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7篇
化学   127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迄今,分光光度法测定锌,选择性和灵敏度均佳者甚少。常用的二硫腙萃取一光度法及 PAN 萃取一光度法等虽较灵敏,但干扰元素多,实际操作常需进行繁锁分离。等以硫氰酸盐和孔雀绿萃取-光度法测定锌,方法有高灵敏度,但需用苯等有毒的有机溶剂萃取;吸光度受 pH 值影响较大,且萃取平衡不够迅速;加之在近中性介质中萃取,一些易水解的金属离子可  相似文献   
32.
基于在30~35%的乙醇-水溶液中铑(Ⅲ)与5-Br-PADAP形成1:1的有色配合物,提出了一个有较高灵敏度的吸光光度测定铑的方法。适宜pH的范围是5.0~7.0。铑(Ⅲ)-5-Br-PADAP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ε590=9.0×10~4L·mol~(-1)cm~(-1)方法是有较好的选择性,在抗坏血酸、柠檬酸盐和EDTA存在下适当量的钯、铂、钌、铱、锇及其他许多金属离子不干扰铑的测定。也可根据与5-Br-PADAP反应速度的差异同时测定钯和铑。  相似文献   
33.
在HCl介质中,12-钨磷酸(TP)分别与盐酸氯丙嗪(CPZ)和盐酸异丙嗪(PMZ)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导致溶液的共振瑞利散射(RRS)显著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它们的最大RRS峰位于359 nm (TP-CPZ)和346 nm (TP-PMZ),并且在一定范围内,CPZ和PMZ的浓度与散射强度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流动注射-共振瑞利散射 (FIA-RRS) 联用技术测定CPZ和PMZ的新方法,CPZ和PMZ的检出限分别为1.7和3.0 μg/L.实验优化了流动注射(FIA)参数和反应条件,并以灵敏度较高的CPZ为例,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本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重复性;用于药片和猪肝中CPZ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4.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吸收光谱法研究法莫替丁(FMTD)与Pd(Ⅱ)及卤代荧光素染料的相互作用.在pH3.2~4.1的NaOAc-HOAc介质中,FMTD与Pd(Ⅱ)形成螯合阳离子,它能进一步与二溴荧光素(DBF)、曙红Y(EY)、乙基伊红(EE)和荧光桃红(TCBF)等卤代荧光素(HF)类染料反应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Pd(FMTD)]·(HF)2,引起DBF,EY,EE和TCBF吸收光谱变化和荧光猝灭.离子缔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41(DBF体系)、547(EY体系)、549(EE体系)、558(TCBF体系)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λem)在513~540nm范围,荧光猝灭程度(△F)顺序为DBFEYEETCBF.△F在一定的范围内与FMTD的浓度成正比,检出限为13.6~29.6ng·mL-1.据此提出了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快速准确测定FMTD的荧光光谱新方法.可用于服用FMTD后尿药浓度的测定,为FMTD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借鉴.文中还对三元离子缔合物的组成、结构和荧光猝灭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5.
在pH2.4~2.8的酸性介质中,曙红Y分子(H2L)取代水分子而与Triton X-100形成氢键缔合物.该疏水性的氢键缔合物,在水相的"挤压"作用和范德华力的作用下,能进一步聚集形成纳米微粒.此时将引起吸收光谱的变化和荧光猝灭,并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显著增强,为建立褪色分光光度法、荧光猝灭法和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Triton X-100创造了条件.三种方法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其中以RRS法灵敏度最高,对于Triton X-100的检出限为20.6ng/mL.本文研究了曙红Y与Triton X-100相互作用的适宜条件和对吸收、荧光和RRS光谱的影响.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良好的选择性.发展和建立了灵敏、简便、快速测定Triton X-100的分光光度、荧光猝灭法和RRS新方法.文中还结合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和量子化学方法对曙红Y-Triton X-100氢键缔合物及纳米微粒的形成以及对相应的光谱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研究了方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6.
