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8篇
  免费   712篇
  国内免费   780篇
化学   1205篇
晶体学   56篇
力学   218篇
综合类   94篇
数学   502篇
物理学   146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设计合成了一种二苯并24-冠-8桥联双柱[5]芳烃杂交主体1.利用含有2个5-(1,2,3-1H-三氮唑基)戊腈(TAPN)中性键合位点的双主题客体2与主体1中的柱[5]芳烃空腔的强络合构筑了AA/BB型的线性超分子聚合物.进而利用桥链冠醚部分与双主题二级铵盐客体3主客体包结自组装制备了三组分网状的超分子聚合物.通过对线性和网状聚合物进行~1H NMR、黏度、DOSY、SEM等表征,结果表明超分子自组装体的形成呈现浓度依赖性,其线型超分子聚合物在氯仿/丙酮中(V∶V=4∶1)的溶剂中临界聚集浓度(CPC)为28mmol/L.此研究设计了一种利用多次主客体相互作用构建高分子量聚合物的方法,为超分子聚合物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2.
993.
众所周知,石墨烯片(GS)和碳纳米管是能源转化和储存应用中有效的催化剂. 然而,过渡金属基氮(N)掺杂的体系中经常形成GS和碳纳米管的复合物,使得该体系内的构效关系研究变得十分困难. 为了可控制备出含有理想物种的催化剂,作者尝试通过利用氮对碳纳米管生长的效应调节生成产物的形貌. 本文中,作者采用一步法制备了一系列Fe-N共掺杂的GS、GS/竹节碳纳米管(BCNTs)复合物及BCNTs催化剂. 为了评估碳形貌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作者采用氧气还原反应(ORR)及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作为模型反应. 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所有的样品当中仅含BCNTs的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ORR活性(起始电位Eonset = 1.02 VRHE)及CO2RR活性(CO生成法拉第效率FECO = 91.1%,-0.6 VRHE).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优异的活性与独特的BCNTs中存在的缺陷、较大的比表面积、高含量的吡啶N及FeNx相关. 该工作加深了作者对形貌相关的ORR及CO2RR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94.
以脱镁叶绿酸-a甲酯和脱镁叶绿酸-b甲酯为起始原料,通过3-位乙烯基、外接E-环和20-meso-位的化学修饰,在脱镁叶绿酸-a甲酯周环上建立了不同的羰基结构.利用脱镁叶绿酸-a甲酯的所建羰基和脱镁叶绿酸-b甲酯的原有7-位甲酰基分别与丙二睛进行Knoevenagel缩合反应,在二氢卟吩的不同位置引进了β,β-二氰亚甲基结构,完成一系列具有长波吸收的叶绿素类二氢卟吩衍生物的合成,讨论了β,β-二氰亚甲基的引入对大环分子的化学活性和电子光谱的影响,并对相应的化学反应提出可能的反应机理.未见报道的10个叶绿素-a衍生物均经UV,IR,1H NMR及元素分析证明其结构.  相似文献   
995.
徐洪峰  刘晶  万莉 《电化学》2003,9(2):217-221
以碳纸为电极,Nafion溶液再铸薄膜为感湿材料,并用氯化锂将膜转换成Li+型,制备了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湿度传感器.测定了不同相对湿度下,传感器的电导率响应与相对湿度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为10%~97%范围内,传感器的电导率响应对数与相对湿度之间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度为0.997;传感器响应的时间为40s左右;于200h内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996.
一些具有NASICON型网格结构的固体电解质具有高的电导率和好的稳定性,NASICON的意思是Na Super Ionic Conductor[1]。当NaZr2(PO4)3中P5 被Si4 部分取代时便可以得到具有NASICON结构的Na1 xZr2SixP3-xO12体系,其具有高的钠离子电导率。然而有相同结构的Li1 xZr2SixP3-xO12体系的离子电导率却很低,这是因为Li 半径太小,而NASICON三维网格结构的离子通道太大,两者不匹配而使电导率下降[2]。但当LiZr2(PO4)3中Zr4 被离子半径小些的Ti4 取代,所得LiTi2(PO4)3的通道就与Li 半径相匹配,适合于锂离子的迁移,从而使其电导率…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广义梯度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周期平板模型方法, 在DNP基组下, 研究了NO双分子在三重态和单重态两种电子组态下在Cu2O(111)完整表面的吸附情况. 考虑了Cu+(NO)(NO)、Cu+(NO)(ON)及Cu+(ON)(ON)这三种构型, 计算了它们的吸附能和Mulliken电荷, 分析并预测了吸附后可能产生的物种. 结果表明, 当两个NO分子都以O端吸附在Cu2O(111)表面时即Cu+(ON)(ON)构型, N—N键长很短, 只有124.4 pm, 吸附的两个NO分子形成了二聚体形式, 这种吸附构型有利于进一步离解产生N2或N2O并形成Cu-O表面物种.  相似文献   
998.
