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8篇
  免费   680篇
  国内免费   992篇
化学   1369篇
晶体学   53篇
力学   165篇
综合类   119篇
数学   481篇
物理学   140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5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6篇
  193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为实现较少试验次数下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qu)的准确预测, 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固化土qu的预测模型. 以固化剂各组分掺入比、龄期、初始含水量、固化剂掺量等因素为输入量, 固化土的qu作为输出量, 以径向基为核函数, 采用网格搜索法和交叉验证法进行参数优化, 建立了基于SVM的固化土qu的预测模型. 算例分析表明: 该模型适用于任意条件下固化土qu的精确预测, 且在较小试验成本下实现与响应面法相当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2.
为提高光的偏振实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引入专业的光学设计软件--TracePro,利用该软件仿真了光的双折射过程和现象,以及偏振片的原理;建立光的偏振实验系统实体模型,完成光的偏振态判断实验;仿真光通过波片后的偏振态转换现象;验证马吕斯定律,并仿真了多层介质膜对光的分离和旋光现象.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主观能动性,仿真结论与理论推导和实际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3.
144.
射频相位参考线是粒子加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射频低电平控制系统(LLRF)、束流诊断系统、定时系统等提供稳定的相位锁定参考信号。为减少远距离传输过程中由环境温度变化导致的射频传输线中的射频相位漂移,多个加速器装置中已经采用射频相位参考线提供射频相位参考,这些相位参考的实现方案主要是基于恒温控制和基于光纤锁相。与这些方案相比,采用相位平均方法不仅可以保持长距离节点之间的相位稳定,而且更易于现场安装与维护。现有的带有锁相环(PLL)的终端短路方式实现相位平均参考线的方案仍有一些节点数量限制等方面的不足,本文对相位平均参考线结构进行了去除PLL的简化设计并进行了验证,以期增加更多的相位分配节点以及降低对射频器件参数的要求。对非PLL的单端输入终端短路相位平均方案与两端输入各节点间互为参考的相位平均方案分别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两者的相位RMS精度可以达到0.1°~0.3°。并对不同的相位平均实现方案中相位不稳定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环境温度外,同轴线缆材质、合成相位与幅度的不平衡合成等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5.
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增强CT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将同步辐射硬X射线衍射增强成像方法应用于材料无损检测CT方法中(简称衍射增强CT法),并对自制样品进行投影成像重建,获得了非常清晰的样品内部结构图像,并与样品的单晶吸收成像CT重建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吸收系数相近的结构材料,衍射增强CT法可得到更好的物质内部边界.  相似文献   
146.
为探讨高温花岗岩经水冷却后的细观结构损伤及动态力学性能,对水冷却后高温花岗岩开展波速和核磁共振测试,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冲击试验,以及冲击破碎试样的扫描电镜观察,分析比较不同状态下花岗岩波速、孔隙度和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随着温度升高,经水冷却处理后高温花岗岩波速非线性下降,大孔径孔隙度分量增大,且水冷却后试样的孔隙孔径尺寸和数量均大于自然冷却;水冷却后高温花岗岩动力学参数呈现出随着温度升高,峰值应力减小,峰值应变增大,弹性模量则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由于水冷却使高温花岗岩表面温度急剧降低,产生额外的温度应力,花岗岩内部损伤加剧,表现出更低的波速与峰值应力;而水的冷淬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表层花岗岩的硬度,降低了高温后花岗岩的塑性能力,与自然冷却相比水冷却后花岗岩的峰值应变减小,弹性模量增大,表现出脆性破坏特征。在温度低于400℃时,冷却方式对冲击裂纹影响不大,随着温度升高到800℃,自然冷却后花岗岩冲击断面呈蜂窝状,而水冷却后冲击断面则相对平整。  相似文献   
147.
离散元方法广泛应用于海冰,特别是碎冰区的动力过程及其对海洋结构作用过程的数值模拟。为构造碎冰区中的冰块几何特性,基于二维Voronoi图方法对计算域进行随机切割以生成碎冰区中冰块的几何形态,并采用球体单元对每个碎冰块单元进行填充,从而确定碎冰区的初始分布场。在采用Voronoi图进行碎冰区构造时,可对冰块尺寸、几何形态和密集度等海冰参数进行设定。为确定冰块的不同几何规则度,综合采用排斥法和扰动法以定量地控制碎冰块几何形态从完全随机分布到规则分布的连续变换。为分析不同几何规则度下碎冰块的几何特性概率分布规律,对计算域内冰块的面积和边数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可更合理地参数化控制初始冰场中碎冰块的几何特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粘接-破碎的球体离散元方法对不同冰况下锥体结构的冰荷载进行了数值计算,讨论分析了碎冰区的海冰密集度、冰块面积和几何规则度对冰载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8.
细胞黏度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理环境参数,影响着物质的转运、代谢、信号传递以及细胞分化与凋亡等生理活动.细胞黏度的变化与多种疾病和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开发可用于细胞成像的黏度荧光探针对理解细胞内的各种生理活动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靶向定位不同细胞器且可用于细胞成像的黏度荧光探针,从结构设计、检测机制、生物...  相似文献   
149.
人类第七大营养素——膳食纤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琪  朱若华 《化学教育》2007,28(8):10-13
膳食纤维被称为人类第七大营养素,本文介绍了膳食纤维的有关化学问题,如其结构特点、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和检测方法,以及膳食纤维的应用与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150.
采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方法, 通过分子量和多级串联质谱的信息对马钱子总生物碱提取物中微量生物碱异构体伪士的宁、士的宁氮氧化物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研究了异构体质谱碎裂规律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马钱子中生物碱同分异构体区分的简便、快速、灵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