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9篇
化学   71篇
物理学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 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H3自由基与HNCO的微观反应机理, 优化了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 为了获得更精确的能量信息, 还计算了体系在反应途径上各驻点的能量. 振动分析和IRC分析结果证实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 计算所得的键鞍点电荷密度的变化情况也确认了反应过程. 对于CH3自由基与HNCO反应, 找到了七条可行的反应通道, 对结果的分析表明: 通道CH3+HNCO→TS7→IM4→TS9→IM5, 控制步骤活化能最低, 是该反应的主要通道. 在该反应体系中质子迁移过程反应活化能不高, 也是能发生的.  相似文献   
112.
用量子化学UMP2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H2X(X=H,F,Cl)与臭氧反应机理,全参数优化了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在UQCISD(T)/6-311++G**水平上计算了它们的能量,并对它们进行了振动分析,以确定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从CH2X(X=H,F,Cl)与O3的反应机理的研究结果看,它们与O3反应的活性都比较强,相对而言,活性大小顺序为CH2F>CH3>CH2Cl,也就是说,CH2F自由基与臭氧间的反应活性最强,对大气臭氧的损耗将是最大的.同时研究还发现CH2X(X=H,F,Cl)系列自由基与O3的反应都是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113.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 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H2CCF自由基与HNCO的微观反应机理, 优化了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 为了获得更精确的能量信息, 还在QCISD(T)/6-311++G(d,p)基组水平上计算了各物质的能量.振动分析结果和IRC分析结果证实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 计算所得的成键临界点电荷密度的变化也确认了反应过程.对于H2CCF自由基与HNCO反应, 我们找到了六条可行的反应通道, 结果分析表明通道H2CCF+HNCO→IM3→TS5→H2CCFH+NCO控制步骤活化能最低, 是该反应的主要通道, 在此反应过程中有稳定的氢键复合物IM3生成, 还表现出氢原子迁移的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14.
NH2自由基与O3反应机理的从头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的UMP2(full)方法研究了NH2自由基与臭氧的反应机理,优化了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并做了频率分析.结果表明, NH2自由基与臭氧反应有两条反应通道,其中一条反应活化能很小,反应极易发生.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5.
CH3+HNCO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6-311++G**基组水平上,采用UMP2方法对自由基CH3与HNCO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全参数优化了反应通道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结果表明, 自由基CH3与HNCO分子间反应有三条反应通道,第一为CH3与HNCO分子间经过生成一个稳定化能为4.56 kJ•mol-1的含氢键的分子复合物M后,经过渡态TS生成另一个产物复合物M′,然后分解为甲烷和NCO自由基;第二是CH3与HNCO分子间通过生成稳定反式中间体trans-int,其经过渡态trans-ts分解成产物CH3NH和CO;第三是CH3与HNCO分子间通过生成稳定顺式中间体cis-int,其经过渡态cis-ts分解成产物CH3NH和CO.比较三条反应通道的反应活化能,表明CH3与HNCO反应较易生成CH4+NCO.  相似文献   
11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M06方法,以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研究了无催化剂、PdCl_2为催化剂催化芳基硼酸与溴代芳烃的交叉偶联反应的反应机理.使用6-311+G*基组(Pd采用赝势基组Lan L2DZ)对芳基硼酸与溴代芳烃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过程中所有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同时进行了频率计算,各过渡态都有唯一虚频,确认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合理性;通过自然键轨道(NBO)理论和分子内原子理论(AIM)理论分析了分子轨道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在没有催化剂的条件下,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形成的反应速控步骤活化能为49.70 kcal/mol,在PdCl_2催化作用下,反应速控步骤活化能为31.08 kcal/mol,比较研究结果,PdCl_2能有效催化该反应的进行,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7.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Materials Studio(MS)程序包中的CASTEP程序优化了TiO_2(101)晶面、五氯硝基苯(PCNB)结构和TiO_2(101)对五氯硝基苯的16种吸附结构.计算了最佳吸附位点,吸附能,以及稳定吸附模型的电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五氯硝基苯中硝基的对位上Cl原子被垂直吸附在TiO_2(101)表面的O原子时吸附能最大,吸附结构最稳定,是TiO_2吸附PCNB的最佳吸附方式,吸附后五氯硝基苯的C-Cl键长变短,其它C—Cl键和C—N键增长,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18.
用MNDO方法研究了三氧化二硼和氨反应的反应途径,优化了反应物、反应中间体、产物和反应过渡态的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119.
本文研究TiO2以及金属(Cu、Ni)掺杂TiO2催化剂水解制氢的两种不同析氢反应机理,计算了不同反应过程催化反应活化能,同时考察了系列催化剂电子激发态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电子激发态的催化活性增强,说明光照有助于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金属(Cu、Ni)掺杂TiO2有助于降低水解制氢反应的活化能,且Cu的掺杂催化效果更明显,这与实验报道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0.
N8H8环状异构体的结构与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丽  李来才  王欣  田安民 《化学学报》2008,66(11):1307-131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对N8H8氮氢环状化合物可能存在的构型进行了几何优化, 得到74种稳定异构体, 应用自然键轨道理论NBO和分子中的原子理论AIM分析了这些化合物成键特征和相对稳定性, G3MP2方法计算了各异构体的能量及生成热. 研究结果表明: N原子孤对电子到相邻的氮氮键的超共轭作用是影响氮氮键长变化的主要因素; N8H8环状异构体的稳定性顺序为: 六元环>七元环>八元环, 五元环>三元环>四元环, 六元环是这些N8H8环状异构体中最稳定的, 最不稳定的是四元环, G19是所有环状异构体中能量最低的; M3能量最高, 稳定性最差, A7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