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89篇 |
晶体学 | 4篇 |
力学 | 1篇 |
综合类 | 2篇 |
数学 | 19篇 |
物理学 | 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本研究发展了一种柱前荧光衍生化方法,实现了重要环境污染物不饱和醛类化合物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分析。该方法使用4-丁基羟氨-7-羟基香豆素(HAHC)作为荧光衍生试剂,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LD)实现了6种二烯醛的定性、定量分析。在实际样品分析中成功从积尘样品中检测出(E,E)-2,4-庚二烯醛、(E,E)-2,4-辛二烯醛、(E,E)-2,4-十一烷二烯醛。这种柱前衍生化法具有动态范围宽(2~2 500 nmol/L)、灵敏高(检出限为0.2 nmol/L)、精密度好(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17%~3.33%,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28%~5.04%)等优点,且无需固相萃取等复杂前处理步骤,为痕量醛类污染物检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3.
构造了两个例子,当试图用扎德的"隶属函数"的定义去表述例子中的模糊信息时发现,对于列举的例子,"隶属函数"的定义根本"无法确切表达"甚至根本"无法表达"其中所蕴含的模糊信息.进而发现,模糊数学危机产生的原因不是因为其基础理论不完善,而是因为某些定义在当初人们定义它时,定义的不准确造成的.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模糊数学的危机... 相似文献
94.
为加快紫苏优质育种进程,采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结合线性偏最小二乘法(PLS),以250份全国范围内收集的紫苏资源为研究材料,分别较好的建立其种子中含油量,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a-亚麻酸(C18∶3)含量的六个近红外光谱校正模型。结果显示,六个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RSQ1)分别为:0.98,0.91,0.92,0.92,0.85,0.93;交叉验证决定系数(1-VR)分别为:0.97,0.89,0.89,0.91,0.85和0.91;外部验证相关系数(RSQ)分别为:0.98,0.91,0.89,0.90,0.80和0.89,且定标标准误差(SEC)分别为0.99,0.21,0.1,0.94,0.81,0.92;交叉验证标准误差(SECV)分别为1.16,0.23,0.11,1.05,0.92,1.02和预测标准误差(SEP)分别为0.97,0.21,0.11,1.12,0.99,1.14。结果表明,此六个校正模型质量均较高。这些首次建立的快速无损的近红外分析模型,可为紫苏资源开发提供指导,对紫苏油分品质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The physics package of a chip-scale atomic clock (CSAC) has been successfully realized by integrating 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 (VCSEL), neutral density (ND) filter, λ/4 wave plate, 87Rb vapor cell, photodiode (PD), and magnetic coil into a cuboid metal package with a volume of about 2.8 cm3. In this physics package, the critical component, 87Rb vapor cell, is batch-fabricated based on MEMS technology and in-situ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 Pt heater and thermistors are integrated in the physics package. A PTFE pillar is used to support the optical elements in the physics packag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power dissipation. The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um of 87Rb D1 line and the microwave frequency correction signal are successfully observed while connecting the package with the servo circuit system. Using the above mentioned packaging solution, a CSAC with short-term frequency stability of about 7 × 10^-10τ-1/2 has been successfully achieved,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this physics package would become one promising solution for the CSAC. 相似文献
96.
对单液滴撞击冷表面的动态特性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快速可视化观测,分析了直径2.6 mm液滴撞击冷铝表面的冻结行为.结果表明,液滴撞击冷表面动态行为可分为铺展、回缩以及冻结沉积阶段.冻结阶段包括铺展过程冻结以及回缩过程冻结.液滴撞击冷壁面前期(0~3.5 ms),We起主导作用,壁面温度对液滴铺展行为几乎无影响。但壁面温度对液滴回缩及冻结过程影响较大.相同We下,壁面温度T-20℃,液滴最大铺展因子基本相同,达到冻结的平衡态铺展因子均小于最大铺展因子,且随壁面温度降低而逐渐增加,为回缩过程冻结.壁面温度T≤-20℃时,液滴最大铺展因子与平衡态铺展因子相同,为铺展过程冻结。本文试验条件下壁面温度-20℃可作为区分液滴撞击冷壁面铺展与回缩冻结的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97.
厦门湾溶解有机物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技术,研究了2009年春、秋季厦门湾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荧光组分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该海域CDOM分布的主控因素及其相对贡献进行了解析。厦门湾CDOM中含有3个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C2和C5)及2个类蛋白质组分(C3和C4)。所有类腐殖质组分之间、以及所有类蛋白质组分之间均有很好的相关性,表明同一类型的荧光组分具有相似的来源属性及地球化学行为。类腐殖质组分的高值区分布在九龙江河口区上游,而类蛋白质组分的高值区则位于厦门西海域北部,低值区都位于东部的厦金海域。排污口附近的局部海域存在污染输入的贡献。对荧光组分进行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陆源径流输入是厦门湾水体中CDOM荧光组分的主要来源;海区现场生物活动的贡献不大。这表明对PARAFAC识别的荧光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有助于实现对水环境中CDOM的不同来源及其相对贡献率的定量解析。 相似文献
98.
99.
Efficient loading of ultracold sodium atoms in an optical dipole trap from a high power fiber laser 下载免费PDF全文
We report on a research of the loading of ultracold sodium atoms in an optical dipole trap,generated by two beams from a high power fiber laser.The effects of optical trap light power on atomic number,temperature and phase space density a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A simple theory is proposed and it is in good accordance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loaded atomic numbers.In a general estimation,an optimal value for each beam with a power of 9 W from the fiber laser is achieved.Our results provide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oading process of optical dipole trap and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generation of a sodium 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with an optical dipole trap.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