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2篇
化学   73篇
物理学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用从头算方法, 在UHF/6-311G**和CIS/6-311G**水平上, 分别考察了异氰酸光解反应在基态(S0)、第一激发三态(T1)和第一激发单态(S1)势 能面上的解离曲线. 并找到了S1/T1, T1/S0, S1/S0势能面的交叉点, 给出了极小能量交叉点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根据梯度最速下降原理确定了态-态跃迁后交叉点构型在低能态势能面的变化及归宿. 计算结果表明光解反应存在三条竞争反应途径, 从动力学观点看, 途径A对反应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22.
教与学的思考和实践——关于结构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称之为结构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和时间,注重教法促进学法共同实现价值。它的实施是通过设疑启迪以引导学生探讨发展并注意信息的反馈矫正和知识的迁移及应用提高,同时将综合评价融汇于教学过程之中。实践的效果是好的。  相似文献   
23.
赵丽  刘鲲  戴年珍  李宗和 《化学学报》2002,60(4):600-605
在异氰酸光解势能面研究的基础上,计算了不同电子态热能面交叉点S_1/T_1 处S_1 → T _1的态-态积累跃迁速率k_(S_1→T_1),S_1/S_0处S_1 → S_0的跃迁 速度k_(S_1→S_0),结果表明,在交叉点处态-态跃迁速度非常大,可以认为高能 态在交叉点可以直接跃迁到低能态。据此我们又根据单分子微正则过渡态理论计算 了不同光解波长下S_1态和T_1态的光解反应速度k_反~(S_1)(E)和k~(T_1)(E) 和S_1态反-顺异构化的反应速率。在光解波长为230 nm时,k_(T_1)/k_(S_1) = 9. 48,与实验值为5相接近;在低能时k~(T_1) > k_反~(S_1),获得了和实验相一致 的结果。  相似文献   
24.
和厚朴酚电化学还原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量子化学AM1、PM3方法研究了和厚朴酚分子的电化学还原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和厚朴酚分子电还原的基团为两个烯丙基的双键,其中邻位烯丙基优先被还原,对位次之,整个还原反应中和厚朴酚得到4e和4H+,使两个烯丙基饱和,计算结果较好地说明了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25.
和厚朴酚的电化学行为及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顾朴酚在0.1mol/L NH3-NH4Cl缓冲溶液(PH9.4)中,用线必 安法得到两个还原峰P1和P2。峰电位分别为EP1=-0.23V和EP2=-1.18V(vs,Ag/AgCl)。用线性扫描与循环伏安法、脉冲极谱法和恒电位库仑法等手段研究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反应机理。实验表明,P1和P2均为不可逆波。P1和P2的电子转移数均为2。和厚朴酚在汞电极上的吸附具有中性分子吸附的特征,吸附符合F  相似文献   
26.
李澜  瞿志豪  王竑  李宗和 《中国科学B辑》2008,38(12):1075-1080
在B3LYP/6.31G^**和MP2/6.311G^**水平上,计算了终致癌物甲基重氮烷阳离子(CH3N2^+)在气相和水溶剂中与四种DNA碱基上10个亲核位发生甲基化过程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气相和溶剂中,终致癌物CH3N2^+对碱基上相应亲核位的甲基化反应过程,活化能都比较小(〈33.5kJ/mol),是容易进行的放热反应.所以,二甲基亚硝胺一旦形成终致癌物,则很容易与碱基形成癌变物.  相似文献   
27.
给出了分子内坐标下反应途径的动力学性质 ,即垂直于IRC的振动频率ωK和振动模式LK,这些振动模式与沿IRC运动的耦合常数BKF及它们之间彼此的耦合常数BKL.通过建立一套分子内坐标下的反应途径理论 ,以H1O2 H3 H4→H1O2 H3 H4反应为例 ,证明给出的这些动力学性质BKL,ωK,BKF清楚地说明了在化学反应中各化学键 (包括键角 )的相互作用、变化情况及各自对反应的贡献 .  相似文献   
28.
本文报道了某些稠环化合物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振起伴峰(Shake-up Satellite Peaks)及其HMO计算结果。HMO计算的振起伴峰间距及其振起几率与实验符合较好,同时发现受激原子的振起几率大小和该原子的自由价大小有相同顺序,并建立了受激原子振起几率与化学活性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
偶氮异丁腈基态热解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量子化学方法对偶氮异丁腈(AIBN)在基态下的热分解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 首先用AM1方法对AIBN的各种可能解离的势能面(PES)进行详细的优化扫描, 进而运用密度泛函方法B3LYP在6-311G*水平上对热解反应过程中所涉及的反应物、中间体、产物和过渡态的几何构型、内禀反应坐标(IRC)以及活化能和振动分析进行计算. 结果表明, 在基态下, 偶氮异丁腈仅采取两键(三体)同步解离的模式进行热分解反应, 即Me2(CN)C—N═N—C(CN)Me2 → 2Me2(CN)C• + N2, 产物形成N2和Me2(CN)C• 自由基, 而单键的热分解Me2(CN)CN═N—C(CN)Me2 → Me2(CN)CN═N• + Me2(CN)C·不能发生, 这主要是由于偶氮异丁腈分子中(—N═N—)的电子收缩效应, 使Me2(CN)CN═N• 进一步生成能量较低的N2和稳定自由基Me2(CN)C•的缘故. 按AIBN双键(三体)同步解离获得的活化能与实验结果吻合, 并从理论上计算得到两键(三体)同步解离的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30.
The dissociation curves of the photolysis of the isocyanic acid HNCO→HN+CO corresponding to the ground state (S0), the first triplet excited state (TO and the first singlet excited state (S1) have been studied respectively at the UHF/6-311G** and CIS/6-311G** levels using ab initio method. The energy surface crossing points, S1/T1 T1/S0 and S1/S0, have been foun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ergy minimum crossing point were given, based on which, the changes of the crossing points' geometries along the lower electronic energy surface and its end-result have been located according to the steepest descent principle.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 indicates thatthe photolysis of the isocyanic acid HNCO→HN + CO has three competitive reaction channels ((A)-(C)), and from the kinetic piont of view, channel (A) is the most advantageo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