在pH4.5~7.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呋塞米(FUR)与Pd(Ⅱ)形成1:1的螯合阴离子,它能进一步与乙基紫(EV)、结晶紫(CV)、甲基绿(MeG)、亮绿(BG)、甲基紫(MV)等碱性三苯甲烷染料(BTPMD)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形成FUR:Pd(II):BTPMD为1:1:1的离子缔合物.此时,该离子缔合反应不仅能引起吸收光谱的变化,而且更能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的显著增强,其最大RRS波长分别位于324nm(EV,CV和MV体系)和340nm(BG和MeG体系),最大SOS波长分别位于550nm(EV,CV,BG和MeG体系)和530nm(MV体系),而最大FDS波长均位于392nm附近.在一定条件下三种散射增强(ΔIRRS,ΔISOS和ΔIFDS)均与呋塞米(FUR)的浓度成正比.对不同染料体系,三种方法对FUR的检出限分别在0.3~4.9ng/mL(RRS),3.2~33.1ng/mL(SOS)和9.0~85.7ng/mL(FDS)之间,均可用于痕量FUR的测定.本文研究了三元离子缔合物的形成对吸收,RRS,SOS和FDS光谱特征和强度的影响,考察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影响因素和分析化学性质,并以RRS法为例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据此提出了一种高灵敏度、简便、快速测定FUR的共振光散射新方法,将其用于片剂、注射液、人血清和尿样中FUR的测定,结果满意.文中还对三元离子缔合物的组成、结构和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7.
段慧  刘忠芳  刘绍璞 《化学学报》2008,66(8):969-974
在酸性介质中加热, 使阿莫西林(AMO)和氨苄西林(AMP)等侧链含苄氨基的青霉素类抗生素发生降解, 其降解产物青霉胺和苄氨基青霉醛在pH 5左右的弱酸性介质中能进一步与钯(II)反应形成物质的量比为1∶1∶1的混配型三元配合物, 此时将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的显著增强, 并出现新的RRS光谱. 钯(II)与两种药物的反应产物具有相似的RRS光谱特征, 最大散射波长均位于370 nm. 在一定范围内散射增强(ΔI)与药物的浓度成正比.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对于AMO和AMP的检出限(3δ)分别为18.0和15.4 ng•mL-1. 此时侧链不含苄氨基的其他青霉素不产生类似反应, 并且也允许一定量的其它物质存在, 因此, 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 可用于胶囊、片剂及血清、尿样中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的测定, 能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8.
头孢曲松钠;Cu(Ⅱ);赤藓红;共振瑞利散射法;分光光度法;荧光猝灭法  相似文献   
39.
在pH值为4.5~5.5的BR缓冲溶液中,七叶皂苷钠(SA)阴离子与夜蓝(NB)阳离子反应,形成1:1的离子缔合物并引起共振瑞利光散射(RRS)急剧增强和产生新的RRS.最大散射波长位于416nm处,并且七叶皂苷钠质量浓度在0.025~20×10-6g/mL范周内与散射强度(ΔI)呈线性关系,用于七叶皂苷钠分析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检出限为7.5×10-9g/mL.研究了适宜的分析条件和影响因素,共存物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方法的选择性较好,可满足针剂、片剂及尿液中七叶皂苷钠的测定.  相似文献   
40.
在pH值为4.1~5.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F)、诺氟沙星(norfloxacin,NRF)、氧氟沙星(ofloxacin,OFL)、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F)等氟喹诺酮类抗菌素(fluoro-quinolone derivatives,FQs)与Pd(Ⅱ)反应形成无色阳离子螯合物,当其与曙红Y反应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共振瑞利散射(RRS)均显著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最大RRS峰均位于368nm处。在一定范围内FQNs的浓度与RRS强度(ΔI)成正比,4种抗菌素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0~2.4×10-6g/mL和9.4×10-9g/mL(CPF);0~2.4×10-6g/mL和12.8×10-9g/mL(NRF);0~2.2×10-6g/mL和16.2×10-9g/mL(LVF);0~2.8×10-6g/mL和15.6×10-9g/mL(OFL)。并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用于针剂、鸡血清中诺氟沙星的测定时,其回收率在95.0%~101.5%。建立了一种灵敏、简便、快速测定喹诺酮类抗菌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