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化学   46篇
物理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施介华  徐秀珠 《分析化学》1998,26(12):1481-1484
采用在硅胶柱(ZORBAX SIL)上,以正己烷:乙酸=70:30:2.5为流动相及UV检测器(254nm)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2-(4-羟基苯氧基)丙酸。在选定的色谱操作条例上,2-(4-羟基苯氧基)丙酸与杂质对苯二酚等之间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拆分α-氯代丙酰替苯胺光学异构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手性柱上分离芳氧基丙酸类除草剂中间体α-氯代丙酰替苯胺的光学异构体。实验结果表明,在三苯甲酸纤维素酯(CTB)手性柱上,以无水乙醇为流动相时,能在较大程度上拆分-α-氯代丙酰替苯胺的光学异构体,其分离因子为1.52,分离度Rh为0.60。  相似文献   
13.
CycloSil-B手性柱分离2-氯丙酸酯光学异构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气相色谱法在七(2,3-二-O-甲基-6-叔-丁基二甲基硅烷)-β-环糊精(CycloSil-B)手性色谱柱上分离2-氯丙酸酯光学异构体.考察了2-氯丙酸酯结构和柱温对分离效果影响;在光学异构体分离过程中对热力学参数的计算,探讨光学异构体分离过程的驱动力和手性识别机理.结果表明,随着2-氯丙酸酯的酯基团的链长增加、体积增大,2-氯丙酸酯光学异构体的分离因子(α)和分离度(RS)随之减小;2-氯丙酸正构醇酯光学异构体的分离因子对数(lnα)与酯基团的立体效应Taft Es常数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当柱温为86 ℃时其回归方程为: lnα=0.03044-4.754(Es)6(r=0.9991).随着柱温升高,2-氯丙酸酯光学异构体的容量因子(k′)、分离因子(α)和分离度(RS)也随之减小;当柱温小于82 ℃时,2-氯丙酸甲酯和乙酯光学异构体的分离度(RS)大于1.5.2-氯丙酸正构醇酯光学异构体在CycloSil-B色谱柱上的分离过程是一个焓驱动过程并存在着焓熵补偿关系.β-环糊精衍生物表面与2-氯丙酸酯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其分离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酯基团的大小对2-氯丙酸酯光学异构体的分离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α-氯丙酸乙酯对映体与β-环糊精的主客体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量子力学PM3方法模拟α-氯丙酸乙酯((R/S)-ECPA)与β-环糊(β-CD)的主客体相互作用, 探讨(R/S)-ECPA在β-CD上的手性识别机理. 结果表明, (R/S)-ECPA对映体与β-CD形成稳定结合物的结合方式完全不同, (R)-ECPA位于β-CD空腔宽口端, 形成缔合物; (S)-ECPA插入β-CD空腔内形成包结物. 而且, (S)-ECPA与β-CD的结合稳定能低于(R)-ECPA与β-CD的结合稳定能. 在(R/S)-ECPA与β-CD结合物中, (R/S)-ECPA中的手性碳接近葡萄糖单元的C2和C3. (R/S)-ECPA与β-CD之间的手性识别与葡萄糖单元的C2和C3所提供的手性环境和(R/S)-ECPA与β-CD结合的紧密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胶束液相色谱法直接测定乳制品中三聚氰胺。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浓度、有机改性剂种类及用量、柱温、流动相pH值等对三聚氰胺色谱保留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有机改性剂增加、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增大和流动相pH值增大,三聚氰胺的容量因子(k′)明显减小。在所选定的条件下,三聚氰胺与乳制品中其他组分之间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三聚氰胺质量浓度在0.1~100 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和测定下限(10S/N)分别达0.02,0.07 mg·kg~(-1)。对同一试样的9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8%,平均加入回收率为97.64%~99.91%。  相似文献   
16.
