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化学   46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以3-氨基-1,2,4-三氮唑-5-羧酸(Hatz)和1,3,5-苯三甲酸(H3btc)为配体,制备了模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结构的纳米片状Zn(Ⅱ)金属有机骨架Zn-MOF-1-NS。Zn-MOF-1-NS能成功实现对微囊藻毒素(MC-LR)肽键的水解。在常温条件下,7.5 h内Zn-MOF-1-NS催化水解了82.6%的MC-LR(k=0.23 h-1),远高于目前报道的具有最高水解效率的菱铁矿(k=0.04 h-1)。研究发现,在该体系中即使添加10倍剂量的腐殖酸,也不会显著阻碍MC-LR的水解,证明Zn-MOF-1-NS对MC-LR的水解具有显著的选择性。通过原位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situ ATR-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理论计算以及与非羧基对应物的比较,发现Zn-MOF-1-NS表面Zn(Ⅱ)位点和羧基共同参与了MC-LR肽键的水解。  相似文献   
12.
黄永明  章国宝  董飞  李悦 《声学学报》2013,38(2):231-240
提出了层叠式“产生/判别”混合模型的语音情感识别方法。首先,提取63维语句级特征,运用Fisher从中选择12个最佳的语句级特征,建立小波神经网络(WNN)的层叠式产生式模型进行语音情感识别;然后提取69维帧级特征,采用SFS选择出待使用的8维特征,将高斯混合模型(GMM)进行多维概率输出,建立层叠式“产生/判别”混合模型进行语音情感识别。实验结果显示:(1)层叠式“产生/判别”混合模型较单独WNN、GMM、HMM (隐马尔可夫模型)、SVM (支持向量机)的识别率要高;(2)层叠式“产生/判决式”混合模型识别率较基于WNN的层叠产生式模型高;(3) M=13,D维GMM-MAP/SVM (MAP,最大后验概率)串联融合模型为最优的层叠式“产生/判别”混合模型,能获得最高85.1%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3.
By adjusting various Ru/M (M=Co, Ni) molar ratios, a series of highly dispersed bimetallic RuM alloy nanoparticles (NPs) anchored on MIL-110(Al) have been successfully prepared via a conventional impregnation-reduction method. And they are first used as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for the dehydrogenation reaction of AB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as-prepared Ru1Co1@MIL-110 and Ru1Ni1@MIL-110 exhibit the highest catalytic activities in different RuCo and RuNi molar ratios, respectively. It is worthy of note that the turnover frequency (TOF) values of Ru1Co1@MIL-110 and Ru1Ni1@MIL-110 catalysts reached 488.1 and 417.1 mol H2 min-1 (mol Ru)-1 and the activation energies (Ea) are 31.7 and 36.0 kJ/mol, respectively. The superior catalytic performance is attributed to the bimetallic synergistic action between Ru and M,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metal NPs as well as bi-functional effect between RuM alloy NPs and MIL-110. Moreover, these catalysts exhibit favorable stability after 5 consecutive cycles for the hydrolysis of AB.  相似文献   
14.
