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化学   59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工作对具有三明治结构的双[2,3,9,10,16,17,23,24—八—(对甲氧基苯氧基)]酞菁铕在不同压力下的光谱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压力对配合物的Q带吸收具有明显的调制作用,随着压力的增加,对应Q带吸收的LUMO和SUMO能级降低,由于LUMO和SUMO(Second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能级的降低,使得Soret带吸收后到达的高能级与LUMO和SUMO能级间隔增加,减慢了从高能级的无辐射过程,随着压力的增加,对应于Soret带吸收的荧光强度(410nm)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32.
本工作在合成了几种不同结构吡唑啉衍生物的基础上,测定了它们在相同极性,不同粘度介质中的荧光量子产率并表明:和1-位氮原子相联苯基的旋转松弛对该类化合物的发光具有决定意义,通过对化合物在极性与非极性溶剂内和在冻结与流动条件下(低温与室温下)荧光强度的比较,证明了二苯基吡唑啉化合物的发光态具有扭曲构象。  相似文献   
33.
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功能团的有机配体,并研究了它们与金属离子的自组装、组装体结构以及物理化学性质.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成了不同连接链长、两端带有蒽基的双胺配体,使与锌、银、钯离子进行组装,得到了一系列不同结构的超分子化合物,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研究了其光物理性质.证明了在水存在下,由丙二胺缩合得到的配体与锌离子作用形成的配合物聚集体中,蒽呈T-型二聚体.2.研究了双吡咯席夫碱或柠檬酸为构筑单元的有机-金属自组装,以及过渡金属、金属-配体比例、反应条件对组装体结构的影响,得到了一系列的网络结构,并研究了它们在溶液中和固态的光谱性质和热行为.研究发现,通过简单改变吡咯席夫碱间隔体的长度,就能显著调节配合物的超分子结构;而通过改变金属-配体反应的投料比,就可以得到具有不同堆积方式的二维或三维氢键网络.  相似文献   
34.
赵鑫  李迎迎  李沙渝  曾毅  陈金平  杨国强  李嫕 《化学学报》2008,66(18):2023-2029
将两个2,6-二氨基吡啶衍生物与异酞酸相连, 得到一个袋状巴比妥酸衍生物受体(Hamilton受体, H-receptor), 同时合成了带有萘基团的巴比妥酸衍生物(G-Np), 两者在非极性溶剂中形成氢键体系, 二氯甲烷溶剂中表观结合常数KAPP=(4.9±0.5)×104 mol-1•L. 稳态荧光发射光谱和磷光发射光谱研究表明, 室温下H-receptor和G-Np之间主要发生单重态电子转移过程, 77 K下, H-receptor与G-Np之间发生三重态能量传递过程. 本研究为Hamilton氢键体系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型, 对理解氢键在生命体系中的作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通过多步反应制备了三个新型的双光子吸收化合物,测试了它们的光物理性质,发现该系列化合物具有较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并且随温度降低其双光子吸收截面增大.尤其是化合物TMVDB,其量子效率为0.83,常温时的双光子吸收截面达到1164GM,其双光子吸收截面除以分子量为2.08,表现出了优良的双光子吸收发光性能.进一步将TMVDB掺杂到固体材料中,得到强双光子诱导发光的固体材料.  相似文献   
36.
采用Bingel-Hirsch反应合成了胆固醇修饰的富勒烯(CHL-C60),通过核磁共振(NMR)、质谱(MS)、元素分析对CHL-C60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γ-环糊精(γ-CD)对甾环具有较强的包结能力,能够与CHL-C60形成包结复合物(CHL-C60/γ-CD),从而有效提高CHL-C60的水溶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CHL-C60能够从γ-CD的疏水空腔中解离出来,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及牛血清白蛋白(BSA)形成稳定的复合体,其结合常数分别为5.73×104和7.05×104L.moL-1.无氧条件下,CHL-C60/γ-CD通过光诱导电子转移作用断裂pBR322质粒脱氧核糖核酸(DNA),其效率可达60.5%.  相似文献   
37.
在温和条件下, 以3,3 -二溴-4,4 -联苯二酚和1,2-二溴乙烷或1,4-二溴丁烷为原料, 经过两步反应方便地合成了三聚联苯醚类大环化合物4a4b, 并通过1H NMR, 13C NMR, HRMS对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8.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Fe3O4磁性纳米粒子,将其负载于氨基吡啶修饰多壁碳纳米管(MWCNT-AP)上,得到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超顺磁性的Fe3O4/MWCNT-AP复合物.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X射线衍射(XRD)和磁滞回线测量等方法对Fe3O4/MWCNT-AP复合物进行了表征.扫描电镜(TEM)结果表明:Fe3O4磁性纳米粒子多集中于碳纳米管MWCNT-AP的端部,形成的复合物在极性溶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超顺磁性;辣根过氧化酶(HRP)可通过物理作用吸附于Fe3O4/MWCNT-AP复合物表面.酸性条件下(pH 4.0),Fe3O4/MWCNT-AP复合物使HRP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提高了3倍.  相似文献   
39.
使用同一块CdZnTe晶体设计制作了像素大小不等的4×4公共格栅像素CdZnTe探测器。通过能谱测定实验及权重势和电场仿真,研究了公共格栅像素CdZnTe探测器中的小像素效应和引导效应。结果表明:由于小像素效应较弱,较大的像素不能有效消除"空穴拖尾",能谱特性较差;由于晶体内部以及像素和公共格栅间隙表层的电荷损失,较小的像素能谱特性也较差。在像素宽度为0.8 mm时,得到了对662keV的137Cs放射源的最佳能量分辨率3.80%和峰谷比5.65。适当增大公共格栅偏压可以引导电子向阳极像素运动,促进电荷的完全收集,改善探测器的能谱特性。过大的偏压则会造成像素和公共格栅间表面漏电流的增加,探测器的能谱特性也会恶化。在像素宽度为0.8mm时最佳偏压为-60V。  相似文献   
40.
多金属催化过程是生命体实现新陈代谢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多金属催化剂相比于单金属催化剂,具有更加高的反应活性和对映选择性,近年来其设计与应用已经成为有机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近年来不同种类的具有代表性的双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双杂金属和双核同金属,介绍了双金属催化剂的反应类型、反应机理以及发展现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