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7篇 |
免费 | 253篇 |
国内免费 | 42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797篇 |
晶体学 | 20篇 |
力学 | 116篇 |
综合类 | 98篇 |
数学 | 225篇 |
物理学 | 54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50篇 |
2009年 | 49篇 |
2008年 | 61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55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46篇 |
1990年 | 43篇 |
1989年 | 58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25篇 |
1982年 | 30篇 |
1981年 | 25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13篇 |
1965年 | 4篇 |
1963年 | 4篇 |
1958年 | 11篇 |
1957年 | 10篇 |
1955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21.
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光照生长条件的鱼腥草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鱼腥草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色谱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与相似度评价以探究不同光照挥发油成分的异同。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uristic evolving latent projections,HELP)分辨重叠色谱峰,NIST标准质谱库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定性,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t-检验比较不同光照组成分含量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3种光照下的鱼腥草挥发油指纹图谱存在一定的共性和差异,共鉴定出33种化合物,共有化合物26种。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少,单萜类化合物含量减少,非萜类含量增多,倍半萜类变化不大。癸酰乙醛和甲基正壬酮在全光照组的含量明显低于遮光组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适度的遮光有利于鱼腥草挥发性有效成分含量的提高,鱼腥草药材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与生长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22.
热谱重建法及其在热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热动力学研究中,大多数实验是在热导式热量计中进行的。由于量热系统的热惯性,记录得到的热谱会出现“失真”,为了正确方便地分析被研究过程的动力学性质,必须对所得热谱进行改造或重建。本文系统地提出了一种新的重建法,即热谱重建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可广泛应用于热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223.
将单(6-巯基-6-去氧)-β-环糊精(HS-β-CD)通过金硫键自组装在金电极(GE)表面,构建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超分子识别L-半胱氨酸(L-Cys)的电位型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膜表面的电化学行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电极表面的膜组装效果,其作用机制是固定在金电极表面的HS-β-CD空穴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吸附结合带负电的L-Cys,使电极表面的膜电位发生改变,导致对L-Cys的超分子选择性识别作用,从而实现对L-Cys的定量分析。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电极在pH=6. 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对L-Cys有良好的电位响应性能,线性范围为1. 0×10-7~1. 0×10-4mol/L,斜率为(-65. 29±1. 0) mV/pc(25℃),检测下限达到6. 0×10-8mol/L;电极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和重现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将该电极用于实际猪血清和猪尿液样品中L-Cys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5. 0%~104. 7%,表明该新型电极在生命科学等... 相似文献
224.
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及数据处理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于代谢组学数据获取的分析技术主要包括NMR、FT-IR、MS及其与色谱等联用技术.这些分析手段正在使代谢组学产生海量数据.处理、分析和管理这些数据需要专门的数学、统计和信息学知识和工具.主要综述了代谢组学中所采用的分析手段、由其所获取的多维代谢组学原始数据的处理方法,代谢组学所采用的数据标准及数据库技术、统计分析方法,以及相关方面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25.
溶剂热法合成不同形貌的Co3O4及其电容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剂热法以不同的钴盐在水-正丁醇体系中合成了不同形貌及尺寸的纳米Co3O4. 采用XRD和TEM对产物的物相和形貌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通过改变反应体系中阴离子的种类, 可以控制产物Co3O4的形貌与晶粒尺寸. 通过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法对Co3O4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Co3O4的形貌与晶粒尺寸对其电化学性能有显著影响. 在2 mol·L-1 KOH溶液中, 在-0.40 - 0.55 V (vs SCE)电位范围内, 由Co(NO3)2制备的球形Co3O4表现出更好的电容特性,单电极初始比容量达362.0 F·g-1, 经过400 次循环后比容量仍保持90%. 相似文献
226.
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八种挥发性苯系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顶空-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技术对饮用水中的苯、甲苯、乙苯、邻二甲笨、对二甲笨、间二甲笨、异丙苯、苯乙烯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平衡时间、气/液体积比、水中含盐量等影响测定因素进行了探讨,对色谱条件和顶空进样条件进行了优化。该方法选用HP-INNOWAX色谱柱,使一直较难分离的间、对二甲苯得到了很好的分离。对八种苯系物进行了最低检出限、线性、回收率、精密度试验,其平均回收率为97.4%~1063%(n=7),相对标准偏差为2.55%~3.83%(n=7),最低检出限为0.06~0.10μg/L。测定结果表明,该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完全可以满足饮用水中挥发性苯系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227.
228.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乌梅浸膏挥发性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乌梅浸膏挥发性物质的固相微萃取条件进行了研究。运用正交实验设计,比较了不同萃取头、平衡温度及采样时间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的分析监控,结合信息量最大原则,确定了固相微萃取的最佳条件:萃取纤维头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平衡温度为70℃,采样时间45 min。通过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38种成分,主要挥发性成分依次为糠醛(24.88%)、2-甲基-3-羟基苯甲醛(13.57%)和5-甲基糠醛(10.16%)。 相似文献
229.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