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篇 |
免费 | 44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50篇 |
晶体学 | 6篇 |
力学 | 2篇 |
综合类 | 1篇 |
数学 | 15篇 |
物理学 | 1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采用喷雾干燥微球化处理-气固反应法制备了介孔空心球状WC微球,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球的形貌变化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介孔空心球状结构是逐步形成的。其中,空心球状结构形成于前驱体微球化处理过程中,介孔结构形成于空心微球还原碳化过程中。在与样品制备工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原位X射线衍射技术(in situ XRD)对样品的晶相演变规律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样品在CO/CO2气氛中进行还原碳化时,当温度缓慢而连续上升到750 ℃时,其晶相变化遵循AMT → WO3 → WO2 → W2C → WC规律;当采用“阶跃式”升温,即温度缓慢而连续上升到400 ℃,然后再快速上升到750 ℃,并在750 ℃下进行还原碳化时,其晶相变化规律为AMT → WO3 → WO2 → WC。这说明,样品的晶相演变不仅与还原碳化温度和时间有关,而且与升温方式和升温速率有关。 相似文献
52.
采用表面修饰技术将碳纳米管(CNT)表面羧基化, 通过羧基将钨离子基团修饰到碳纳米管的外表面, 再通过原位还原碳化技术, 将钨离子基团还原成碳化钨(WC)纳米微粒, 制备出WC/CNT纳米复合材料. 采用FTIR、XRD、SEM、HRTEM和N2吸附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形貌、晶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 FTIR和N2吸附结果表明, 硝化后, 在碳纳米管表面羧基化的同时比表面积增加; XRD结果表明, WC/CNT样品由碳纳米管、WC以及非化学计量比的氧化钨组成; SEM和HRTEM结果表明, WC纳米颗粒均匀地分散于碳纳米管的外表面,并与碳纳米管构成了复合材料. 采用循环伏安法测试了样品在碱性条件下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对甲醇氧化的电催性能明显强于WC 和碳纳米管, 并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复合材料催化性能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3.
在一些复习资料中有这样一道题: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三个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分别是30°,45°,60°,底面积为6,则三棱锥的体积为.编者是想通过此题考查三角形与其射影的面积关系和整体处理思想的运用,所以提供了下面的解法.解法1如图1,设△VAB,△VBC,△VAC与图1解法1用图底面ABC所成的角分别为30°,45°,60°,根据S侧=S底cosα知S△VAB=6·cos30°,S△VBC=6·cos45°,S△VAC=6·cos60°.设侧棱VA,VB,VC的长分别为a,b,c,则有12ab=6·23,12bc=6·22,12ac=6·21,即ab=18,bc=12,ac=6,∴(abc)2=36,∴abc=6.∴VV-ABC=31·21·… 相似文献
54.
在低级晶族光学特性的研究中,光性符号的确定对未知晶体及矿物的鉴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折射率面、光轴角出发,借助数学工具理论上分析了低级晶族光性正负判别的两种方法在临界点的不一致性,从而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用这两种方法判断光性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并给出修正后利用主折射率判别方法在临界点附近的精确表达式及其判别条件,结果表明,在临界点附近要用修正后的表达式判别。 相似文献
55.
选用高纯镁砂(d50≤0.074 mm)为主要原料,以TiO2、B2O3为添加剂,以油酸钾为发泡剂制备镁质多孔材料,于1580℃烧成并保温3h,采用XRD、SEM等手段对烧后试样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TiO2和B2O3均使试样的体积密度和筒压强度随着添加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添加TiO2的试样增加幅度大于添加B2O3的试样.随着TiO2含量的增加,方镁石晶格常数降低,随着B2O3含量的增加,方镁石晶格常数增大;添加TiO2的试样主晶相为方镁石,有硅酸盐相和钛酸钙生成,添加B2O3的试样,只有方镁石相;随着TiO2含量的增加,试样中的气孔分布变得均匀,孔径减小,孔壁越来越厚,当TiO2添加量超过2;时,试样中的气孔数量开始减少,有部分小气孔消失,随着B2O3含量增加,气孔减少,孔径变小,生成的白色硅酸盐液相位于方镁石晶粒间. 相似文献
56.
57.
58.
以四氯化钛为钛源,针铁矿(α-FeOOH)为载体,采用水解沉淀法制备了金红石相二氧化钛(Ti2O)与α-FeOOH的复合光催化材料,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散射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低温下,金红石相Ti2O包覆于α-FeOOH表面,并形成复合结构;较高温下,铁离子进入金红石相Ti2O晶格,并形成铁掺杂金红石相Ti2O纳米管;中温下,样品兼有复合和掺杂两者特征.在室温下以甲基橙为降解对象,采用钨灯+氘灯(波长200~800nm)为光源,对样品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效果良好;与纯α-FeOOH和金红石相Ti2O相比,不同结构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均有所提高,其中,复合兼掺杂型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最高.由此可见,与α-FeOOH复合和铁掺杂是提高Ti2O光催化活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9.
以偏钨酸铵为钨源, 铁黄(FeOOH)为载体, 将表面包覆法与原位还原碳化技术相结合, 制备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化钨(WC)/碳化二钨(W2C)纳米复合材料; 应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量散射谱(EDS)等手段对不同阶段样品的晶相、形貌、微结构和化学组成等特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负载体经煅烧后, 载体及包裹层的物相均发生了变化, 形貌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 经盐酸处理及还原碳化后, 样品由WC和W2C纳米颗粒构成, 并构成了以W2C为壳, 以WC为核的典型核壳结构; 结合表征结果对核壳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采用三电极体系循环伏安法测试了样品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中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 结果表明, 与颗粒状碳化钨和介孔空心球状碳化钨相比, 样品的电催化活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说明W2C与WC构成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后, 其电化学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 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是提高碳化钨催化材料活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0.
以液相超声剥离的氮化硼纳米片(BNNSs)为载体, 通过表面羟基、 氨基、 席夫碱共价功能化后与Pd 2+配位, 制备负载型催化剂Pd@BNNSs-Schiff, 并将该催化剂应用于微波辅助的Heck反应. 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激光拉曼(Raman)光谱、 X射线衍射(XRD)、 同步热分析(TGA)、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元素分布分析(EDS mapping)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当苯乙烯与碘苯摩尔比为1.25∶1, 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 缚酸剂为三乙胺, 催化剂Pd用量为0.08%(质量分数)时, 以450 W功率微波辐射20 min收率最高为95.6%; 催化活性明显优于以相同方法制备的催化剂Pd@GO-Schiff(78.3%)(GO=氧化石墨烯); Pd@BNNSs-Schiff循环利用6次后仍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参照催化剂在循环3次后活性明显降低, 7次后失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