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9篇
物理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研究通过不对称、刚性扭曲的分子设计理念,合成了高效深蓝有机电致发光材料MBTPI。该化合物具有很高的分解温度(496℃)与玻璃转化温度(190℃),有利于提高器件的稳定性;不对称刚性扭曲的分子构型有效控制了分子的整体共轭程度,使发光波长在深蓝光区,固体发光量子产率高达74%。理论计算验证了分子不对称扭曲的构型,并且发现甲基的引入对前线轨道分布影响不大,分子保留了较好的双极性质。基于MBTPI的非掺杂器件发射出非常高效的深蓝光。色纯度为(0.15,0.07),非常接近NTSC的蓝光标准(0.14,0.08)。最大外量子效率为4.91%,并且效率滚降很小,为性能最好的非掺杂深蓝光器件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对7种含"单"或"双"吡唑啉化合物在溶液和在固体器件[ITO/TPD/TPBI-2%EP/TPBI/Mg-Ag]中作为掺杂发光材料的电致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吡唑啉化合物所构成的器件具有优良的电致发光特性.特别是在5-位处联有芳基的双吡唑啉化合物,由于它们具有良好的成膜能力和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因此所制得的器件有很好的稳定性.结果还表明,含双吡唑啉基化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较含单吡唑啉基者为低.由它们所构成器件的电致发光能力也大体反映出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合成两种具有不同取代基的吡唑啉衍生物PD1和PD2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取代基效应对其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甲氧基取代的化合物PD2较N,N-二甲氨基取代的化合物PD1具有更高的荧光量子产率.而在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掺杂染料,当其器件结构为ITO/TPD/TPBI:2% PD/TP-BI/Mg:Ag时,PD1掺杂染料却有着较PD2更高的电致发光效率.当器件的电流密度为420 mA/cm2时,掺杂染料为PD1的器件在487 nm处发射蓝光,其发光亮度为1224 cd/m2.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DCM增强C3H6O受激拉曼散射荧光增强特性研究结果。实验测量了在不同的DCM浓度、不同的泵浦激光强度以及不同的Stokes入射信号条件下Stokes波输出能量,发现当DCM浓度为2×10-4mol/L时,Stokes波最大增强因子达到5.7,Stokes强度随入射激光增强而增强,过强的Stokes输入信号则可能导致Stokes波增益饱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