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化学   35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6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1.
丁皓  时雪钊  申承民  惠超  徐梽川  李晨  田园  王登科  高鸿钧 《中国物理 B》2010,19(10):106104-106104
The single crystalline palladium nanocubes with an average size of 7 nm were prepared in the presence of poly (vinyl pyrrolidone) (PVP) and KBr using the polyol method. The as-prepared Pd nanocubes were highly uniform in both size and shape. The ordered packing structures including monolayer and multilayer can be fabricated via the rate-controlled evaporation of solution solvent. The electrochemical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se Pd nanocubes towards methanol oxidation was found to be higher than that of spherical Pd nanoparticles of similar size.  相似文献   
112.
稀土离子掺杂氟化物纳米材料的红色上转换发光在彩色显示、生物成像、医学诊断、防伪标记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尤其是小粒径的红色上转换纳米晶在医学诊断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采用熔剂热方法成功地合成了一系列NaGd_(0.78-x)F_4∶Yb/Ho/Ce_x(x=0%,5%,10%,15%,20%,30%)上转换发光纳米晶,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以及荧光光谱仪等仪器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形貌和荧光性质进行了表征与研究,样品形貌均一,分散性好,呈现六角相,粒径大约在15~40 nm,随着Ce~(3+)掺杂量的增大,粒径有所增大。在980 nm红外光照射下,随着Ce~(3+)掺杂量的增加,Ho~(3+)红色光上转换显著增强,绿色光减弱,红色光和绿色光的比率从0.122 4增加到3.219 3,增加了将近26倍,产生了强烈的红色光,实现了绿色到红色的转换。最后,详细讨论了Ho~(3+)和Ce~(3+)离子之间可能的上转换发光机制。  相似文献   
113.
用热壁外延法在不同衬底温度条件下生长一系列ZnSe薄膜,并通过X射线衍射、喇曼散射以及光致发光技术对ZnSe薄膜质量作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衬底温度下降,ZnSe薄膜质量逐渐变差;当衬底温度低于300℃时,(100)ZnSe薄膜中有(111)孪晶出现;但同时发现衬底温度大于375℃时,衬底Ga原子对ZnSe外延层扩散严重。  相似文献   
114.
Large scale, high density boron carbide nanowir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using an improved carbothermal reduction method with B/B203/C powder precursors under an argon flow at 1100℃. The boron carbide nanowires are 5-10 μm in length and 80-100 nm in diamete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SAED) characterizations show that the boron carbide nanowire has a B4C rhombohedral structure with good crystallization. The Raman spectrum of the as-grown boron carbide nanowires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a B4C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B11C icosahedra and C-B-C chains. The room temperature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um of the boron carbide nanowires exhibits a visible range of emission centred at 638 nm.  相似文献   
115.
Ce3+,Tb3+共掺BaYF5微晶玻璃的光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Ce3 +/Tb3+共掺BaYF5微晶玻璃.测试了微晶玻璃的X射线衍射图(XRD)谱、激发光普和发射光谱.研究发现:660℃热处理2h后的玻璃基质中析出BaYF5纳米晶相,根据XRD结果用Scherrer公式计算得到晶粒大小约为27 nm;在近紫外光(338 nm)激发下,观察到BaYF5...  相似文献   
116.
研究在复杂偏振条件下,飞秒激光诱导非晶合金Zr44Ti11 Cu10Ni10Be25(at%)表面周期性结构的形成机理.实验采用波长800 nm、脉宽120 fs的超短脉冲激光,分别在线性、径向、环向偏振条件下,诱导非晶合金表面生成复杂的周期性表面结构.表面结构由周期为652~723 nm的低频条纹和周期为1 304~1 765 nm的微型条纹组成.通过有限差分时域法仿真分析,发现微型条纹由粗糙表面引起的定向调制的表面散射电磁波与入射激光干涉形成.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验证了微型条纹形成机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7.
不同茯苓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天然茯苓、发酵茯苓、药性发酵茯苓和复合药性发酵茯苓的多糖、总糖、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茯苓的化学成分有较大差异,探讨了上述差异产生的原因。上述研究为茯苓相关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8.
采用微波消解样品前处理手段以及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建立了微波消解一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化肥中砷、汞含量的方法。通过试验确定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对负高压、灯电流,载气、屏蔽气、原子化器高度、酸度等测试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工作条件下,砷、汞含量分别在0-50ng/mL和0—1.0ng/m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6,0.9996,检出限分别为0.085,0.008ng/mL,回收率分别为88.8%~107.4%,90.0%~12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7%(n=6)。  相似文献   
119.
指数O-U过程下保证险的保险精算定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入期权定价理论,利用保险精算方法,得到了全额担保和部分担保两类保证险的保险精算定价公式,其中未偿付额为常数,房产价格服从指数O-U过程.  相似文献   
120.
氧化锆对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促进作用(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子掺杂价态补偿原理,在Cu-Zn-Al甲醇合成催化剂中添加适量氧化锆助剂研制Cu-Zn-Al-Zr催化剂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温度为230℃,比Cu-Zn-Al约低10℃。采用XRD、UVDR、FTIR、TPD和TPR等谱学方法对2种催化剂进行表征显示,铜基催化剂的活性位可能是“Cu0-Cu+-O-Zn2/A2O3-ZrO2”,工作态Cu-Zn-Al-Zr催化剂表面上Cu/Cu0的比值、价态稳定性和对CO的吸附量均大于Cu-Zn-Al,这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低温活性和较高的热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