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1篇
化学   650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3篇
综合类   18篇
数学   45篇
物理学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8 毫秒
71.
黄铜选择性溶解固相扩散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恒电位暂态和旋转盘环电极等方法研究了α、α+β以及β黄铜在硫酸钠、硫酸以及氯化钠的稀溶液中的阳极溶解过程.结果表明,在黄铜阳极溶解的初始阶段测得的i-t曲线遵循抛物线定律,求得i-t为一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证明了黄铜中锌的选择性溶解受固相扩散控制,计算出在上述溶液中黄铜中锌的扩散系数值在10-15~10-13cm2·s-1数量级,介质成分和微量合金元素砷对扩散系数值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Nernst定理与Reissner-Nordstrom 黑洞Dirac场的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73.
74.
荧光光谱在蛋白质分子构象研究中的应用(杨家祥 张元慧 陈真龙 刘清亮)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设计的研究进展(成峰 柳红 罗小民 蒋华良 沈竞康 陈凯先)   渗透汽化分离芳烃/烷烃混合体系的研究进展(杨立明 徐利文 郭勇)   光敏异构化智能生物开关的研究(原义光 庄云龙)   液相组合化学研究进展(肖远胜 万伯顺 梁鑫淼)   可逆热色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朱传方 徐汉红)   强化气流两相传质的研究进展(成弘 周明 余国琮)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重金属的研究进展(文震 党志 余德顺)   噪声在非线性体系中的作用研究现状(张季谦 朱振明 辛厚文)   反铁电性液晶化合物研究现状(范星河 周其凤)   置换色谱及其在生物分子分离纯化中的研究进展(祁彦 黄骏雄)  相似文献   
75.
碱金属钾对Ni基催化剂纤维素水蒸气气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两段式催化气化方式研究了生物质热解气化过程中碱金属的挥发对Ni基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负载K盐的纤维素水蒸气催化气化过程中,K挥发后会在催化剂表面沉积,而少量K的存在和表面沉积不但能够提高镍基催化剂的抗积炭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其催化活性,产生更多的氢气。然而纤维素中K的浓度过大,将会抑制Ni基催化剂的效果;K在催化剂上的沉积随催化剂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K的含量愈高,对催化剂的抑制效果愈明显,从而缩短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6.
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P添加量的负载型NiW加氢催化剂,采用固定床加氢装置,对模型化合物萘和低温焦油富集的芳烃组分进行了催化加氢。催化剂采用N2吸附、XRD、H2-TPR、XPS以及NH3-TPD的方法进行表征,加氢产物采用GC-MS和GC×GC-TOFM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助剂能够扩大催化剂的孔径并促进活性金属组分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当P含量为1.0%~1.5%时,能够促进Ni-W-O混合相生成,并提高催化剂表面弱酸的含量;萘加氢反应的转化率和十氢萘的选择性也在添加1.0%的P时达到最高,分别为80%和50%左右;低温焦油芳烃组分的催化加氢结果显示,芳烃饱和加氢反应占优,绝大部分芳烃转化为环烷烃,且催化剂具有显著的脱除杂原子效果。  相似文献   
77.
采用优化的Stöber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30 nm的单分散球形SiO2颗粒,并以此为内核,通过水解沉积法制备了不同壳层厚度的核-壳结构SiO2@Fe2O3催化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2物理吸附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探讨了不同制备条件对SiO2@Fe2O3催化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水解沉积法制备的SiO2@Fe2O3催化剂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并且保持了原始SiO2核的球形形貌,Fe2O3纳米粒子通过-OH的氢键作用连接在SiO2表面,形成了2~10 nm厚的Fe2O3均匀连续包覆层。  相似文献   
78.
以锡盟褐煤和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固定床程序升温热解的方法制备了褐煤焦、生物质焦以及褐煤和生物质不同混合比例的共热解焦样,并进行了孔结构和化学结构的表征以及其灰成分分析。采用等温热重法在450 ℃下考察褐煤焦和生物质焦的混合样与其相同比例的共热解焦样的氧化活性,对比分析共热解过程对焦样反应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共热解过程中的二次反应对焦样结构有着明显的影响,进一步导致其反应活性下降。尤其是生物质添加量低于50%时,由于共热解过程生物质中大量挥发分的释放增强了其与半焦的二次反应,促使新生焦中部分小于五环的有机结构向更大的结构转化。但生物质添加量大于50%时,生物质焦的反应活性起主导作用,焦样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催化作用较明显,特别是钾的影响,使得共热解过程中挥发分与半焦的二次反应对其结构及反应性的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79.
用初湿含浸法制备了不同Ru添加量的Co/SiO2模型催化剂,然后进行N2物理吸附、XRD、H2-TPD、DRIFTS等表征和微分固定床费托(F-T)反应评价。F-T反应结果表明,催化剂中添加Ru后,CO转化率显著提高,TOF值增大,CO2和CH4选择性降低,烯/烷比(O/P)降低。FT-IR表征说明,催化剂添加Ru后Co-O键的强度减弱,相对应的H2-TPR也表明,催化剂的还原度得到显著提高。还原后的催化剂XRD结果进一步证实,加入Ru后,催化剂无钴氧化物被检出,并且当Ru添加量为0.5%(质量分数)时催化剂中金属钴主要以六方密堆(hcp)形式存在。CO-DRIFTS结果显示,Ru的加入使CO的吸收峰发生红移,即Ru促进了CO的解离。H2-TPD结果则表明,随着Ru添加量的增加,催化剂表面COads/Cos和CO*/Cos增大,这是CH4选择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0.
采用工业用V2O5-WO3/TiO2催化剂,基于傅里叶原位红外光谱(FT-IR)技术考察SO2的氧化过程及烟气组分对SO2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SO2在催化剂表面氧化主要是首先吸附在催化剂表面V2O5活性位上,占据其O原子,以SO2-3形式存在,后与催化剂表面V5+-OH发生反应,生成金属硫酸盐(VOSO4)中间产物,O2重新氧化催化氧化过程中由于被SO2夺取O原子而被还原的V2O5物种,使V4+转化为V5+,促进金属硫酸盐(VOSO4)向SO3转化;SO2与NO、NH3的竞争吸附阻碍SO2在V2O5活性点位上的氧化;在SCR中,NO的脱除与SO2的氧化是相互抑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