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3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21.
王序昆等合成了一系列(Fe(CO)_2CP)_2Sn—Ar—R三核金属有机化合物。R:—H,—O-CH_3,P-CH_3,m-CH_3;—P-OCH_3;—m-Cl,—P-Cl;2,4,6-(CH_3)_3,2,3,4,5,6-(Cl)_5。X:—Sph,—SCN,—SCNMe,—NO_2,—NO_3,—N_3,—Cl,—Br,—I。我们用分配薄层色谱研究了它们的色谱行  相似文献   
22.
〕本工作以国产薄层色谱用硅胶为吸附剂,以环己烷:丙酮:0.2M四乙基溴化铵(2:10:1.2)或已烷:丙酮:0.2M四乙基碘化铵(2:10:1.2)为展开剂成功地分离了B3H8-、B10H102-及B12H122-硼烷阴离子二茂铁季铵盐类同系物。硼烷阴离子二茂铁季铵盐的结构与比移值之间呈现下列规律性:1.B3H8-、B10H102-及B12H122-二茂铁季铵盐的比移值均分别随N-烃基二甲胺甲基二茂铁上烃基碳原子数目增加依次递增,而不同数目硼原子形成的硼烷阴离子多面体的立体结构对比移值的影响无明显规律性。2.二茂铁单取代物的比移值>二茂铁双取代物的比移值。此外研究了展开剂中四烷基卤化铵的浓度,离子半径变化对分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在二氯甲烷溶剂中对有机铁硫原子簇配合物进行了紫外光谱(190~400 nm)研究发现,π-π~*跃迁紫外吸收峰的λ_(max)随溶液浓度的增加明显红移,而对含孤立C—S键或C—O键化合物未见明显移动。本文还研究了一些含n-π、π-π共轭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发现除π-π跃迁λ_(max)随溶液浓度增加红移外,π-π~*跃迁λ_(max)还随溶液浓度增加发生蓝移。  相似文献   
24.
25.
双环戊二烯基钛、锆、铪化合物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取得了迅速的进展。我国科学工作者合成了一系列双环戊二烯基二芳氧基钛、锆、铪化合物。目前,这类化合物的催化特性和抗癌作用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因此,它们的分离分析工作亟需进行。关于双环戊二烯基钛、锆、铪衍生物的薄层色谱工作,仅Howarth 研究了(C_5H_5)_2TiCl_2及C_5H_5TiCl_3二化合物的分离;谢珍珍报导了双环戊二烯基二芳氧基钛、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以色谱法及化学法分离了合成的棕榈酸钛酸酯混合物中各组分。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确定了各组分结构。并以薄层扫描法测定了各组分含量。此法可推广应用于其它脂肪酸型钛酸酯。  相似文献   
27.
有机铁硫原子簇化合物薄层色谱展开剂优化快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薄层色谱最佳展开剂组成的快速选择方法。首先利用对半优化法粗选最佳展开剂大概用量范围;其次绘制△Rt-ε0图预测展开剂系统:最后用数字分析法算出展开剂各组分最佳配比值。并用于有机铁硫原子簇化合物[1,2]的薄层分析。  相似文献   
28.
通过比保留体积对数值与绝对温度倒数的直线关系,水和甲醇标准曲线的正截距、氘交换以及吸附系数和溶解系数的测定,证明至少对我们的聚合物固定相来说。表面吸附对保留值是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29.
杨学谨  吴琳  裴亚琨  胡培植 《色谱》1997,15(4):331-333
采用薄层色谱技术分离一组取代茂铁硼烷化合物。以含有烷基卤化铵离子对试剂的丙酮-环己烷流动相,用正交设计法选择色谱分离条件。把离子对试剂种类、浓度和丙酮、环己烷含量作为影响分离效果的因素。实验条件按〔L9(34)〕正交设计表安排。应用统计力学方差分析法对反映分离效果的薄层色谱指标——色谱总分离度(DS)进行分析,确定了影响化合物分离的主要因素和最佳展开剂体系。在最佳条件下的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