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   17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细胞内钙离子体系中的双参数内信号随机共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Benzi等于1981年提出随机共振(SR)现象以来,它已经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关注.SR是非线性体系中弱外信号和环境扰动之间的协同作用.后来胡岗等发现外信号可以由体系的内信号所代替,此时出现的SR被称为内随机共振(ISR).通常对SR的研究都集中在外信号和噪音扰动参数上,如电压、电流和压力等.  相似文献   
12.
金属(合金)雾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开展雾化过程研究,提高雾化制粉技术,一直受到粉未冶金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主要介绍用高速摄影机拍摄气雾化,水雾化过程;并对这二种过程分别作了分析与讨论;在此基础上对雾化制粉生产中“偏析”“泄漏”等几个实际问题解进行释,提出了改进现行雾化制粉工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以KNO3为矿化剂,用水热法制备了3D分级结构Bi2WO6微球,通过XRD、SEM、BET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3D分级结构Bi2WO6微球可能的形成机理.以罗丹明B为模型污染物,研究了合成产物的光催化性质.结果表明:在紫外光下,RhB的降解以共轭结构断裂的光催化反应为主;而在可见光照射下,RhB的降解可能是光催化和光敏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进一步以吡啶为探针分子,通过吸附吡啶红外光谱探讨了Bi2WO6表面酸性与光催化降解RhB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Bi2WO6具有较强的表面酸性,增强了Bi2WO6与RhB分子之间吸附作用,有利于染料分子上的电子跃迁至催化剂上,易于发生光敏化和光催化反应.  相似文献   
14.
Undoped ZnO and doped ZnO films were deposited on the MgO(111) substrates using oxygen plasma-assisted molecular beam expitaxy. The orientations of the grown ZnO thin film were investigated by in situ reflection high-energy electron diffraction and ex situ x-ray diffraction(XRD). The film roughness was measured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which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grain sizes determined by XRD. Synchrotron-based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was performed to study the doping effect on the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the ZnO films, compared with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It is found that, nitrogen doping would hinder the growth of thin film, and generate the NOdefect, while magnesium doping promotes the quality of nitrogen-doped ZnO films, inhibiting(N_2)Oproduction and increasing nitrogen content.  相似文献   
15.
李亚平  苗德华 《力学季刊》1996,17(2):147-150
本文采用有限元法计算自行车轮辋的应力,并进行了实测,理论计算与实验基本一致,可供设计自行车使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噻唑蓝(MTT)法、碱性磷酸酶(ALP)比活性测定、油红O染色、I型胶原测定以及矿化结节染色及定量分析等方法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氯化镨对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矿化功能以及横向分化为脂肪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镨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矿化功能以及横向分化为脂肪细胞的影响与作用浓度和时间密切相关,但没有呈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果提示,氯化镨对骨代谢的影响是复杂的,其具有保护还是损害作用取决于作用浓度和时间。作用浓度和时间是影响氯化镨生物效应转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钙离子体系中隐式和显式内随机共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细胞内钙离子信号及其产生机理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这是因为钙离子信号能控制细胞的生死、 传递细胞间的信息、 提高基因表达的有效性和特殊性[1~3]. 在钙离子信号传递过程中, 受环境扰动是不可避免的. Shuai等[4]发现噪音能够控制钙离子通道中钙离子的释放. 在过去的十年中, 无论是物理、 化学还是生物体系[5~10]的噪音效应已被广泛研究, 其中包括对随机共振(SR)的研究[5], 经典SR是环境噪音能够放大弱的外加信号.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 发现有无噪音SR[11]和内SR(ISR) [6]. ISR的内信号来自噪音诱导的内信号, 这种SR现象叫隐式内SR(IISR). 而我们则发现了另外一种内SR, 即显式内SR(EISR) [12], 它的内信号是体系固有的内信号, 而不是由噪音诱导的. 本文主要研究加入外信号将对IISR和EISR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射频(RF)磁控溅射法在石英衬底上制备了MoS2薄膜。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溅射时间、溅射温度、氩气流量和溅射功率对MoS2薄膜结构的影响。通过XRD、Raman、XPS、EDS和SEM对MoS2薄膜的结晶度、薄膜厚度和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得到了制备MoS2薄膜的最佳工艺参数。发现溅射温度较高或较低结晶度都很差,在较低的溅射温度下样品的XRD衍射峰不明显。而当温度为250℃时,样品的XRD衍射峰较多,结晶度较好。根据正交试验法得出溅射温度对MoS2的结晶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是氩气流量。当溅射温度为250℃,氩气流量为6 mL/min,溅射时间为30 min,溅射功率为300 W或400 W时,MoS2膜的结晶度较好。在这个条件下制备的膜较厚,但为以后的实验指明了方向。保持溅射温度、溅射功率和氩气流量不变,通过减少时间成功制备了厚度为58.9 nm的薄膜。  相似文献   
19.
采用MTT法、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油红O的染色和定量测定、矿化功能的测定以及qRT-PCR等手段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了DyCl3对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测试浓度范围内,DyCl3均抑制成骨细胞增殖。浓度为1×10-8,1×10-6和1×10-5mol·L-1的DyCl3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在测试浓度范围内,DyCl3均抑制成骨细胞横向分化为脂肪细胞。浓度为1×10-5mol·L-1的DyCl3促进成骨细胞矿化结节的形成,而浓度为1×10-7mol·L-1和1×10-6mol·L-1的DyCl3抑制成骨细胞矿化结节的形成,进一步降低浓度为1×10-8mol·L-1,它则对成骨细胞矿化功能没有影响。浓度1×10-6mol·L-1的DyCl3显著降低PPAR-γmRNA表达水平,但相同浓度DyCl3则显著上调RUNX-2mRNA表达水平。实验结果提示,DyCl3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功能的影响与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而且,它们是影响其生物效应从毒性到活性,从损伤到保护,从上调到下调转变的关键因素。这些结果对深入理解稀土离子对骨代谢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利用噻唑蓝(MTT)法、碱性磷酸酶(ALP)比活性测定、油红O染色和矿化结节染色及定量分析,研究了Cu2+和Cu+对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钙化的影响。结果显示:Cu2+(1×10-9~1×10-6 mol·L-1)促进成骨细胞增殖,随时间延长,促进作用变弱。Cu+(1×10-7~1×10-5 mol·L-1)抑制成骨细胞增殖,随时间延长,浓度为1×10-6 mol·L-1的Cu+为促进作用,其余浓度则没有影响。对于成骨细胞分化,Cu2+和Cu+表现出相似的影响,浓度为1×10-9和1×10-6 mol·L-1时均促进成骨细胞分化,而当浓度为1×10-7和1×10-5 mol·L-1时,则抑制成骨细胞分化,随作用时间延长,大多数浓度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测试浓度下的Cu2+和Cu+均对成骨细胞向脂肪细胞的横向分化表现为促进效应。对矿化功能的影响,1×10-5 mol·L-1的Cu2+和Cu+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但随浓度降低,抑制效应变弱。1×10-7 mol·L-1的Cu2+ 促进成骨细胞矿化结节的形成。结果提示:作用浓度、作用时间及铜离子的价态都是影响Cu2+和Cu+生物效应转变(从毒性到活性,从损伤到保护,从下调到上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