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2篇
  免费   1685篇
  国内免费   2418篇
化学   4483篇
晶体学   135篇
力学   563篇
综合类   321篇
数学   1262篇
物理学   4031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276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313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257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543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340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356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477篇
  2007年   397篇
  2006年   412篇
  2005年   406篇
  2004年   371篇
  2003年   330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249篇
  1998年   240篇
  1997年   257篇
  1996年   245篇
  1995年   241篇
  1994年   231篇
  1993年   206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64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84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85篇
  1984年   59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50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7篇
  1976年   10篇
  1965年   14篇
  1963年   11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利用过量的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对SiO2纳米粒子表面进行修饰合成出表面含—NCO基团的功能化SiO2(SiO2-TDI), 功能化SiO2与丙烯酸羟丙酯(HPA)反应将表面-NCO转化为可聚合乙烯基合成大分子单体(SiO2-HPA). 用传统自由基共聚方法利用苯乙烯(St)与SiO2大分子单体共聚制备PS/SiO2纳米复合材料. 系统研究了单体投料比及聚合时间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此外, 利用红外光谱(FTIR), DSC和TGA 等实验手段对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 结果表明: 共聚产物为一交联结构, SiO2纳米粒子在复合材料中起着物理交联点和化学交联点作用; 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明显地高于其均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 随着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 复合材料玻璃化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202.
将取代色满酮(1)与芳肼反应生成的腙与HNCO发生[3+2]环加成反应,加成产物(2)经氧化得到偕偶氮异氰酸酯(3).化合物3在HBF4的催化下发生环化-重排反应,得到新颖的三环系2-氧代-1,2,4-三唑并[3,2-d][1,5]苯并氧氮杂化合物5a~5g.  相似文献   
203.
利用极稀悬浮液中蒙脱土的解离作用并结合柱化技术过程,制备了介孔结构的铝铁/蒙脱土复合材料(Fe-Al/mmt);并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氮等温吸脱附、傅立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及苯酚催化羟基化反应表征了其结构和性能。结果显示,铁铝聚合前驱液中铁/铝比影响复合材料中蒙脱土的解离程度,且仅当低铁/铝比时(即Fe/(Fe+Al)物质的量的比介于0.05~0.3),嵌入解离的蒙脱土片层间的混合铁铝物种呈现能耐温350 ℃的热稳定性;氮等温吸脱附分析反映出这种解离的蒙脱土堆积结构呈现介孔特征,孔径分布窄,介于2.0~2.3 nm;红外分析表明材料表面具有L酸和B酸位,并且L酸位量与嵌入解离的蒙脱土结构中的混合铁铝物种相关;由于结构中混合铁铝物种的存在及相应的Si-O → Fe、Al-O → Fe间的电子跃迁,Fe-Al/mmt材料在紫外区呈现宽泛的能量吸收特征。这些结果说明,由于混合铁铝物种嵌入于解离的蒙脱土片层堆积结构中,形成了“卡片屋”式介孔结构。实验条件下,Fe/(Fe+Al)物质的量的比为0.3的Fe-Al/mmt呈现较佳的催化羟基化性能,苯酚转化率为36.7%,二酚产物选择性32.3%;并且初步表明铝掺杂后,通过铁铝比和表面酸性的调整,材料的部分选择氧化性能可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4.
不久前,上海科学家根据DNA可以灵敏识别特定分子的原理研制出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能灵敏检测出细胞中的能量分子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将来可能用这种方法便捷地判断食品的新鲜程度。  相似文献   
205.
配合物CoF^n—6(n=2,3,4)光谱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议了一种将多重散射Xa方法与不可约张量法相结合过解过渡金属配合物价电子体系多电子Schrodinger方程的新方法,并将其应用到系列分子CoF^n-6(n=2,3,4)d-d跃迁能的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均方根偏差仅为2kcm^-1,同时分析了Xa方法中重叠修正项对单电子结构及光谱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6.
The initiation mechanism of the copolymerization of 2-vinylnaphthalene with maleic anhydride was studied under irradiation of 365 nm. The excited complex was formed from (1) the local excitation of 2-vinylnaphthalene followed by the charge-transfer interaction with maleic anhydride and (2) the excitation of the ground state charge-transfer complex, and then it collapsed to 1,4-tetramethylene biradical for initiation. A1: 1 alternating copolymer was formed in different monomer feeds. Addition of benzophenone could greatly enhance the rate of copolymerization through energy-transfer mechanism.  相似文献   
207.
合成了15个新的1-(取代恶唑基)-1,2,4-三唑和1(取代嘧啶基)-1,2,4-三唑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HNMR和MS证实基,对其代表化合物进行抑菌及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的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8.
破乳剂对油水界面膜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破乳剂存在下油膜寿命、油膜薄化速率以及油水界面性质与破乳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破乳剂使油水界面弹性降低,导致油水界面强度减弱,界面膜寿命变短,界面膜厚度变薄.当膜厚度变薄到一临界值时,膜破裂,导致破乳脱水.同种破乳剂,随着其浓度的增加,界面弹性降低.当浓度超过某一值时,界面弹性值基本不变.不同种破乳剂,界面弹性降低幅度越大,其破乳效果越好.界面弹性值可以很好解释破乳剂的脱水率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9.
陈祖兴  李焰 《应用化学》1997,14(4):111-113
混合高序铜法立体选择性合成(±)┐EpilitsenolideC2陈祖兴李焰*黄精美黄锦霞徐章煌(湖北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62)关键词烷叉基二氢羟基甲基(3H)呋喃酮,混合高序铜,立体选择性反应1996-08-28收稿,1997-05-06修回湖北...  相似文献   
210.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以仪器分析测试技术课程实训教学为例,按照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学生翻转课堂学习,"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巩固的形式,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并对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信息化教学改革,仪器分析测试技术课程突破了传统教学时空的限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构建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新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对推动高职课堂信息化教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