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236篇
化学   348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20篇
综合类   35篇
数学   37篇
物理学   2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SBA-15负载Pd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Heck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热反应制备了表面离子液体功能化的SBA-15介孔材料,在丙酮溶液中与氯化钯反应,然后使用水合肼在乙醇中还原.测试了这种催化剂在Mizoroki-Heck反应中的催化活性.与直接负载在SBA-15上的钯催化剂相比,这种表面修饰的介孔SBA-15负载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可回收性和反应稳定性.氮气吸脱附实验和小角XRD衍射实验表明,在合成中,材料的介孔性能并没有被破坏.透视电镜也表征了该材料的表面形貌.最后,Mizoroki-Heck反应表明该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且循环五次后,其催化活性降低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2.
金复合介孔SBA-15吸附血红蛋白在H2O2电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丽绘  鲜跃仲  周宇艳  胡军  刘洪来 《化学学报》2005,63(23):2117-2120
以P123嵌段共聚物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制备介孔氧化硅SBA-15,并用沉积-沉淀(DP)法在SBA-15介孔表面负载纳米Au颗粒制备得到金复合介孔SBA-15材料(Au-SBA-15).再以Au-SBA-15材料制备玻碳修饰电极,将血红蛋白固定于修饰电极上用循环伏安法考察其对不同浓度H2O2溶液的电催化反应.在固定了血红蛋白的Hb/Au-SBA-15/GC修饰电极上,H2O2在+0.95 V处出现了氧化峰,且随着H2O2浓度的增大峰电流不断增加,说明金复合介孔氧化硅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固定,其修饰电极对H2O2溶液具有一定的电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43.
为开发新型高温释放型烟用香料,以2,3,5,6-四甲基吡嗪和薄荷醇为原料,经过酯化反应制备了3,6-二甲基-2,5-吡嗪二甲酸二薄荷醇酯(DPAME).采用在线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在空气氛围和不同的温度(300、600和900 ℃)下,对DPAME进行热裂解研究,裂解产物经GC-MS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DPAME在300 ℃下裂解产生了多种有致香效果的醛类、薄荷烯和薄荷醇等;在600 ℃和900 ℃下裂解产生了烯烃类、烷基吡嗪、薄荷醇和薄荷烯等香味物质,并且吡嗪类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在这两个温度下明显增加.结合DPAME的热裂解产物分析和卷烟感官评吸结果,初步推测了其可能的裂解机理.采用该方法可以方便、快速地分离鉴定物质的热裂解产物,为该物质在烟草中的加香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通过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烯丙醇聚氧乙烯醚(APEG)和N,N-二烯丙基苄胺(NANB)制备共聚物P(AM/AA/APEG/NANB)。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m(AM)∶m(AA)=6.5∶3,APEG为5 wt%,NANB加量0.2 wt%,pH为7,反应温度40℃,引发剂0.4 wt%。通过IR和1H NMR确定了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2000 mg·L-1的AM/AA/APEG/NANB溶液具有较好的流变性能(120℃,粘度保留率:38.56%;1000 s-1,粘度保留率:17.93%)和抗盐性能(20 000 mg·L-1Na Cl,2000 mg·L-1Mg Cl2或Ca Cl2,粘度保留率分别为22.14%、18.34%和15.33%),且提高采收率可达16.12%。  相似文献   
45.
本实验在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的单喷泉实验基础上设计了集两种气体的制备、收集、验满、尾气处理、气体反应、喷泉实验与试剂回收利用于一体的连续性实验,喷泉部分涉及到的实验原理有氨气与硫酸铜溶液的配位反应、氨气与氯化钴溶液的沉淀反应、无色酚酞溶液和酸性对硝基苯酚溶液在碱性环境下的变色反应,以及氯化铁和硫氰化钾在弱酸性条件下的反应等。本实验的主要仪器装置由团队自行设计、定制,操作简便,玻璃活塞还可控制喷发顺序,实现多色多样喷泉,伴随氯化铵生成时的袅袅白烟,云蒸霞蔚,煞是壮观。另外,我们设计了多角度的互动方案,针对不同程度知识背景的受众传授知识,让参观者真切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46.
蛋白质分子与配体的作用模式主要有直接的环区结合及铰链式结合两种方式。针对这两种不同的作用方式,我们提出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结合过程的构象研究。对于直接的环区结合模式,通过建立环区主链构象库,来实现蛋白质环区与配体的准柔性对接,并以链霉抗生物素蛋白体系为例对构象库建立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计算。对铰链结合方式,采用分步对接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具体应用于HIV蛋白酶与其小分子配体的结合过程。计算结果表明,这两种处理方法分别能较好地模拟不同类型的蛋白质与配体结合的的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47.
王玮  李来明 《分析化学》1992,20(7):769-773
在280~320K的温度范围内考察了30%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的红外光谱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该体系的凝聚胶-液晶相转变温度为300K。在300K以下的凝聚胶相,分子的极性头部基团处于高度“固定”的状态,分子的碳氢链以有序的相互平行方式排列,极性头与碳氢链之间有一定的倾斜角。在300K以上的液晶相,极性头内部CH_3-(N~+)基团以及整个极性头与碳氢链之间发生了旋转,碳氢链变为以六方亚晶胞填充形式存在,旦扭曲式构象异构体数量显著增多,极性头与碳氢链之间已不存在倾斜角,分子的亲水极性头和疏水碳氢链部分都处于“融化”状态。  相似文献   
48.
四氟苯并双环[2,2,2]辛三烯三羰基铁(C12H6F4)-Fe(CO)3(1)与芳基锂试剂ArLi(Ar=C6H5、o-, m-, p-CH3C6H4、p-CH3OC6H4、p-CiC6H4), 在低温下反应, 生成的酰羰基锂盐中间体用三乙基氧 -四氟硼酸盐(Et3OBF4)在水溶液中于0℃进行烷基化时, 双环烯烃配体开环, 生成组成为(C12H6F4)(CO)2FeC(OC2H5)Ar的螯合双烯丙基二羰基铁配合物(2-7), 配合物5的晶体属单斜晶系, 晶胞参数为;a=16.870(4), b=13.707(4), c=19.361(4)A, β=107.92(2)°.V=4259(1)A^3, Z=8, 空间群为C^62h-C2/c, 最后的偏离因子R=0.0409, Rw=0.0391。  相似文献   
49.
稀土氨基酸固体络合物的合成及结构分析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马爱增  李来明 《分析化学》1993,21(1):105-111
本文综述了稀土氨基酸络合物的合成,以及应用红外、核磁、X-射线衍射、热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构分析研究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50.
Electrochrometic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n the Z-type Langmuir-Blodgett films oftwo 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s: mono-{6-[4-(phenylazo) naphthyloxy] hexyl} (1a) andmono-{6-[4-(anthraquinone-1-azo) naphthyloxy] hexyl} (2a) ester of polymaleic acid. Itwas found that for both polymers, poling fields parallel and antiparalle1 to dipole momentsof the polymer side chains induce red and blue shift in absorption bands, respectively. Forpolymer la blue shift is accompanied by absorbance increase, while red shift by absorbancedecrease;but for polymer 2a only decrease in absorbance is observed. A simple model wasproposed to analyze the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