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化学   256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24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25篇
物理学   20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142.
以注射用头孢唑啉钠作为电荷给体,百里酚蓝作为电荷受体,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它们之间形成电荷转移配合物的条件。结果表明:在乙醇介质中,二者于室温即可形成1∶1的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50nm,4.67~93.32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是0.9986,稳定常数是106.34,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45×104L·mol-1·cm-1。对形成配合物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应用拟订的方法对注射用头孢唑啉钠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与文献方法一致,平均回收率为99.9%。  相似文献   
143.
本文利用电化学方法,并结合接触角和原子力显微镜表征手段对直链烷基硫醇自组装的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短链正六烷基硫醇、中链正十二烷基硫醇和长链正十八烷基硫醇三种链长硫醇分子的组装动力学,每种链长考察了四个浓度。实验结果表明:硫醇自组装由快速吸附和缓慢重组两个过程组成,其组装过程符合扩散控制的Langmuir模型。表观吸附动力学常数kobs与吸附动力学常数ka都显示了浓度相关性,由此估算出烷基硫醇链每增加一个CH2单元,吸附自由能变化约0.09kJ/mol。  相似文献   
144.
基于脱脂棉为牺牲模板,采用碳辅助法制备了内嵌碳的八面体形貌Co3O4,对其在模拟阳光下的光解水制氢气的能力进行了研究。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分析表明,制备的产物是具有规则正八面体形貌、粒径约为10 m的具有良好晶型的Co3O4。能谱(EDS)和光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制备的产物内嵌无定形碳,碳源来自于脱脂棉制备过程中的不完全燃烧。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内嵌碳八面体形貌Co3O4具有良好的光解水制氢能力。  相似文献   
145.
以Beta分子筛为催化剂, 系统考察了反应条件和催化剂酸性变化对甲苯和三甲苯烷基转移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反应条件、分子筛晶粒尺寸及其酸性对烷基转移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都具有显著影响. 研究发现: 当反应温度为450 ℃、压力为3 MPa以及反应物甲苯和三甲苯物质的量比为1时, 二甲苯收率达到最高; 分子筛催化活性随硅铝比升高而降低; 催化剂晶粒尺寸减小能够显著提高反应稳定性. 同时, 还对甲苯和三甲苯烷基转移反应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推导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路线图.  相似文献   
146.
在控制反应温度的条件下, 用罗丹明B酰肼(或罗丹明B乙二胺)选择性分步取代三聚氯氰环上的活性氯, 合成了系列罗丹明-三嗪衍生物. 考察了不同取代获得的衍生物的探针识别性能, 发现所制备的衍生物能高灵敏、高选择性地识别Al3+, Cr3+或Cu2+离子, 是一类性能良好的金属离子荧光和比色增强型探针.  相似文献   
147.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层数只有六层的纳米片层二硫化钼(MoS2),并进一步负载Pt和PtM双金属(M=Ru、Pd、Co和Ni),用于催化甲醇水相重整制氢反应。结果表明,PtCo/MoS2对于甲醇水相重整具有最优异的催化性能,在220℃下产氢转换频率(TOF)为37142 h-1。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程序升温还原(H2-TPR)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结果表明,PtCo/MoS2中金属还原程度高,且Pt与载体MoS2形成了强电子相互作用,使缺电子的Pt有利于吸附活化甲醇,并进一步促进甲醇重整反应。  相似文献   
14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酸及其杂质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种同时测定合成粗产品中丁香酸及其3,4-二羟基-5-甲氧基苯甲酸、3,4,5-三羟基苯甲酸以及3,4,5-三甲氧基苯甲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用ODS-3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36%乙酸(40:60:2,V/V/V),检测波长范围为250~300nm,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各组份15min内实现基线分离。丁香酸、3,4-二羟基-5-甲氧基苯甲酸、3,4,5-三羟基苯甲酸以及3,4,5-三  相似文献   
149.
MgO缺陷和不规则表面吸附CO的能带和电子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从头算程序优化MgO表面三种不同配位位置吸附CO构型,并用扩展休克尔紧束缚(EHT)晶体轨道方法对MgO的缺陷和不规则表面吸附CO的可能构型进行能带计算,讨论了能带结构及组成,不同构型吸附前后能带和成键性质的变化,以及吸附前后的电荷转移和吸附键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发现,CO的C端更有利于在MgO固体表面的吸附,具有氧缺陷结构的MgO更有利于吸附分解CO。  相似文献   
150.
半导体-微生物复合体系在污染物深度降解、 合成有价化学品及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界面反应过程的核心是电子转移. 本文重点阐述了微生物/半导体界面上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 半导体的种类及光催化机制, 总结了半导体-微生物界面的直接和间接电子传递途径, 讨论了强化界面电子传递的方法以及半导体与微生物系统的稳定性, 介绍了近年来半导体-微生物复合体系在污染物转化、 化学品合成以及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应用现状, 以期为半导体-微生物复合体系的设计及其环境领域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