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97篇 |
免费 | 1756篇 |
国内免费 | 2390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4630篇 |
晶体学 | 137篇 |
力学 | 625篇 |
综合类 | 323篇 |
数学 | 1299篇 |
物理学 | 43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3篇 |
2023年 | 218篇 |
2022年 | 299篇 |
2021年 | 296篇 |
2020年 | 290篇 |
2019年 | 299篇 |
2018年 | 313篇 |
2017年 | 286篇 |
2016年 | 269篇 |
2015年 | 253篇 |
2014年 | 554篇 |
2013年 | 353篇 |
2012年 | 342篇 |
2011年 | 374篇 |
2010年 | 358篇 |
2009年 | 415篇 |
2008年 | 482篇 |
2007年 | 398篇 |
2006年 | 422篇 |
2005年 | 411篇 |
2004年 | 376篇 |
2003年 | 346篇 |
2002年 | 272篇 |
2001年 | 223篇 |
2000年 | 266篇 |
1999年 | 257篇 |
1998年 | 243篇 |
1997年 | 259篇 |
1996年 | 250篇 |
1995年 | 242篇 |
1994年 | 236篇 |
1993年 | 205篇 |
1992年 | 183篇 |
1991年 | 168篇 |
1990年 | 164篇 |
1989年 | 140篇 |
1988年 | 84篇 |
1987年 | 86篇 |
1986年 | 73篇 |
1985年 | 85篇 |
1984年 | 59篇 |
1983年 | 58篇 |
1982年 | 48篇 |
1981年 | 25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18篇 |
1976年 | 11篇 |
1965年 | 14篇 |
1963年 | 11篇 |
1955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962.
963.
对3 μm厚Ti膜的中子反射率谱进行理论计算,得到了Ti膜在不同含氘量(TiDc,c=0.5、1.0、1.5和2.0)、表面是否氧化下的反射率谱.数据表明,用中子反射技术可以获取含氘量和表面氧化程度等信息.同时,根据需测量的膜层最大厚度,对反射谱仪部分参数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964.
含吡啶环的双醛腙类试剂的合成及其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机电致发光技术在彩色大屏幕平板显示技术方面己经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当今国际平板显示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开发性能优良的电子传输材料是提高有机及聚合物 LED 性能的关键。双席夫碱类金属配合物同时满足了电荷平衡和配位数饱和两个条件,可以得到非常纯的荧光,能够成为良好的电致发光材料。文章设计并合成了四种新的含吡啶环的双醛腙类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荧光光谱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化合物结构。对所合成化合物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该类化合物的红外特征吸收峰;荧光光谱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其最大发射波长在420~440 nm之间,其荧光强度的大小与衍生物中不同的取代基有关,—OH、呋喃环、胡椒醛等起供电子作用的基团,使荧光波长发生红移。 相似文献
965.
低轨道空间微小碎片密度相对较高,对太阳电池等大面积暴露材料的累积撞击损伤效应是航天器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以典型的太阳同步轨道为例分析和计算了太阳电池表面所遭遇的微小碎片通量,进行了微小碎片的撞击损伤模拟实验,并建立了撞击损伤方程.根据碎片通量分布及撞击损伤方程计算了微小碎片的超高速撞击所产生的太阳电池表面的面积损伤率,通过光学透射率的实验测试并结合理论模型,对碎片导致的太阳电池光学透射率衰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0a累积撞击导致的太阳电池表面的面积损伤率平均约为0.61%,严重时达到2.3
关键词:
微小碎片
超高速撞击
太阳电池
玻璃盖片 相似文献
966.
967.
基于傅里叶变换合成法的基本原理,合成了一个K9基底上的负滤光片,合成的渐变折射率薄膜具有期望光学特性,但实际制备难度很大,因此将其细分为足够多层离散折射率的均匀薄膜,由于实际薄膜材料种类有限,不能获得任意折射率膜层,鉴于两层高低折射率薄层可近似为一层中间折射率膜层的思想,将膜系转化成一个可实际制备的膜系结构:膜系采用ZrO2和SiO2两种膜料,膜层总数为183层,经单纯形调法优化后,膜层总厚度为7.09 μm,通带和截止带内平均透射比分别为97.56%和3.13%,其结果优于直接采用傅里叶方法合成的非均匀膜系,与期望透射比曲线吻合更好.说明通过这种思想设计任意光谱特性的膜系是可行的,也使傅里叶变换合成法设计的薄膜实际制备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68.
969.
在一新型三维轴对称腔CO2激光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此激光器位相锁定的方法。通过在输出镜后放置一具有反射和整形作用的凹凸镜,让作为输出注入光束的谐振腔优先起振。此腔输出的光束到达凹凸镜时被其反射。利用重新定义光斑半径的方法,证明此光束能够覆盖其他放电管输出的光束,根据几何光学,此光束能反射进入各个放电管。然后利用光子简并度的概念证明了反射光束能够控制腔内的本征模式,并且数值分析了注入锁定后腔内模式匹配。在反射注入锁定的情况下,给出了数值计算的光强输出及其模拟,结果证明经位相锁定后,激光器输出光束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