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15篇
化学   373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24篇
物理学   11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基于金磁微粒(GoldMag particles)的磁性分离富集性能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直接在金磁微粒表面吸附固定相思子毒素多抗制备捕获探针,以三联吡啶钌标记相思子毒素单抗作为电化学发光探针,两者与相思子毒素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夹心复合物,成功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相思子毒素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利用此方法检测相思子毒素,其浓度在0.2~1 500μg/L范围内与电化学发光强度成良好的对数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2μg/L。与生物素-亲和素固定法相比,该法的检出限相当,其线性范围更宽、操作更简化,具有通用性,可以此为基础发展生物毒素及其它蛋白的检测方法,用于临床诊断、环境监测及生物防护等领域。  相似文献   
522.
有机材料(EDT-DSDTFVO)2FeCl4和(EDT-DSDTFVO)2GaCl4的输送实验结果,显示出这两类盐的电阻率对温度的依赖性以及压力效果十分相似,但是两种盐的磁电阻率却表现出很大的不同,FeCl4盐为负磁电阻,而GaCl4盐为正磁电阻.我们认为这种输送现象的差异性起源于π-d相互作用.我们用EDT-DSDTFVO表示ethylenedithiodiselenadithiafulvalenothioquinone-1,3-dithiole methide.  相似文献   
523.
The nature of spin-state phase transition is investigated with [Fe(C4H4N2)(Pt(CN)4}] that is" a novel 3D Hofmann-like compound. The bistability of this system is obtained by the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rmal expansion is the intrinsic force involved in spin-state transition. Based on these results, we suggest a thermal exciting bistable model of spin-state transition with a temperature dependent crystal-field splitting (CFS). Experimental evidence of spin-state phase transition coincides with our theoretical model. This model approaches something fundamental in the mechanism leading to the transition, and it is important in developing new and practical controllable quantum devices.  相似文献   
524.
微压缩实验发现,微小尺度单晶金属柱体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会发生显著的应变突变,呈现出特殊的间歇性塑性流动特征。本文以数百纳米直径的单晶Au柱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位移加载条件下的间歇性流动行为。首先根据位移加载条件下的塑性变形特征,提出了分析其应变突变的三阶段模型。进一步结合经典晶体塑性理论框架的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以二阶功参量为基础的连续塑性力学模型。通过与实验结果相对比发现,新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位移加载条件下微小尺度面心立方单晶金属材料的应变突变现象,能够合理预测单晶柱体的特殊变形行为。此外,二阶功准则作为位移加载条件下应变突变现象的判据是有效的。进而使用该理论模型,探讨了微小金属柱体应变突变随机性、尺寸相关性以及率敏感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525.
平面行波场中多个粒子受到的声辐射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粒子在行波场中的声散射出发,研究当声场中存在稀疏分布的多个粒子时粒子受到的声辐射力,并且给出了适用于声场中任意位置的粒子声辐射力计算公式。由于声辐射力为非线性力,当声场中存在多个粒子时,直接计算粒子受到的声辐射力非常复杂。结果表明,当声场中存在多个稀疏分布的粒子时,这一多粒子系统可以视为多个单独的双粒子系统的叠加,只需要分别计算各个双粒子系统的声辐射力就可以通过叠加得到声场中任意粒子的声辐射力。这一结果有助于利用声辐射力对微小粒子进行精细操控。  相似文献   
526.
非合作目标定位是水声定位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充分挖掘并利用各类可观测参数,提高非合作目标定位能力,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目标频率变化信息的非合作目标定位方法。该方法针对匀速直线运动目标的定位问题,首先根据多普勒频移原理,建立观测频率与目标辐射频率、目标运动速度、位置之间的函数映射关系,利用最小均方准则建立目标函数,通过优化算法估计分布式定位系统中各个测量单元与目标运动轨迹的致近点距离,最后综合各观测节点的测距结果,构建几何定位模型,求得目标运动轨迹的解析解。本文通过仿真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指出了该方法需要目标通过与各测量单元的致近点才能获得较好的距离估计能力。文中分析了不同频率估计精度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出的定位方法对测频精度具有一定的容限,是一种高精度的非合作线谱声源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527.
纸基器件以其低成本、高便携性、安全环保和工艺简单等特点,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选题来自于2020年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第十题,“Conducting Lines”。在本文中,我们设计实验方案,搭建了控制压力变量的画线实验装置,用铅笔制作了不同类型的电阻和电容型纸基器件。对铅笔画出的“导线”构建的纸基器件进行测试,并从等效电路原理出发分析,测量了相关电学参数并探究其直流和交流特性。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符合较好。本文工作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基于纸基器件的电路特性的教学实验方法,适用于本科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528.
埃可病毒18型(Echovirus 18,E18)可引起手足口病、病毒性脑膜炎和急性胃肠炎等疾病,近20年来开始在全球流行.本文首先使用前期研发的人肠道病毒构象表位的生物信息学预测算法,对肠道病毒B种的E18构象表位进行系统性预测,发现其表位分布模式呈三簇分布,其中VP1 BC环和C-端、VP2 EF环是E18表位的主要构成区域;其次基于E18的VP1和基因组序列的分子进化分析发现,进化分支的形成伴随表位处氨基酸突变,而VP1 C-端和VP2 EF环是突变热点区域;最后通过足迹图发现,大多数E18衣壳表面的分支突变都位于表位上或附近,受体结合位置处的突变罕见,提示表位处的突变产生了新的进化分支,但分支突变尽量避开受体结合位置,以免影响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结合能力.E18构象表位的生物信息学研究,为进一步通过实验鉴定表位、病毒的监测和预警以及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529.
对国内外14本具有代表性的有机化学教材进行了对比研究,对教材的主要教学内容、内容编排、信息化建设、教学目标和出版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我国有机化学教材建设的优势与不足,为未来有机化学教材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30.
陈嘉嘉  陈人杰  金钟 《电化学》2023,(3):6-7+4-5
锂硫电池是指采用硫或含硫复合物作为正极,锂或含锂材料为负极,以硫-硫键的断裂/生成来实现电能与化学能相互转换的一类电池体系。由于活性物质具有质轻、多电子反应等特性,从而能够实现高达1675m Ah·g-1的理论比容量和2600 Wh·kg-1的质量比能量。这比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高出7倍左右,极有潜力成为新一代高能量密度电化学储能体系,近年来一直是高能锂金属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锂硫电池的实用化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最为典型的是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生成高阶态多硫化物(Li2Sn,8≥n≥4)溶解在电解质中导致的“穿梭效应”,继而对硫基正极、锂基负极和电解液等电池关键组成部分产生深刻影响,导致电池出现容量衰减快、库仑效率低、循环寿命短等问题。其次,硫正极必须和金属Li配对使用才能体现锂硫电池高能量密度的优势。但在实际的锂硫电池中,锂基负极的充放电效率低、循环性能差,同时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些挑战仍需科研工作者对其背后的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进行逐一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