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11篇
晶体学   1篇
物理学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图象处理技术用于发光火焰温度分布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前言 火焰温度的测量是一个难题,发光火焰温度分布的测量则更加困难。现有的各种测温方法都难以直接用来测量发光火焰的温度分布,故本文提出采用图象处理法测定发光火焰,特别是煤粉火焰的温度分布。火焰图象是工业燃烧宏观、整体过程的充分反映,也是控制燃烧的直接观察对象。通过对发光火焰图象信息的分析、处理和计算可获取其温度和温度分布,进而可求得反映燃烧状态的其他特征。  相似文献   
12.
张雯  崔月芝  王世杰  李天铎  孙仁生 《化学学报》2009,67(16):1880-1884
合成了一系列含有双支、三支和四支的吡嗪衍生物, 测定了它们的线性吸收和发射性质以及双光子吸收和发射性质. 随着吡嗪环上侧链数目的增加(支链数目从2到4), 吸收光谱(吸收峰位于290~390 nm)、荧光谱(发射峰位于400~510 nm)和双光子荧光谱(激发波长720 nm)都发生红移, 荧光量子产率也逐渐增强(从0.13增大到0.25). 另外, 从双支到四支结构, 双光子吸收截面σ按照1∶2.8∶3.7的比例增加, 接近于支链数目的平方之比(1∶2.25∶4), 表明多支结构的双光子吸收存在显著的增强效应, 其中四支结构的σ值为1007 GM. 实验中还发现, 对于具有相同支链数目的化合物, 邻、对位的取代模式比间位取代模式具有更强的单光子和双光子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3.
pH响应性高分子是指某些性能随着周围介质的pH值改变而改变的一类高分子,此类高分子在纳米反应器、表面活性剂、医学成像剂以及药物载体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pH响应性高分子的概念和分类,然后对pH响应性高分子的合成方法(包括阴离子聚合、基团转移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可逆加成断链链转移聚合等活性/可控聚合方法)、结构和性能表征手段(包括核磁共振、多检测器凝胶渗透色谱、动态光散射、中子小角散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4.
An aminophenol ligand, N,N,N′-tri(2-hydroxy-5-methylbenzyl)-1,2-ethanediamine, was prepared through the Mannich reaction,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NMR, IR, MS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title compound (C26H32N2O3, Mr = 420.54) belongs to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n with a = 8.6233(14), b = 10.2655(16), c = 26.017(4) ′, β = 95.797(2)o, V = 2291.3(6) ′3, Z = 4, the final R = 0.0461 and wR = 0.1139 for 4267 unique reflections (Rint = 0.028) with 11691 observed ones (I > 2σ(I)).  相似文献   
15.
采用胃蛋白酶降解法从猪皮中提取了胶原蛋白,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确定为Ⅰ型胶原; 红外及紫外光谱表明胶原分子中存在三螺旋结构. 分别采用小幅振荡剪切法、 恒定剪切速率法及滞后环法研究了盐酸胍浓度及作用时间对Ⅰ型胶原蛋白体系流变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 随盐酸胍浓度的增大及作用时间的延长, 盐酸胍/胶原分散体系由假塑性流体逐渐接近于牛顿流体. 在所研究的盐酸胍浓度范围(0~6.0 mol/L)内, 盐酸胍/胶原分散体系的触变性类型随盐酸胍浓度的增大发生正触变性-复合触变性-负触变性的转变; 随盐酸胍作用时间的延长(6~48 h), 盐酸胍浓度为1.0 mol/L的胶原分散体系的触变性类型发生复合触变性-负触变性的转变. 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触变性产生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