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   23篇
力学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67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31.
有机薄膜在平面光学微腔中的光致发光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有机薄膜在平面光学微腔中的光致发光特性。有机光学微脸以多层介质膜和金属银分别作为反射镜,8-羟基喹啉铝(Alq)为发光层。Alq薄膜的荧光峰位于519nm,谱线的半高全宽为90nm。微腔的荧光峰位于530nm,谱线的半高全宽窄化至10nm。谐振波长处的发射强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32.
铒配合物的红外有机电致发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三价饵离子配合物在近红外区段的电致及光致发光特性。采用双层电致发光器件获得了饵离子位于1530nm的光发射,并通过改进后的三层结构器件的红外发射明显提高,首次获得了Er(DBM)3bath在977nm和1530nm的发射。总结不同电流密度下的系发射光谱强度变化规律,发现随电流密度增大,虽然光谱强度的增长呈近似线性,但相对效率却在急剧下降,对这一现象做了这初步讨论。器件在可见区有发光,其来源归结为激基复合物的发射。  相似文献   
33.
报道了一种新型聚合物染料的受激发射特性  相似文献   
34.
在有机电致发光中Tb(Ⅲ)对Eu(Ⅲ)的发光增强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东旭  李文连 《发光学报》1998,19(4):370-371
1引言稀土有机配合物,特别是铕和铽的配合物,以其独特的荧光性能在生物免疫荧光分析、痕量元素分析、临床医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1].而在近年研究热点之一的有机电致发光研究中,铕和铽的窄带发射特性也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多种配合物被用于这一领域[2]....  相似文献   
35.
本文对以Alq为发光层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在连续及脉冲恒压驱动下连续工作时的老化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器件所加脉冲电压的占空比越小,以及工作前在空气中存放的时间越短,则老化越慢。上述结果说明:器件工作时自身的发热以及吸附气体等因素在器件的老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6.
亲爱的同学,你一定拆过被子吧。但你是否知道,拆被子这件事也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呢?解决这个问题,还用到了一个非常有用的数学思想。下面我们谈谈这个问题。拆被子问  相似文献   
37.
38.
报道用有机材料Tb(AcA)3.phen作为发射层的绿色发光二极管。二层结构为玻璃衬底ITO/芳香族二胺类衍生物TPB/Tb(Aca)3.phen/Al,各功能层均用真空热蒸发法制备,在正向直流偏压驱动下获得Tb^3+的特征发光,同时还发现一个峰位430nm的蓝光发射,它来源于空穴输运层TPB。  相似文献   
39.
有机光伏器件的激子阻挡层的工作机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有机光伏器件的激子阻挡层(EBL)的工作机制,对于像bathocuproine(BCP)和bathophenanthroline(Bphen)这样的电子阻挡层,主要利用的是他们的强的电子传输能力。而像copper phthalocyanine(CuPc)作为电子阻挡层则可利用它大的空穴传输能力和较低的HOMO能级。我们还发现当CuPc厚度为10~30nm时,CuPc表现出比BCP和Bphen高的EB特性。文中还较为详细地叙述了CuPc作为电子阻挡层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0.
利用微乳液水热法制备出GdF3∶Eu3+纳米晶及纳米棒。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形态及粒径大小等进行了表征。室温下真空紫外(VUV)光谱及荧光光谱表明GdF3∶Eu3+纳米晶中的Gd3+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并将能量分两步传递给Eu3+,发生了双光子发射。从各跃迁的积分强度和量子效率表达式可以得到材料在160 nm紫外光激发下的量子效率约为1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