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8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13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60篇 |
晶体学 | 3篇 |
力学 | 18篇 |
综合类 | 9篇 |
数学 | 60篇 |
物理学 | 18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65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4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糠醛缩氨基硫脲合镍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糠醛缩氨基硫脲的Ni(Ⅱ)单核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和热重-差热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解析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属于三方晶系,R3-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4097(1)nm,b=1.4097(1)nm,c=2.0952(2)nm,α=90°,β=90°,γ=120°,V=3.6059(4)nm3,Z=9,Dc=1.638Mg/m3,μ=1.488mm-1,F(000)=1818,R1=0.0231,wR2=0.0619.配合物中镍离子采用4配位的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晶体堆积中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72.
73.
在流动余辉装置上,研究了SO(c1∑-)的猝灭动力学过程.获得了SO2,O2,CO2,N2,He,CS2,CH3OH,C2H5OH,C3H7OH,C4H9OH,CH3COCH3,C6H6 CH2Cl2,CH2Br,CHCl3,CCl4等16种分子与SO(c1∑-)发生猝灭反应的速率常数.初步分析表明:醇类分子CnH2n+1OH(n=1,2,3,4)中的C-H键的数目与其对SO(c1∑-)的猝灭速率成正比;CO2,N2等非极性无机小分子对SO(c1∑-)的猝灭作用不明显,强极性分子SO2对SO(c1∑-)的猝灭作用较强.卤代烷烃中的卤素原子的大小对SO(c1∑-)的猝灭过程发挥着较重要的作用;而氯代烷烃中氯原子的个数与猝灭速率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74.
本文利用自制的一维偏振差动式激光测速系统对整个溢流坝面水流,特别是反弧段水流进行了精细的量测,给出了整小溢流坝面x方向(流向)紊流强度。沿x,y两个方向的分布,并利用二维激光测速系统测出了反弧段y方向(法向)紊流强度的分布.从而可看出紊流强度沿流程在各不同区段及沿水深在各不同流区中的分布特点.由于凹曲率壁面的影响,整个反弧段边界层外区及势流区(应称外流区)x和y两个方向的脉动均明显加剧.外流区的紊流强度无论是还是沿水深都不再保持不变,而呈现出脉动自边界层水流向自由水面扩散的趋势.边界层外区及外流区沿程紊流强度在反弧中心点上下游有急剧变化,下游较上游有较大增加. 相似文献
75.
不同重力条件下管内冷凝现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重力环境中水平管内冷凝气液两相流动与传热现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评介, 重点关注于航天应用中的小管径、低流量和以氨为工质的情形,以及部分重力条件下冷凝现象中的重力效应. 冷凝现象中管壁四周液膜的存在,导致水平管内冷凝气液两相流与沸腾或绝热气液两相流在构型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表面张力的作用增大,向波状和分层流转换所对应的临界Bond数也随之增大, 进而使小管径、低流量水平管内冷凝气液两相流动与传热现象中的重力效应减弱,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实验发现该情形中摩擦压降要小于基于常规气液两相流实验数据的经验关联式的预测结果, 而更接近光滑环状流情形; 对冷凝两相传热系数的预测,只有采用基于空隙率与界面剪切率相互耦合的模型, 才能够给出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76.
77.
时至今日分析学(Analytics)已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其任务是获取有关物质或其体系的化学特性的信息,其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而也是一门应用信息科学,它是了解物质世界的锁钥。欧洲化学会联合会分析化学部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在1993年欧洲分析会议上对分析学提出了新的定义:“分析学是一门科学、旨在创立和应用各种方法、仪器和战略以获得在时间和空间内有关物质组成、结构和能态的信息”。材料科学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对材料分析学提出了各种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提供的信息已不限于传统的总体定性和定量分析;还有“以什么形态存在”、“如何分布”、“其结构为何”等更重要的内容。这是因为新材料的性能不仅取决于总体成分的控制;尤赖于结构的控制。全球资源的日益减少推动了材料合理使用的研究,从而促进了材料表面科学的崛起和复合材料的开发。这就要求材料分析者提供有关分析对象某一特定部位的信息,而不涉及其总体。这些日益增长的愈来愈高的要求是作为应用信息科学的材料分析学迅速发 相似文献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