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21篇
化学   226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49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57篇
物理学   15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01.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尿素为氮源,聚丙烯酰胺(PAM)和聚乙二醇(PEG)为复合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氮气和空气气氛中分段煅烧,制得高结晶度氮掺杂介孔TiO2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N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PAM和PEG的质量比为1:4时,先在氮气中600°C煅烧,后在空气中500°C煅烧所得样品是锐钛矿相,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和较高的结晶度,平均孔径为5.11nm,晶粒尺寸为12.5nm,比表面积110.8m2/g.掺杂介孔TiO2的氮主要以取代氮和化学吸附分子γ-N2的形式存在,少量以间隙氮形式存在.氮掺杂使TiO2的能带变窄,吸收带边明显红移,且使光吸收强度显著增大.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实验结果表明,与未掺杂样品相比,氮掺杂介孔TiO2在可见光作用下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02.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尿素为氮源,聚丙烯酰胺(PAM)和聚乙二醇(PEG)为复合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氮气和空气气氛中分段煅烧,制得高结晶度氮掺杂介孔TiO2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N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PAM和PEG的质量比为1:4时,先在氮气中600°C煅烧,后在空气中500°C煅烧所得样品是锐钛矿相,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和较高的结晶度,平均孔径为5.11nm,晶粒尺寸为12.5nm,比表面积110.8m2/g.掺杂介孔TiO2的氮主要以取代氮和化学吸附分子γ-N2的形式存在,少量以间隙氮形式存在.氮掺杂使TiO2的能带变窄,吸收带边明显红移,且使光吸收强度显著增大.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实验结果表明,与未掺杂样品相比,氮掺杂介孔TiO2在可见光作用下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03.
Sr2+对La3+的部分取代导致LaFeO3的结构性质和催化性能发生了显著变化.钙钛矿结构由LaFeO3的正交型变成了La0.8Sr0.2FeO3的近立方型.由于电荷补偿效应,Sr2+取代La3+导致部分Fe3+氧化为Fe4+,同时产生氧空穴,因而提高了La0.8Sr0.2FeO3的还原性能.由于氧空穴的作用,La0.8Sr0.2FeO3催化剂在CO氧化和CH4燃烧反应中均表现出较LaFeO3高的催化活性.在CO氧化反应中,氧空穴有利于反应物分子的吸附并加速了气相氧分子在表面上的解离;而在CH4燃烧反应中,氧空穴则促进了晶格氧物种从体相到表面的扩散.  相似文献   
304.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不同 Cu 粒子大小的 Cu/MgO 催化剂, 并考察了 Cu 粒子大小对醇类转移脱氢制醛酮反应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Cu/MgO 催化剂对一级脂肪醇的转移脱氢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对于 1-辛醇脱氢, 随着 Cu 粒子的粒径由 4.6 nm 增大到 7.4 nm, 1-辛醛的收率由 65% 减小到 55%, 表现出显著的粒子尺寸效应. 反应机理研究表明, 醇首先在碱性 MgO 表面形成醇盐中间物种, 随后在 Cu 纳米粒子上进一步脱去α-氢生成醛酮, 同时脱去的氢在 Cu 纳米粒子上发生苯乙烯加氢反应, 完成醇的转移脱氢反应循环.  相似文献   
305.
针对埋地管道检测中需要精确确定管道变形、位移等处的位置问题,提出基于逆向解算的管道检测高精度定位方法。基于惯性导航系统误差传播特性,将检测过程中惯性元件陀螺、加速计以及里程计的输出作为一个时间序列,依据检测过程中的标记点将检测过程分段,相邻两个标记点间为一段,以标记点为起始点分别做正向和逆向的导航解算,以每段的中间时刻为分割点,分别将正向解算的前二分之一数据和逆向解算的前二分之一数据作为系统的定位结果,从根本上降低系统的误差积累,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采用实测数据将提出的方法与常用定位方法进行了比较,所提出的方法的最大定位误差为3 m,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06.
基于自准直效应,通过在二维空气柱型光子晶体非对称Mach-Zehnder干涉仪长臂上设置传感区域,设计了一种自准直传感器.平面波展开法确定了入射光的自准直频率范围,时域有限差分法分析了传感器的灵敏度达到68 nm/RIU,采用单频光入射实现了传感模拟.该传感器完全依赖自准直导光,无需引入任何缺陷波导,大大降低了制作工艺要求,其大小只有十几个微米,能够满足超紧凑、高灵敏度、廉价和无标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07.
陈曦曜  王宇飞  邱怡申  李晖 《光子学报》2014,39(11):1933-1937
本文首次设计了基于孔型硅光子晶体的折叠式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它由一个光反射器和几个光分束器构成。在干涉仪中,窄光束依赖自准直效应进行传输。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研究了折叠式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特性。结果表明,在0.255-0.270c/a的归一化频率范围内,干涉仪的两个透射谱均为正弦形且强度互补,透射谱的透射峰间距随着干涉仪两臂的光程差的增大而减小。该折叠式干涉仪结构紧凑,尺寸比非折叠式光子晶体马赫-曾德尔干涉仪要小许多。它有望作为信道解复用器应用于光子芯片中。  相似文献   
308.
张荣军  张娟  夏睿申 《光子学报》2014,43(9):923001
以含有一层kerr非线性介质的一维光子晶体为对象,基于子层逆向递推算法,给出了非线性反射谱一种简单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基于此方法得到了该结构在1 535~1 565nm范围内的非线性反射谱.当输入光强高于阈值时,缺陷模缓慢移动并出现弯曲倾斜的多值特征.分析了上跳波长、下跳波长随输入光强的变化趋势.研究了线性周期介质和非线性介质结构参数对反射谱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加周期介质的周期、高低折射率比和非线性层厚度都能使缺陷模变窄,输入光强阈值和上跳波长、下跳波长的阈值波长降低;而非线性介质的三阶非线性系数增大时,输入光强阈值降低,但缺陷模宽度、上跳波长和下跳波长的阈值波长没有明显改变.这种多值特征对于设计光学开关、光学滤波器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09.
在激光投影显示技术中,引入振动光纤的方法能够以较小的能量损失减弱激光散斑.本文利用广义范西特-泽尼克定理对激光投影显示中采用振动光纤抑制散斑做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散斑衬比度的大小取决于光纤的模式数和投影系统的光瞳大小,对于相同大小的像面,收集更多的光纤模式数和增大孔径均可减弱散斑衬比度.用两种不同的多模光纤所做的对比...  相似文献   
310.
Different mass percent polyacrylonitrile (PAN)—polyethylene oxide (PEO) gels were prepared and irradiated by an electron beam (EB) with energy of 1.0 MeV to the dose ranging from 13 kGy to 260 kGy. The gels were analysed by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um, gel fraction and ionic conductivity (IC) measure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l is crosslinked by EB irradiation, the crosslinking degree rises with the increasing EB irradiation dose (ID) and the mass percents of both PAN and PEO contribute a lot to the crosslinking; in addition, EB irradiation can promote the IC of PAN—PEO gels. There exists an optimum irradiation dose, at which the IC can increase dramatically. The IC changes of the PAN—PEO gels along with ID are divided into three regions: IC rapidly increasing region, IC decreasing region and IC balanced region. The cause of the change can be ascribed to two aspects, gel capturing electron degree and crosslinking degree. By comparing the IC—ID curves of different mass percents of PAN and PEO in gel, we found that PAN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for gel IC promotion than PEO, since addition of PAN in gel causes the IC—ID curve sharper, while addition of PEO in gel causes the curve mild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