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1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464篇
化学   1425篇
晶体学   19篇
力学   125篇
综合类   97篇
数学   274篇
物理学   67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3篇
  1963年   4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10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曲拉通X-100(Triton X-100)/正己醇/正庚烷/RuCl_3·3H_2O水溶液构成微乳液,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制备了纳米Ru颗粒,再破乳将其负载于NaY分子筛得到M-Ru/NaY催化剂.通过XRD、BET、XPS、SEM、TEM及DSC分析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表明,M-Ru/NaY催化剂具有金属钌平均粒径小,分布均匀,高度分散等优点.以对苯二酚加氢制1,4-环己二醇为探针反应,对微乳法和传统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进行了比较,深入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氢气压力对对苯二酚加氢活性的影响及最佳反应时间的确定.实验结果表明,M-Ru/NaY催化剂在反应温度150℃,氢气压力4.0 MPa,m(M-Ru/NaY)∶m(对苯二酚)=0.2∶1,溶剂为异丙醇,此条件下反应30 min,对苯二酚转化率为100%,1,4-环己二醇的选择性高达92.6%.还考察了M-Ru/NaY催化剂的稳定性.最后,探讨了对苯二酚加氢反应路径.  相似文献   
102.
针对一类特殊的密度函数,利用经典的硬阈值小波估计器在高维Besov空间中讨论其L1风险估计,并给出相应上界的证明.值得指出的是上述估计达到了自适应性.这一结果可以看作是Juditsky和Lambert-Lacroix工作[Bernoulli,2004,10(2):187-220]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3.
对于一个序域(K ,T)以及多项式环 K[x1,… ,xn]的一个理想I ,研究了I的广义实根(T ,U ,W)√I 的构造 ,这里U ,W是 K[x1,… ,xn]的两个乘法子幺半群 ,使得U W .这样 ,当(K ,T)适合必要的计算要求时 ,可获得一个计算(T ,U ,W)√I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04.
高分子网络凝胶法低温合成YAG∶Tb3+荧光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金属硝酸盐为原料,丙烯酰胺为聚合单体以及N,N-亚甲基双丙烯桥酰胺为胶联剂,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在低温下合成精细粒度Y3Al5O12∶Tb3 (YAG∶Tb3 )荧光粉.分别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激发和发射光谱测量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烧结温度对样品结晶程度、颗粒大小的影响,以及样品发光性能与烧结温度和Tb3 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YAG晶相形成温度为850℃;粉体颗粒大小均匀,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颗粒粒径增大,结晶程度提高;观察到Tb3 中4f-5d的吸收带以及5D4-7Fj(j=6,5,4,3)的特征发射带,最强吸收与最强发射分别发生在272,541.8 nm,与量子理论(E=1.24/λ)的计算结果相吻合,其发光强度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观察到了Tb3 在Y3Al5O12中的浓度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105.
Most results on the polynomial-like iterative equation are given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given function is monotone,while a work by L.Liu and X.Gong gets nonmonotone PM solutions with height 1 when the given function is of the same case.Removing the condition on height for the given function,we first give a method to assert the nonexistence of C0solutions,then present equivalent conditi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PM solutions with finite height.Finally,as an application of the equivalent conditions,we construct the PM solutions in the case that the given function has one fort.  相似文献   
10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油炸南瓜饼中的丙烯酰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玲  曾育才 《光谱实验室》2011,28(4):2085-2089
建立了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油炸南瓜饼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方法。样品经正己烷脱脂后用水作提取剂,提取液经高速离心处理后,上层清液用自制中性氧化铝小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流动相为水;流速0.6mL/min;进样量5μL;保留时间6.6min;检测波长199.1nm;柱温30℃。方法的检出限为0.001μg/mL,回收率在87.50%—94.1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低于5%(n=6)。  相似文献   
107.
液体薄层中的超声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液体薄层中的超声空化,因其边界及所处空间的特殊性,而呈现出非常独特的空化结构和演化行为,在超声清洗、超声钎焊、表面处理、近场声悬浮、超声化学等领域都有所应用。该文梳理了近几年该课题组在液体薄层中的超声空化研究中的一些成果,力图揭示液体薄层内空泡、空化云、空化场的运动和分布规律,及其产生、发展和演化过程,以期对液体薄层中的超声空化行为有一个相对清晰和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8.
电场和磁场是用来描述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两种效应,不同参照系的观察者可以观测到不同的电场和磁场的比例。就像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只有将电场和磁场看成一个整体,电磁场基本理论才能与相对性原理相互自洽,电场和磁场仅仅只是相互为相对论效应。本文通过3个熟悉的例子进一步说明相对性原理的重要性,只有物理规律才与参照系无关,如何解释物理规律是与参照系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场、磁场是人们"发明"来解释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109.
基于鲁棒极端学习机的混沌时间序列建模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力华  陈吉红  曾志刚  金健 《物理学报》2018,67(3):30501-030501
针对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易受异常点影响,导致模型预测精度低的问题,在贝叶斯框架下提出一种鲁棒极端学习机.所提模型将具有重尾分布特性的高斯混合分布作为模型输出似然函数,得到一种对异常点和噪声更具鲁棒性的预测模型.但由于将高斯混合分布作为模型输出似然函数后,模型输出的边缘似然函数变成难以解析处理的形式,因此引入变分方法进行近似推理,实现模型参数的估计.在加入异常点和噪声的情况下,将所提模型应用于大气环流模拟模型方程Lorenz序列以及Rossler混沌时间序列和太阳黑子混沌时间序列的预测中,预测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0.
REBa2Cu3O7-x (RE:钇、钆等稀土元素,REBCO)高温超导体因其具备较高的不可逆场和上临界场等优越性能,一经发现就备受关注。但由于材料本身固有的陶瓷性及弱连接等属性,导致其实际应用起来难度较大。目前,人们已经发展了诸多制备工艺来克服这些困难,实现了REBCO超导体的实际应用。按照前驱膜沉积方法可将REBCO超导薄膜的制备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本文综述了物理气相沉积(PVD-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法中多源共蒸发法制备REBCO超导薄膜的技术起源及演变历程,并与金属有机沉积、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脉冲激光沉积等不同方法生产的REBCO超导带材进行对比,突出多源共蒸发法制备的REBCO薄膜性能优异、在商业化生产效率上具有更大的优势。最后对多源共蒸发法制备REBCO超导薄膜进行总结及展望,解决多源共蒸发沉积制备REBCO薄膜的成相机理、提高薄膜的钉扎中心等问题对未来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大规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