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化学   3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几个石松类生物碱的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子轰击电离高分辨质谱及B/E联动扫描(LinkedScan)法,研究了HuperzineE,F,G三个lycopodine类新生物碱的质谱行为。并应用这些结果确定了另一个新生物碱HuperzineO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前已报道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假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m]Franquet)鳞茎土贝母中四个三萜皂苷土贝母苷甲、乙、丙、丁的提取与分离以及土贝母苷甲的结构研究.本文继续报道其余三个皂苷的结构研究. 土贝母苷乙(1),白色粉末,C_(63)H_(98)O_(30),[α]_D—6.0(c0.32,吡啶),M_r1334(SIMS: m/(?)1335[M+H]~+).苷元为远志酸(2),所含的糖为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和木糖,摩尔比为1:1:2:1.1的~(13)C NMR谱中显示五个糖端基碳信号(δ106.4,104.8,103.2,100.8和94.3  相似文献   
13.
脉冲辐解研究茶多酚4个组分清除羟自由基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脉冲电子辐解瞬态吸收光谱法 ,在pH 7的磷酸缓冲水溶液中测定茶多酚 4个组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CG)、表没食子儿茶素 (EGC)和表儿茶素 (EC)的清除羟自由基速率常数分别为 1 .5× 1 0 10 ,1 .4× 1 0 10 ,9.7× 1 0 9和 9.2× 1 0 9dm3 ·mol-1·s-1,并提出了EGCG和ECG在清除羟自由基的过程中存在一个脱没食子酸基团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Freeradicalbiologyandmedicinehavedemonstratedthatfreeradicaldirectlyrelatestothepathogenesisofvariousbiologicaldisorder,e.g.carcinogenesis,cardiovasculardiseases,radiationinducedbiologicaldamagesandaging[1],theseradicals,includingOH·,O·-2,etc.,canbeproducedb…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更好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应用1H NMR的方法研究了石杉碱甲的一个类似物——石杉碱戊与乙酰胆碱酯酶的结合性质, 获得了加乙酰胆碱酯酶([配体]∶[蛋白]=10.005)和不加酶时石杉碱戊部分质子的非选择性、单选择性和双选择性的自旋晶格弛豫速率. 加酶后质子的选择性弛豫速率变化较大, 在T=298 K时石杉碱戊的H-1a/H-1b质子对的分子运动相关时间τ1a,1b由不加酶时的27.7 ps变化到结合酶后的11.7 ns, H-2/H-3质子对的分子运动相关时间τ2,3由35.2 ps变化到9.46 ns, 由此得出石杉碱戊与乙酰胆碱酯酶有较强的结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三个新甾体皂甙元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药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L.(Zygophyllaceae)中分离纯化得到5个 甾体皂甙元,经IR,2D-NMR和MS等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海可皂甙元(1),25(R)-螺 甾烷-4—烯—3,12—酮(2),25(R)·螺甾烷—3,5-二烯—12—酮(3),25(R)-螺 甾烷-4—烯—2β,3α-二羟基—12—酮(4)和25(R)—螺甾烷—24β—羟基-4—烯 —3,12—酮(5),其中化合物3-5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18.
栀子花是中国民间抗生育植物,本文报导了从该粗提取物中分得多种黄酮,环烯醚萜、三萜酸和甾醇类化合物,其中-Cycloartane型新三萜酸-栀子花乙酸(gardenolic acid B)经药理试验证明对大鼠有抗早孕作用.本文还报导了它的结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土贝母化学成分的研究III: 土贝母苷甲的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葫芦科植物假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m]Franquet)的鳞茎中分得五个苷类化合物: 土贝母苷甲、乙、丁和戊. 通过对土贝母苷甲及其各选择性水解产物的NMR分析确定了它的结构, 为一新的三萜皂苷.  相似文献   
20.
秦波  朱大元 《化学研究》2004,15(4):66-70
综述了凤尾蕨科植物中分离得到的1H 茚 1 酮类倍半萜的化学合成、化学转化、生物活性以及1 茚酮倍半萜的二聚体化合物和三环1 茚 1 酮倍半萜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