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化学   4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课件的超越者--"积件"的悄然兴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壮亚峰  高枫  李广洲 《化学教育》2001,22(10):40-41
1 问题提出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 ,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其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习个别化的卓越功能逐渐被人们所熟识与认可。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来讲课件是相当关键的 ,教学课件凝固了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 ,附加了设计者的个性风格。就市售的商业软件来看 ,因往往不能体现教学特征和教师的教学风格 ,实际上使用起来比较困难 ,教师也无法按自己的意愿改造课件。由于通用性的课件不存在 ,需要教师自己动手编制 ,可能够编制教学课件的老师并不多 ,这就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受到一定阻碍。要解决课…  相似文献   
22.
在不同的语境中,对科学过程的理解主要包括了哲学的过程、历史的过程、心理的过程和实践的过程4种。由此,对科学过程的教育价值也呈现出不同的理解。知识与过程并非对立或分立的,从外部来看,过程是对知识的多维度展开,从内部来看,过程是对知识的建设性重构。在学科教学领域,关注“学生的科学过程”就应该关注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经验背景,把学科思维过程作为化学过程的核心,把多维目标整合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3.
李广洲 《化学教育》2009,30(12):98-99
2001年以来,课程改革已经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展开,在高中教育阶段也正稳步推进.陆军同志是2001年从工作了18年的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调入江苏省南通中学任教的.这些年来,他依托高等院校课程与教学论专家的理论支持,利用基础化学教育实践的平台和化学教育类期刊提供的园地,认识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研究新课程,发表了60余篇以新课程为主题的系列论文,参加了湖南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新课程化学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并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聘为新课程教科书培训团专家.  相似文献   
24.
教科书是影响学生理解科学本质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知识呈现的逻辑线索、科学史内容的呈现以及语言的运用明确地表述或潜隐地渗透了特定的科学本质观.通过对不同类型高中化学教材中元素周期律呈现的比较分析,发现新版教科书更为重视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但由于传统沿袭、相关研究薄弱等原因,仍然没有很大突破.  相似文献   
25.
李玲  李广洲 《化学教育》2013,34(2):45-47
原电池形成条件的系列探究实验在课堂教学设计和实验改进方面的研究都比较成熟,但对探究实验所引发的学习心理历程的审视与解读却相对薄弱。基于认知科学视角,剖析了关于原电池形成条件的实验图式的构成要素,描述了其认知建构历程,并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6.
包括化学史在内的科学史教育现代意义的复兴始于20世纪80年代,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史教育研究的进程,厘清与国际科学史教育的借鉴融合历史,从而为化学史教育的发展提供基于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展望。  相似文献   
27.
科学史教学被认为是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本质的有效途径,科学争议能够从科学知识的持久性、个体性、证据的属性等方面很好地说明科学本质,化学史上曾引起广泛持久争议的电离理论可以作为一个说明实例。  相似文献   
28.
冯翊  李广洲 《化学教育》2007,28(6):31-33
学生对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理解常常让教师“想不通”、“搞不清楚”。基于此,作者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关于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理解情况作了调查,比较了他们之间的差异,分析了差异背后存在的原因,以期能为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以历史哲学和科学哲学的视角反思当今一些防碍利用科学史实施科学教育的倾向,并通过科学史上相关实例加以解释,同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李玲  李广洲 《化学教育》2015,36(21):7-11
梳理了三重表征研究范式下部分化学学习研究成果。基于三重表征,研究者细致考查学生在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等单维度化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结合信息加工模型,解释了化学学习机制,形成对化学学习的动态认识,指出以上研究中尚待完善之处,以期为化学学习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