袁继委  王金成  徐威力  徐方曦  卢宪波 《色谱》2020,38(11):1308-1315
多环芳烃和酞酸酯是国际公认的优控污染物,因此准确快速地测定水中多环芳烃和酞酸酯非常重要。凝固漂浮有机液滴-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SFO)是一种简便、快速、环境友好、灵敏度高的样品前处理技术。采用DLLME-SFO同时测定地表水中多环芳烃和酞酸酯的分析方法鲜有报道。该文采用凝固漂浮有机液滴-分散液液微萃取富集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紫外/荧光法,建立了同时测定地表水中16种多环芳烃和6种酞酸酯的分析方法。考察优化了影响萃取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萃取剂的种类和用量、分散剂的种类和用量、萃取时间和离子强度等。优化后的萃取实验条件为:5.0 mL水样,10μL十二醇为萃取溶剂,500μL甲醇为分散溶剂,涡旋振荡时间2 min,氯化钠用量0.2 g。目标化合物经多环芳烃专用色谱柱(SUPELCOSILTM LC-PAH, 150 mm×4.6 mm, 5μm)结合乙腈-水梯度洗脱分离,16种多环芳烃除苊烯外采用荧光检测,苊烯和6种酞酸酯采用紫外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22种目标化合物的基质加标回收率为60.2%~113.5%,相对标准偏差为1.9%~14.3%;多环芳...  相似文献   
999.
郭常川  刘琦  张雷  郑静  汪勇  杨书娟  褚志杰  牛冲  徐玉文 《色谱》2020,38(11):1288-129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盐酸二甲双胍原料和制剂中N-亚硝基二甲胺(NDMA)含量的方法。样品以水为提取溶剂,经涡旋混匀、恒温振荡、高速离心、微孔过滤后进行HPLC-MS/MS分析。采用ACE EXCEL 3 C18-AR色谱柱(150 mm×4.6 mm, 3μm)分离,流动相为均含0.1%甲酸的水和甲醇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柱温40℃,自动进样器温度10℃。采用阀切换技术保护质谱仪,设置六通阀切换使保留时间2.85~7.00 min的流动相进入质谱,其余时间流动相进入废液。质谱部分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源,在正离子、MRM模式下扫描,雾化器流量为3 L/min,加热器流量为10 L/min,接口温度为300℃,脱溶剂管温度为250℃,加热块温度为400℃,干燥器流量为10 L/min。NDMA定量离子对为m/z 75.0→43.1,碰撞能量(CE)为-17.0 eV,定性离子对为m/z 75.0→58.2, CE为-16.0 eV。采用外标法定量。对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该法专属性良好,溶剂和辅料对NDMA测...  相似文献   
1000.
喜树碱合成中间体的光学异构体分离及分离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在CHI-DMB及(R,R)-DNB-DPEDA手性柱上对喜树碱合成中间体--2-[N-对甲苯磺酰基-(R)-脯氨酰氧基]-2-[6-氰基-(1,1-亚乙二氧基)-5-酮-1,2,3,9-四氢中氮茚-7-基]-丁酸乙酯进行了光学异构体分离. 考察了流动相中极性醇类添加剂对手性分离种类及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并比较了溶质在这两种手性柱上的手性识别机理, 结果发现在这两种手性固定相上, 溶质与手性固定相之间的吸引作用都是产生手性识别的关键. 从溶质与固定相的空间结构看, 在CHI-DMB手性柱上, π-π堆积作用及偶极偶极作用起了关键作用; 而在(R,R)-DNB-DPEDA手性柱上, π-π堆积作用, 偶极偶极作用及氢键作用对分离起了重要作用. 此外, 空间位阻在喜树碱中间体的光学异构体分离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根据溶质和固定相的空间结构, 推导出的两个光学异构体的流出顺序, 并通过相应的光学异构体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