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3篇
化学   94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水溶液中亚叶酸钙与对硝基酚发生荷移反应生成稳定的 1∶ 1络合物 ,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4 0 2 .2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ε=5 .2 5 5× 10 2 L· mol-1· cm-1,线性范围为 5 0—12 0 0 μg/ m L。回收率为 99.5 8%— 10 2 .6 0 % ,相对标准偏差为 1.4 3%。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高 ,可用于亚叶酸钙制剂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2.
煤燃烧过程中表面形态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以分形几何为理论工具,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对四种煤在低温燃烧过程中表面形态变化作了考察。通过对原煤及燃烧过程中煤焦表面分维的测定,结合实验中所测得的比表面积,分析得到了煤燃烧过程中表面结构的变化历程,揭示出此种气因多相瓜在具有分形动力学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33.
浆态床合成甲醇CuO/ZnO/Al2O3催化剂的表面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忠  郑华艳  谢克昌 《催化学报》2008,29(5):431-435
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Cu/Zn摩尔比的CuO/ZnO/Al2O3催化剂,考察了其浆态床CO加氢合成甲醇的催化性能.通过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对催化剂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体相和表面高分散两种不同还原性质的CuO,表面CuO的含量及其与ZnO的相互作用使催化剂活性增大.当催化剂中Cu/Zn≤1时,随着铜含量的增加,表面高分散的CuO量增加,CuO和ZnO之间相互作用增强,催化剂的活性也随之增大;当催化剂Cu/Zn>1时,增加的铜量主要体现为体相CuO含量的增加,且ZnO结晶度提高,CuO和ZnO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催化剂的活性随铜含量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34.
采用显微热台对煤显微组分微粒进行热解, 通过在线拍摄的显微图片能够直观揭示出煤粒热解时呈现的两个阶段——脱挥发分和半焦收缩. 通过对显微图片的图像分析, 获得了煤粒面积随温度变化的热解曲线. 结果表明, 半焦收缩过程由缓慢收缩、过渡收缩和快速收缩三个阶段构成, 活化能、指前因子及速率常数皆随三个阶段依次增大, 其原因在于各段的化学键断裂种类及其键能、生成的自由基碎片及缩聚反应存在不同特点. 就半焦收缩而言, 镜质组的速率常数大于惰质组; 变质程度较低的神东煤及其显微组分的速率常数大于平朔煤及其对应显微组分,即前者显示出较强的半焦收缩反应性.  相似文献   
35.
逐级酸处理对锡盟褐煤的结构及热解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高硫褐煤提质利用中酸洗处理对煤质特性的影响,以内蒙古锡盟褐煤为研究对象,依次用HF、HNO3和HCl的酸溶液进行预处理,对原煤及其酸处理样品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煤结构表征、程序升温差热-热重实验的煤热解特性研究及其反应过程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HF处理对煤样的结构影响不大,HNO3的处理明显改变了HF处理后煤样中有机质的结构,HCl处理又使HNO3处理引起的煤样中脂肪基团CH3的吸收峰强度变化减弱;逐级酸处理对锡盟褐煤的热解特性存在一定的影响,HF和HNO3处理对褐煤的热解反应性具有促进作用,HCl处理对其热解反应性的影响不大。动力学分析显示,不同过程酸预处理对褐煤热解过程的影响不能单独采用热解过程的总包反应活化能进行描述,热解活化能不仅与指前因子存在着补偿效应,也与热解阶段的失重量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36.
凝胶色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对煤乙腈抽提物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现,煤乙腈抽提物的分子量分布范围为110—2200amu。乙腈抽提物样品中低聚合度的共轭体系含量为50%-80%,分子量分布范围为110-220amu;主要由含有两个双键的共轭体系构成,随煤阶的增加,不饱和的桥键侧链逐渐趋于芳构化;聚合度较大的共轭体系占19%-47%,分子量分布范围为220—2200amu,主要由以共轭的多烯为主构成,随煤阶的增加,共轭程度加大,不饱和的含氧基团消失。  相似文献   
37.
在水溶液中甲氧苄啶与对硝基酚发生反应生成 1∶ 1的荷移络合物。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 4 0 2 .4 nm,线性范围 2— 2 5 μg/ m 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ε=8.4 6 8× 10 3 L· mol-1· cm-1,回收率为99.6 7%— 10 0 .4 % ,相对标准偏差为 1.3% (n=5 )。本法测定甲氧苄啶药物制剂含量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8.
载体表面性质对Cu2O/AC催化剂结构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活性炭(AC)载体浸渍醋酸铜, 然后热分解制备甲醇气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无氯Cu2O/AC催化剂. 用硝酸或氨水处理活性炭后, 其表面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从而影响了Cu2O/AC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 硝酸或氨水改性后的活性炭表面不仅有新的含氮基团产生, 而且含氧基团C-O-C, C-O和CO-O增加, CO基团明显减少或消失. 其中, 含氮基团的供电子效应和富余的CO-O基团使负载在载体上的CuⅡ更容易被还原成CuⅠ, 有利于获得组分单一且分散较好的Cu2O负载型催化剂, 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催化活性. 氨水改性的活性炭更加有利于活性物种Cu2O的分散, 能够进一步改善催化性能, 在n(CO)∶n(MeOH)∶n(O2)=4∶10∶1, SV=5600 h-1条件下, 甲醇转化率达到7.0%, DMC的时空收率为145.1 mg/(g·h), 基于甲醇的选择性为68.7%.  相似文献   
39.
在微型反应器中,以氧化铝-分子筛为担体的Ni-Mo催化剂对环己烷中的菲的加氢裂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温度、压力和气液比对反应的影响。利用非线性Marquart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得到幂指数随温度倒数线性变化的幂速率方程,经动力学模型识别与检验,建立了菲加氢裂解反应的动力学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40.
Mo/ZSM-5催化剂体系上NO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哲  黄伟  谢克昌 《催化学报》2002,23(6):535-538
 首先用浸渍法在HZSM-5上负载了不同的金属元素(Mo,Sn和Ni),并比较了它们在含氧条件下对NO分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Mo/ZSM-5的催化活性最高.进一步用离子扩散法、浸渍法、物理混合法及合成法制备了四种Mo/ZSM-5样品,并以NH3为还原剂,考察了它们的NO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性能.结果表明,用离子扩散法制得的样品对NO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最高,在360℃下,NO转化率可达98%.同时,用XRD,SEM,ICP和EDS等技术对4种样品的体相和表面结构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用离子扩散法制得的样品,Mo元素在分子筛催化剂的内表面有很好的分散性,导致Mo/ZSM-5具有高的催化活性.这可能是由于Mo元素迁移到分子筛的孔道内,在催化剂表面形成了有利于NO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的某种特殊活性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