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6篇
化学   59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11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基于TiO2/Ti电极在含Cu2+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图,调节电沉积的沉积电压,我们在TiO2平整表面制备出Cu2O和/或Cu颗粒.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发现Cu2O和Cu有不同的生长机制:Cu2O颗粒在TiO2表面分散结晶,而Cu颗粒是在已生长的颗粒上成核,从而形成堆积颗粒结构.这是由于在Cu2O/TiO2界面和Cu/TiO2界面形成不同的能带结构,使得电子的转移方式不同.与纯TiO2光阳极比较,可以观察到Cu2O/TiO2和Cu/TiO2异质结构的光电流均有显著增强.特别地,存在一个电压区间使得Cu2O和Cu同时生长在TiO2表面,此时对应的光电流比较稳定并且能达到最大.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光谱、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光电流—电压特性曲线均显示,Cu2O和Cu明显有助于光的可见光吸收,同时Cu/TiO2在光电转换过程中显示更宽波段的可见光利用率.此外,开路电压的增加、有效的电荷分离和电极/电解质界面上载流子的快速迁移也增强了材料的光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32.
应用半经验AM1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8种C60异噁唑环衍生物的结构,以AMl优化几何构型为基础,用ZINDO/CIS方法计算了目标分子的电子光谱.结果表明,异噁唑环的引入导致HOMO与LUMO间的能级差减小,C60母体与加成基团之间存在分子内电荷转移.计算所得电子光谱值与实验结果较吻合,几种化合物在400nm以上均产生非C60特征吸收峰,这些峰是电荷从加成基团向C60部分转移产生的.用FF/AM1方法计算了分子非线性光学系数α、β、γ值,在所得计算结果上推测了影响体系非线性光学系数效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33.
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块状(Bulk)、 纳米球状(NPs)及三维有序多孔(3DPF)钙钛矿型LaCoO3电极材料, 并考察了材料的形貌、 结构与电化学储锂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不同形貌的电极材料均呈钙钛矿型晶体结构, 但电化学储锂性能却表现出巨大差异: 在500 mA/g的电流密度下, 块状、 纳米球状及三维有序多孔LaCoO3电极经3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7, 579和648 mA·h/g. 电化学性能的迥异主要归因于所制备的纳米及多孔结构使活性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 反应活性位点明显增多, 传质电阻降低, 从而使电子传输和Li离子的嵌入/脱嵌过程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4.
基于灰度冗余图像融合增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原图像直方图像素灰度分布集中于低灰度级,与经过常规直方图均衡化处理的图像直方图像素灰度分布集中于高灰度级且均具有灰度冗余的图像增强效果,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增强算法.对原始图像进行常规直方图均衡处理,并对原始图像与进行了常规直方图均衡处理的图像分别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进行映射,使两者变换后都尽可能去除灰度冗余而有较大的动态范围.取变换后的两图像各自的优点,融合成一幅效果最好的图像.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5.
温度对尖晶石LiMn2O4中锂离子嵌脱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涛  庄全超  吴超  崔永丽  方亮  孙世刚 《化学学报》2010,68(15):1481-1486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商品化尖晶石LiMn2O4电极在1 mol/L LiPF6-EC(碳酸乙烯酯):DEC(碳酸二乙酯)电解液中―10~30 ℃范围内的阻抗谱特征、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阻抗、电子电阻和电荷传递电阻等随温度的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 尖晶石LiMn2O4电极的阻抗谱特征与温度有关, 随温度的升高, 与活性材料电子电导率相关的半圆和与SEI膜相关的半圆会发生重叠而成为一个半圆. 通过选取适当的等效电路拟合了实验所得的电化学阻抗谱数据, 测得尖晶石LiMn2O4电极在1 mol/L LiPF6-EC:DEC 电解液中, 锂离子迁移通过SEI膜的离子跳跃能垒平均值为15.49 kJ/mol; 电子电导率的热激活化能平均值为24.21 kJ/mol; 嵌入反应活化能平均值为53.07 kJ/mol.  相似文献   
36.
