证实该工艺具有良好的可推广性.进一步提出NH4+在碳酸氢铵沉淀制备氧化钇工艺中的作用机理:(1)改变反应体系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组成;(2)显著影响前驱体的晶型;(3)显著影响产品颗粒尺寸大小.  相似文献   
55.
合成了27个文献尚未报道的混合甲基二环己基锡羧酸酯类化合物,进行了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和生物活性的测定,表明该类化合物除有很好的杀螨活性外,还具有一定的杀菌和除草活性。其生物活性与酰氧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6.
合成了两个系列的含硅不对称硫代磷酸酯新化合物,研究了其杀虫活性,并合成了第2系列含硅化合物的碳类似物,对其1H,31P NMR及杀虫活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7.
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 因单位热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低、 能量密度高、 清洁等优点, 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上增速最快的化石燃料. 利用液化系统对 LNG 储运过程产生的闪蒸气(Boiled off gas,BOG) 进行液化回收, 不仅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同时可以满足环保要求. 基于 LNG 运输过程中 BOG 再液化需求, 本文设计了带冷量回收的新型混合工质再液化系统, 同时建立了4 种常规 BOG 液化系统模型, 利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分析了典型工况下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内部能量传递关系, 并对比了不同工况下各系统性能. 结果表明, 在所设进出口条件下: 当 BOG 组分为纯甲烷时, 混合工质液化系统比功耗及所需冷却水量明显低于氮膨胀液化系统, 新型混合工质液化系统比功耗最低为0.53 kWh· kg-1 ;BOG 流量每增加100 kg· h-1 , 氮膨胀液化系统功耗增加约100.05 kW,而带冷量回收的液化系统功耗仅增加63.60 kW. 当 BOG 组分中氮气含量增加时, 液化率降低, 所需的制冷量、 冷却水量均降低; 当氮气含量约为5 % 时存在最小比功耗, 此时氮膨胀系统比功耗最小为0.96 kWh· kg-1 , 带冷量回收的混合工质液化系统比功耗最低为0.51 kWh· kg-1 . 带冷量回收的新型混合工质再液化系统结构紧凑、 能耗更低, 是应用于 LNG 船舶 BOG 再液化工艺的优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