MgAl-PdCl4水滑石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MgAl-NO3水滑石为前驱体,用离子交换法将PdCl42-作为客体插入水滑石的层间,通过XRD、IR、DTA、比表面积等表征制备的水滑石,探讨了Pd含量、插层时间、Mg/Al摩尔比以及焙烧温度对制备水滑石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插层产物中PdCl42-与NO3-共存于层间,PdCl42-的引入,减小了水滑石的层间距,PdCl42-引入量越多,层间距减少的越多.Mg/Al摩尔比在2~4均可以形成MgAl- PdCl4-HLTcs,但是其值增大时,水滑石的层间距逐渐降低.插层交换时间延长有利于PdCl42-插入层间,但从制备水滑石的角度看,晶化时间8 h,即可得到结晶良好的水滑石化合物.DTA分析结果显示,在较高的PdCl42-引入量,或较高的Mg/Al摩尔比时层间PdCl42-失去Cl-转化成PdO的温度在370 ℃左右,层间NO3-的脱除温度在410 ℃附近;在低的PdCl42-引入量,或低的Mg/Al摩尔比两个脱除过程一起进行,在500 ℃左右完成.随着层间PdCl42-的分解及NO3-的脱除,400 ℃时MgO-Al2O3-PdO物相开始形成,600 ℃时基本形成完全,比表面积也达到最大,进一步提高焙烧温度至800 ℃,由于金属氧化物的晶粒变大及出现少量的MgAl2O4尖晶石物相,其比表面积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李悦  王博  朱晓丽  刘昆 《人工晶体学报》2021,50(11):2156-2163
通常采用以氢氧化物作为造孔剂,过渡金属硝酸盐或氯化物作为石墨化催化剂的传统两步法策略制备多孔石墨化碳材料。然而制备过程中多涉及有毒和腐蚀性试剂,且多步骤的过程耗时较长。本文以双氰胺为原料通过热缩聚反应得到g-C3N4,采用高铁酸钾为催化剂一步法实现g-C3N4的同步碳化-石墨化,并研究其光催化性能。与传统的两步法相比,该方法耗时少、效率高、无污染。与初始的g-C3N4材料相比,石墨化g-C3N4衍生碳质材料不仅显著改善了可见光的吸收,而且大大增强了光催化活性。研究了不同石墨化温度对g-C3N4衍生碳质材料在可见光下降解甲基橙溶液的影响。700 ℃下制备的衍生碳质材料的降解率为12.4 mg/g。光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多孔g-C3N4衍生碳质材料的光生载流子密度、电荷分离和光电流(提高了5.4倍)均得到显著提高。因此,该简便、灵活方法为提高g-C3N4衍生碳质材料的吸附和光催化性能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利用石墨烯的自组装性能,原位制备了基于石墨烯材料的固相微萃取(SPME)探头,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建立了水体中甲苯、乙苯和邻二甲苯的分析方法。通过SEM对探头进行表征,发现制备的探头石墨烯材料均匀、牢固地结合在石英光纤上。通过优化萃取模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盐度,得到最佳条件:顶空萃取模式、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为3 min、盐度为30%NaCl。在最佳条件下,3种苯系物在0.2~200μg/L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线性系数(r~2)为0.998 7~0.999 6;检出限为0.001 2~0.004 2μg/L;其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对采集的3个样品进行测定,均不同浓度地测出了苯系物污染,其加标回收率为90.3%~111%。该方法可用于环境水样中挥发性苯系物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硫化氢气体检测的常用方法及其原理,包括碘量法、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汞盐滴定法、电化学方法、气相色谱法和吸收光谱法,并对三类硫化氢气体传感器(金属氧化物吸附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及基于光学原理的传感器)的研究发展现状作了综述。对各类型的硫化氢传感器的优缺点和局限性作了简要评述,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向进行了预测(引用文献55篇)。  相似文献   
18.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MOS)工艺集成电路由于寄生的PNPN结构使其可能会受到闩锁效应的影响,在全局辐照下由瞬态剂量率效应诱发的闩锁具有独特的性能.本文利用激光模拟瞬态剂量率效应装置,针对体硅CMOS工艺解串器FIN1218MTDX,进行瞬态剂量率闩锁效应的实验研究,探究其闩锁阈值和闩锁电流特征.实验获得了该器件在3.3 V工作电压时的瞬态剂量率闩锁阈值光功率密度为(8.5±1.2)×10~4 W/cm~2;并发现在工作电压3.3和3.6 V,光功率密度1.9×10~6—1.6×10~7W/cm~2的辐照下,闩锁电流发生了明显的降低,即出现了闩锁电流的"窗口现象"基于闩锁等效电路模型,利用多路径闩锁机制,构建HSPICE模型对激光实验暴露出的瞬态剂量率闩锁特征进行了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激光实验中闩锁电流波动是由于多路径闩锁机制所致,其会在特定电路结构中促使器件的闩锁路径发生切换,从而诱发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9.
王永霞  段雪梅  王钦  李悦  刘靖尧 《化学学报》2011,69(18):2085-2091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β-二酮亚胺钛化合物[PhNC(CH3)CHC(CF3)O]2TiCl2催化乙烯(E)和环戊二烯(CPD)共聚合反应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乙烯和CPD的共聚反应中,CPD插入反应可以通过1,2插入和2,1插入两种路径进行,1,2插入能垒略低于2,1插入,因此我们预测两种路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