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2篇 |
免费 | 199篇 |
国内免费 | 218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505篇 |
晶体学 | 25篇 |
力学 | 80篇 |
综合类 | 29篇 |
数学 | 154篇 |
物理学 | 4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55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65篇 |
2010年 | 71篇 |
2009年 | 75篇 |
2008年 | 64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51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2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李利军张瑞瑞孙科杨兰兰崔福海罗应李彦青 《分析科学学报》2013,(6):777-780
本文采用扫集-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法(Sweeping-MEKC)分离测定急支糖浆中的阿魏酸、原儿茶醛和原儿茶酸。采用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50cm×50μm,有效柱长36cm),环境温度25℃,缓冲体系为20mmol/L NaH2PO4+80m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SDS)+12.5%乙腈(V/V)(pH=2.2),紫外检测波长225nm,运行分离电压-20kV,进样时间60s,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在优化条件下,阿魏酸、原儿茶醛和原儿茶酸均在15min内出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检出限分别为109.95μg/L、88.48μg/L和15.96μg/L。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发散法合成了不同代数的β-环糊精为核的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CP),进一步与水杨醛缩合得到3种水杨醛改性的β-环糊精为核的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CPS),并采用1H-NMR,13C-NMR,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应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不同代数的CP及CPS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对其作用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两类树状大分子对BSA荧光的影响属于静态猝灭,且随着代数的增加,其猝灭常数Ksv增大.与类似结构的以乙二胺为核的PAMAM比较,CP及CPS的猝灭常数Ksv较大,显示出较强的结合力,表明β-CD分子作为核介入树状分子以及末端水杨醛的改性能够显著地增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N36锆合金中微量钼和铅的分析方法.讨论了样品溶解、基体效应干扰、谱线选择和观测方式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采用均匀试验设计确定最适合的仪器测定参数,包括等离子气流量、辅助气流量、雾化气流量和等离子体发生器功率.结果表明,锆基体对测定结果有较大影响,在试验中采用基体匹配消除干扰,在试验设计优化的仪器测定参数下,使用N36锆合金样品对方法的精密度与准确度进行验证,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低于5%,加标回收率为93%~104%.所建立的方法快捷、简便、准确,满足核用N36锆合金中微量钼和铅元素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994.
995.
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稀土离子Yb3+/Tm3+共掺杂的钨酸镉纳米晶。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谱分析对制备的样品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根据XRD图谱可知,钨酸镉为单斜晶系,晶粒平均尺寸在28 nm左右。从ESEM图片可明显看出,钨酸镉呈纳米棒结构,直径在30 nm左右,长径比在5~8之间。利用980 nm半导体激光器激发钨酸镉纳米晶得到样品的发射光谱,存在一个较强的蓝光发射,发光峰位于481 nm,对应于Tm3+的1G4→3H6能级的跃迁,分析了Tm3+/Yb3+离子共掺体系的发光机制。讨论了发光强度随稀土离子浓度的变化,当Tm3+离子的掺杂浓度在2mol%,Yb3+/Tm3+物质的量浓度比cTm3+/cYb3+=10时钨酸镉纳米晶的发光强度最强。根据泵浦功率与发光强度之间的关系,可知处于481 nm的蓝光发射属于三光子过程,由发光强度与掺杂浓度之间的双对数衰减曲线可知,引起蓝光发射源于Tm3+的电偶极跃迁。 相似文献
996.
硅溶胶-纳米金修饰金电极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苦参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苦参碱对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利用溶胶-凝胶固定化稳定的优点和纳米金对苦参碱的电催化作用,建立了硅溶胶-纳米金修饰金电极电化学发光检测苦参碱的新方法,考察了苦参碱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结果表明,此修饰电极表现出很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化学发光(ECL)响应,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苦参碱浓度在1.5×10-7~1.5×10-4mol/L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r2=0.998 4),检出限(S/N=3)为7.3×10-9mol/L。连续平行测定1.5×10-5mol/L的苦参碱溶液8次,发光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1.4%。样品回收实验得到苦参碱的加标回收率为98%~102%,RSD(n=5)为1.8%。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样品处理简单快速,用于苦参碱栓中苦参碱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7.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配合物[Zn2(tpta)0.5(H2tpta)(dpe)(H2O)2]n(1)(H4tpta=三联苯-2,2',4,4'-四羧酸,dpe=1,2-二(4-吡啶基)乙烯),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和荧光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1.0174(2)nm,b=1.0341(2)nm,c=1.8831(4)nm,α=96.147(4)°,β=96.866(4)°,γ=98.023(4)°,V=1.9322(7)nm3,Z=2,Dc=1.640g·cm-3,μ=1.320mm-1,F(000)=974,R1=0.0669,wR2=0.1332(I>2σ(I));具有环状双核锌(Ⅱ)连接的二维双层结构,双层之间又进一步通过O-H…O氢键组装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该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998.
999.
在水热条件下利用H2btpa配体合成了2个镧系金属配合物{[Ln(btpa)(H2O)(OH)]·bpy}n(Ln=Tb(1),Pr(2),H2btpa=5-(3',4'-二(四唑-5'-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bpy=4,4'-联吡啶),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2中,双核镧系金属单元通过btpa2-配体以μ4:η1,η2,η1,η2的配位模式连接,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客体分子4,4'-联吡啶通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存在于结构中。相邻的二维网通过氢键的识别作用以锁链形式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室温下配合物1呈现出TbⅢ的特征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1000.
以电化学能量储存和转化为特点的电池、电容器等储能技术,正在信息通讯、新能源汽车、微电网、分布式发电、大型电力储能、智能电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将有力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作为储能核心技术之一的锂电池、钠电池与超级电容器,更加受到重视. 这些电化学储能装置的性能依赖于所使用的电极材料与结构等. 发展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低成本储能体系成为能源电化学材料研究的核心. 本专辑围绕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收录了在该领域具有丰富研究经验的团队所撰写的8篇相关综述和研究论文. 其中,围绕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硅材料,邀请了3篇综述和研究论文;鉴于丰富的钠资源,在钠离子电池研究方面也邀请了3篇综述论文;同时在高能量密度的锂硫电池和高功率密度的超级电容器方面各邀请1篇论文. 从这些论文中,可以部分看出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能源电化学材料的研究进展. 希望借助此专辑的出版,能使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上述几类电池、电容器的研究现状,研究趋势和存在问题及挑战,为更深入地开展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以推动我国能源电化学材料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在此,对专辑的所有作者、审稿人及编辑部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