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323篇
化学   539篇
晶体学   20篇
力学   30篇
综合类   44篇
数学   61篇
物理学   48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A new triterpenoid saponin with novel sugar moiety (1), a new trisaccharide derivative (2), as well as a known monosaccharide derivative (3), were isolated from the dried stem of Epigyhum aurilum. The structures of compounds 1 and 2 were determined by MS and NMR spectram analyses.  相似文献   
22.
铑配合物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的性能和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合成了2-丁酸甲酯吡啶与四羰基二氯二铑形成的螯合形配合物,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光谱(IR)及核磁共振(NMR)研究确定了其配位结构特征,通过甲醇羰基化制备乙酸的反应揭示了其结构特征对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介绍水杨配合与4-氨基-3,5-二乙基-1,2,4-三唑缩合而成对称三唑Schif碱(SAETZ)与氯化铜(CuCl2)形成一种新的配合物Cu(SAETZ)2(SAETZ=4-(邻羟苯基亚甲基)-亚胺-3,5-二乙基-1,2,4-三唑)。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表明,分子中两个偶氮甲碱的N原子及两个酚氧原子与中心Cu原子形成规则的平面配位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8.688(2),b=9.314(1),c=16.515(4),β=94.34(2)。,V=1332.5(7)3,Z=2。  相似文献   
24.
以作者开发的从蛋白质结合部位推导出其界面所具有的疏水性质和氢键性质的计算程序PP_SITE为基础,利用蛋白质结构数据库(PDB),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界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从PDB中挑出非冗余的链间相互作用对,计算出这个数据集中所有链间界面的疏水和氢键相互作用特征.对得到的界面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寻找能够明显聚类的界面特征.结果表明,界面大小、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在界面所占比例以及疏水相互作用的集中程度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25.
以2-巯基苯并咪唑为保护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水合肼为还原剂,“一锅法”合成2-巯基苯并咪唑保护的,高稳定性、强荧光、大斯托克斯位移的铜纳米团簇(Cu NCs),并用于检测水样中的银离子含量。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铜纳米团簇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其光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铜纳米团簇的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40和558 nm,在日光灯和紫外灯下分别为无色和橙色。Cu NCs具有较高的分散性,尺寸大小为2~3 nm。在最佳反应条件下,铜纳米团簇可以选择性地被银离子猝灭,且灵敏度高,线性范围为1~40μmol/L,检测限为0.5μmol/L。该方法用于检测实际水样(自来水、湖水)中银离子的浓度,结果令人满意,表明在环境监测中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
选用了青岛大扁藻、亚心型扁藻、中肋骨条藻和小新月菱形藻四种海藻, 进行一氧化氮(NO)对其生长影响的实验, 初步从化学角度研究了一氧化氮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具体影响规律. 结果发现: (1) 一次性加入不同浓度NO或每天两次加入不同浓度NO, 这四种藻的生长在f/2或f/50培养液中均显示出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2) NO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均呈峰形, 不同浮游植物有不同的最佳NO峰值, 这与NO对高等植物生长的作用效果是基本一致的; (3) 一氧化氮对实验中所用的青岛大扁藻(非赤潮藻)与中肋骨条藻和小新月菱形藻(赤潮藻)的影响情况是不同的; (4) 提出“NO阈”的观点. 这些都可能为赤潮发生机理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7.
徐泽奇  王来义 《化学通报》1990,(6):13-19,22
含氟生理活性化合物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注目,因为分子中引进一个或数个氟原子后常常能得到活性更强、选择性更高的药物、农药及其他生理活性物质。本文试图从化学的角度对氟原子被引进分子后如何影响化合物的化学、物理性质,改变其代谢过程,从而导致生理活性的变化简要地作一综述,以期对设计具有生理活性的氟化合物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8.
海洋生态系中NO的发现和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小型和大亚湾1~300 m3的大型海水池的海藻养殖生态系中, 随着浮游植物生长, 在达到最大值之前发现了一氧化氮(NO), 并测定了海洋生态系中NO的浓度值. 主要化学特征和规律是: (1) 对赤潮藻和非赤潮藻, 在生长曲线达最大值之前都可测出NO浓度; 在达到最大值之后, NO浓度迅速衰减; (2) NO浓度的时间变化曲线: 白天测得NO浓度大于黑夜(甚至可降低到测不出), 中午13~15时可测得NO(日)最大值; (3) 大亚湾天然海水藻池大约8~10 d(随天气条件而变)达藻类生长最大值, 之后逐渐衰减. 在藻生长5~7 d即可测得NO值; (4) 对实验室的赤潮异弯藻, 测得NO浓度10&;#8722;9 mol/L量级; 对大亚湾的混合藻(非赤潮藻)测得NO浓度约10&;#8722;9~10&;#8722;8 mol/L量级; 对旋链角毛藻NO浓度约为10&;#8722;8 mol/L量级. 与我们已报道的NO对非赤潮藻和赤潮藻的影响规律一致; (5) 讨论了光照条件对NO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基于Dl蛋白结构模型,设计并合成了取代苯甲酰胺基丙烯酸乙酯及有关成环化合物嘧啶酮,通过X射线衍射确定了2-芳基-5-乙氧甲酰基-6-甲硫基-4-嘧啶酮的结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显示出一定的Hill反应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30.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分子沉积(MD)膜的屏蔽效应,讨论了不同条件对其成膜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金电极表面沉积规整MD膜的一般机制和佳成膜条件,证实了MD膜的自发有序排列的组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