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7篇 |
免费 | 150篇 |
国内免费 | 12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62篇 |
晶体学 | 13篇 |
力学 | 56篇 |
综合类 | 26篇 |
数学 | 91篇 |
物理学 | 32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78年 | 1篇 |
1973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孔径扫描波面恢复技术的精度评定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多孔径扫描波面恢复技术是一项新的高精度大孔径面形检测手段.本文从建立波面恢复精度的评价标准出发,结合实测结果进行讨论,并对影响精度的两个重要因素即拼接模式及拼接区大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3.
4.
催化活性测试表明,助剂Fe具有显著提高乙醇生成选择性及铑催化活性的双重作用;助剂Li具有显著提高乙醇选择性的作用,对铑催化活性影响不大。基于H_2/D_2同位素效应结果及CO化学吸附、IR、XRD、XPS等的表征结果,认为助剂Fe经活化处理后大部分与Rh形成RhFe合金,使Rh分散度显著提高,从而提高了乙醇的选择性;Rh分散度的提高以及小部分以Fe~(2+)(Fe~(3+))形式存在的助剂Fe促进甲酰基的生成及随后的氢解断C-O键反应是助剂Fe促使铑催化活性提高的两个因素。Li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与C_2含氧中间体乙烯酮氧端的弱亲合作用,促进了乙醇前驱体的生成,从而使乙醇生成选择性提高。 相似文献
5.
TiCl4-Mg介导的立体选择性的频哪醇偶联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TiCl4-Mg和TiCl4-Mg-TMEDA为偶联剂实现对芳香醛高非对映选择性的还原偶联反应。以3种类型的手性试剂对TiCl4-Mg系统进行修饰,对苯甲醛的反应最高可得到50%对映体过量的偶联产物。 相似文献
6.
JD树脂刻蚀及涂层的XP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D光学树脂表面刻蚀过程的XPS研究表明,引进树脂遥COH,C=O,C-SO3H,COOH等基因随刻蚀温度的提高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对其相对含量进行了计算,固化后的耐磨涂层具有SiO2结构,JD板材的最佳刻蚀条件为20℃,20min。 相似文献
7.
示波极谱法测定金属铅及铅锌矿浸出渣中微量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pH2.4的邻苯二酚紫-Se体系中,Sb产生一个灵敏的极谱波,其导数峰电位为-0.28V,线性范围0.008-0.4μg.ml^-1,许多离子不干扰,不用分离和富集,可直接测定金属铅及铅锌矿浸出渣中微量锑。方法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应用程序电位扫描法和电化学原位FTIR反射光谱从定量角度在分子水平 上研究了CO2在Rh电极上的电催化还原性能。红外光谱结果指出CO2还原的吸附产物为线型和桥式吸附态CO物种。在所研究和还原电位范围(-0.15-0.40V)和相同还原时间,CO2还原吸附物种的氧化电量随还原电位的负移而增大,在每个还原电位下,时间超过250s时都可达到一个相应的饱和值。原位红外光谱和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CO2的还原与Rh电极表面氢吸附反应密切相关,同时需要一定数量相邻表面位的参与。因此生成的CO不能在Rh电极表面达到满单层吸附,而是形成均匀的亚单层分布。 相似文献
10.
分子设计合成高折光指数的光学树脂(Ⅲ):MMDMA的合成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盐酸/硫脲法合成了2-巯基甲基-1,4-二硫杂环己烷,利用反滴碱液的低温相转移催化技术合成了2-甲基丙烯酰硫基甲基-1,4-二硫杂环己烷,讨论了MMD合成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研究了MMDMA的共聚性能,合成了折光指数高,色散能力低的新型光学树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