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85篇
化学   180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23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27篇
物理学   16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Effect of Addition Groups on the Redox Properties of Fulleren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对比地研究了包括五种C60的衍生物及四种C70的衍生物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推电子基团的引入使得富勒烯的氧化还原电位负移,这种负移的程度与加成基团的性质、个数和富勒烯的性质有关.对于C60和C70的单加成产物,负移的范围是0.08~0.20V.而对于C60的双加成和三加成产物负移的范围分别为0.30~0.32V和0.53~0.58V.同时由于电位的负移大部分衍生物在低于+1.5V(vs.SCE)观察到了氧化峰,而C60和C70本身的氧化高达+1.7V(vs.SCE).特别是对于C70的双加成产物在+0.45V(vs.SCE)出现了一个不可逆氧化峰,但是,对于同样加成基团的C60双加成产物的氧化却在+0.90V(vs.SCE),说明由于推电子基团的双加成引入,明显改变了C70的电负性.  相似文献   
72.
讨论了在静电场作用下,双势阱分子中波函数随外加静电场定域的动态过程,以及能级裂距与外加静电场的关系.证明了静电场作用后,能级裂距既受隧道效应的影响,又受外加静电场的影响.所加静电场较小时与外场强度呈非线性关系,当外加静电场较大时,Stark效应对能级裂距的影响占了主导地位,使能级裂距随外加静电场线性地增大. 关键词: 双势阱 静电场 隧道效应 能级裂距  相似文献   
73.
74.
75.
以3-吲哚甲酸与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为原料合成3-甲基-1-苯基吡唑-5-基-1H-吲哚-3-甲酸酯(3),用IR、1 H NMR、热重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晶体为斜方晶系,Pbca空间群,a=1.090 90(10)nm,b=1.618 93(14)nm,c=1.819 11(16)nm,α=β=γ=90.00°,V=3.212 7(5)nm3,Z=8,dC=1.312g/cm3,μ=0.088mm-1,F(000)=1 328.  相似文献   
76.
稀土掺杂钇铝石榴石(YAG)荧光透明陶瓷的制备首先需要合成微纳米尺度的易于在较低温度下形成纯YAG相的粉体。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方法来合成铒(Er)掺杂YAG微纳米粉体。该方法是在乙醇溶剂中将铒钇铝的混合硝酸盐与水杨酸甲酯钠反应,形成可溶性的铒钇铝水杨酸甲酯配合物和难溶的硝酸钠。滤去固体硝酸钠后蒸出乙醇,得到混合配合物前驱体。将该前驱体与适量水混合水解,分离出游离的水杨酸甲酯后获得含稀土和铝的溶胶,再经干燥得凝胶,最后经煅烧获得Er:YAG粉体。合成粉体的XRD和SEM结果表明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1000℃)得到纯YAG相产物,颗粒大小为纳米级。该粉体在980 nm泵浦光激发下,呈现出红光、绿光两个发射带,具有典型的上转换发光特征,并且当铒掺杂量为0.08时,绿光的发光强度最强。  相似文献   
77.
贾镇  张关丽  李毅  李永  汤磊  樊玲玲 《化学通报》2024,87(1):110-117
为了提高丁苯酞的抗血小板凝集活性,以6-氨基丁苯酞为起始原料,经重氮化/还原、环化、水解、脱氯、醚化和磺酰化反应合成了20个新型的丁苯酞-哒嗪酮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MS确证。体外抗血小板凝集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6a、6b和6k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凝集的抑制活性(IC50 = 44.9-180.0 μmol/L)优于先导化合物丁苯酞(IC50 = 1252 μmol/L)和阳性对照阿司匹林(IC50 = 1140 μmol/L);同时化合物 6b(IC50 = 63.6 μmol/L)和6k(IC50 = 191.9 μmol/L)对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凝集也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活性。本研究为丁苯酞-哒嗪酮骨架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8.
为了明确直链伯卤代烷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醇溶液共热是以取代为主 ,还是以消去为主 ,以及取代产物以何物为主 ,用 1 溴丁烷为代表物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 ,1 溴丁烷与饱和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在回流状态下反应 ,1 丁烯产率最高仅为 13%左右 ,即主要进行取代反应 ;用气相色谱法对取代产物进行分析 ,发现主要为乙丁醚 ,只有少量 1 丁醇。由此可知 ,直链伯卤代烷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醇溶液共热 ,主要进行取代反应生成醚 ,消去反应居于次要地位。一些较早文献的介绍 ,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79.
二硫二磺酸掺杂聚苯胺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聚有机二硫化物与聚苯质共混,是提高聚苯胺的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以二硫二磺酸为掺杂剂掺杂的聚苯胺,可明显地改善聚苯胺的电化学活性,使聚苯胶与掺杂剂中的-S-S-在相同的区域内共同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提高了聚苯胺的电容量和充放电循环性.  相似文献   
80.
作为符合绿色化学标准的稀土三氟甲磺酸盐Ln(OTf)3化合物打破了传统路易斯酸催化的模式,以其在水中稳定、催化用量少(一般少于10 mol%)和可回收再用的独特性质而受到广泛关注。Ln(OTf)3化合物可以催化许多有机合成反应,得到多种多样重要的合成中间体。但是,到目前为止,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