施介华  胡岑晔 《光谱实验室》2010,27(5):1671-1677
在19种不同有机溶剂中测定γ-丁内酯的红外光谱,研究溶质-溶剂间相互作用,并进行了溶质的羰基伸缩振动频率位移与溶剂参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溶剂(除正己烷和环己烷外)中,γ-丁内酯与溶剂间形成非键缔合物。缔合物的羰基伸缩振动频率(带)和游离γ-丁内酯的羰基伸缩振动频率(带)位移与溶剂参数AN、S值、ET(30)值、G值、Swain参数Aj和Bj以及LSER间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溶剂与γ-丁内酯相互作用中,溶剂的接受电子对的能力和极性起着重要作用。这意味着溶剂与γ-丁内酯形成非键缔合物时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作用和偶极-偶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柱前衍生化法分离3-羟基丁酸乙酯光学异构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介华  程向炜  周亮  严巍 《分析化学》2007,35(5):714-718
采用三氟乙酸酐柱前衍生化在β-环糊精毛细管柱(CyclodexB)上分离3-羟基丁酸乙酯光学异构体.考察了衍生化反应条件对3-羟基丁酸乙酯衍生化反应的影响,柱温对3-羟基丁酸乙酯衍生物3-(2,2,2-三氟乙酰氧基)丁酸乙酯光学异构体分离的影响.通过光学异构体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的计算,探讨光学异构体分离过程的驱动力.实验结果表明,当三氟乙酸酐与3-羟基丁酸乙酯的摩尔比为5:1时,室温下反应5 min,3-羟基丁酸乙酯可定量转化成3-(2,2,2-三氟乙酰氧基)丁酸乙酯;在柱温为62℃时,3-(2,2,2-三氟乙酰氧基)丁酸乙酯光学异构体的分离因子(α)和分离度(R)分别为1.02和1.26.而且,3-(2,2,2-三氟乙酰氧基)丁酸乙酯光学异构体的拆分过程主要是一个焓驱动的过程,且β-环糊精表面与3-(2,2,2-三氟乙酰氧基)丁酸乙酯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其分离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担载于Al_2O_3和ZrO_2上的三种金属羰基络合物在He气中进行程序升温分解(TPDE)时,其羰基发生表面歧化反应生成CO_2能力的次序为NaRuCo_3(CO)_(12)>>Ru_3(CO)_(12)>>C_3H_7CCo_3(CO)_9。吸附于担载Ru_3和Co_3上的CO在He气中进行程序升温脱附(TPD)时发生表面歧化反应生成CO_2。在H_2气中,吸附于担载Ru_3上的CO力H_2生成CH_4,吸附于担载Co_3上的CO却生成Co_2,在担载RuCo_3上的CO几乎完全力H_2生成CH_4。以ZrO_2为载体的Ru_3、Co_3和RuCo_3催化剂上的CO吸附和反应能力均大于以Al_2O_3为载体者。吸附于以ZrO_2为载体的RuCo_3催化剂上的CO在TPD和IR谱上并不显示CO物种的存在,分析了C_(ads)和O_(ads)物种存在的原因。根据实验结果还讨论了金属、载体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和表面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9.
采用催化合成法制备三苯甲酸纤维素酯(CTB)、三(4-甲基苯甲酸)纤维素酯(CTMB)和三(4-氯苯甲酸)纤维素酯(CTCB),将其分别负载于Gas Chrom Q载体上,用不同类型的探针分子及气相色谱法表征其吸附性能,研究取代基团的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三苯甲酸纤维素酯类吸附剂和苯衍生物吸附质的苯环上的取代基效应(电子效应和立体效应)对吸附质在吸附剂上的吸附热(-Δha)的影响显著,但两者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担载于Al2O3和ZrO2上的三种金属羰基络合物在He气中进行程序升温分解(TPDE)时,其羰基发生表面岐化反应生成CO2能力的次序为NaRuCo3(CO)12>>Ru3(CO)12>>CCo3(CO)9。吸附于担载Ru3和Co3上的CO在He气中进行程序升温脱附(TPD)时发生表面岐化反应生成CO2。在H2气中,吸附于担载Ru3上的CO加H2生成CH4,吸附于担载Co3上的CO却生成CO2,在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