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铜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林荣会  方亮  郗英欣  邵艳霞 《化学学报》2004,62(23):2365-2368
以硼氢化钾为还原剂、硫酸铜为氧化剂并添加PVP等辅助材料,采用还原法成功地制备了改性酚醛树脂用纳米铜.通过XRD和TEM对纳米铜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纳米铜呈球形,粒径为10~50 nm.探讨了BH4-与Cu2+的反应历程,认为该反应是分三步进行的:第一步是铜的还原反应;第二步是生成的H+分别与BH4-和OH-的反应,这是一对竞争反应;第三步是硼的水解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硼氢化钾与硫酸铜消耗的摩尔比为2:1.  相似文献   
37.
研究并比较了两种不同(Ba0.5,Sr0.5)TiO3(BSTO)薄膜介电-温度特性.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Pt/Ti/SiO2/Si(100)衬底上制备BSTO薄膜,发现制备条件的不同,可以得到介电性质完全不同的BSTO薄膜.在550℃和氮气氛下制备的BSTO薄膜在常温下具有很高的介电常数,在10kHz下,超过2500,并在200K温度以上介电常数基本不变.它的一些电学性质不同于在正常条件(650℃和氧气氛下)制得的BSTO薄膜,而类似于目前广泛报道的巨介电常数材料如CaCu3Ti4O12.两种薄膜介电性质测试结果表明: 氧气氛下制备的BSTO薄膜呈现铁电-顺电相变,符合居里-外斯定律;低温氮气氛下制备的BSTO薄膜,介电弛豫时间和温度的关系符合德拜模型,是热激发弛豫.文中给出了产生这种介电特性的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38.
新钽酸盐Ba2LnTi2Ta3O15(Ln=Y、La)的结构与介电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四方钨青铜结构新钽酸盐Ba2LaTi2Ta3O15与Ba2YTi2Ta3O15,分别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与介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Ba2LaTi2Ta3O15室温时晶胞参数为a=1.242 64(5) nm, c=0.391 57(2) nm,为四方钨青铜结构顺电相;Ba2YTi2Ta3O15室温时晶胞参数为a=1.236 46(4) nm, c=0.388 60(2) nm,为四方钨青铜结构铁电相,铁电相与顺电相转变温度为180 ℃.频率为1 MHz时, Ba2LaTi2Ta3O15陶瓷的室温相对介电常数为194,介电损耗也降低至8×10-4. Ba2YTi2Ta3O15陶瓷的室温相对介电常数为107.  相似文献   
39.
类钙钛矿新铌酸盐Ba6LaTi3Nb3O21的合成、结构与介电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New Niobate Ba6LaTi3Nb3O21 was synthesized by high temperature solid state reaction in the BaO-La2O3-TiO2-Nb2O5 system.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crystal structure, microstructure, density and melting point of the new compound were characterized by EPMA, XRD, DTA and so on. Ba6LaTi3Nb3O21 crystallizes the rhombohedral system with unit cell parameters a=0.57388(2) nm, c=4.928 3(3) nm, and space group R3m, Z=3. The structure may be described as six (Nb,Ti)O6 octahedra corner-sharing along c-axis to form perovskite layer connected by Ba atoms. The Ba6LaTi3Nb3O21 ceramics exhibits high dielectric of 74.1, low dielectric loss of 4.7×10-4 and small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dielectric constant of -69 ppm·K-1 at 1 MHz due to its close structure and relative high dielectric polarizabilities of Ba2+, La3+, Ti4+ and Nb4+. Ba6LaTi3Nb3O21 might be a suitable candidate of high εr microwave dielectric ceramics.  相似文献   
40.
This paper describes a multi-reflected mode based on a narrow waveguide to enlarge the interferential area of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SPPs). A reasonable thickness of metal film is coated under the waveguide, the incident angle and the waveguide thickness are optimized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ncrease interferential area. This is a key point for research into the Goos--H\"anchen shift to optimize the waveguide thickness. Finally, the SPP interferential field is simulated with the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 technique to prove the optimized results, and indicates that not only is the interferential area enlarged, but the high contrast is also maintained. Furthermore, the mode can fabricate some specific interferential patterns by adding some modulating techniques to the waveguide. So the mode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the fabrication of sub-wavelength patter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