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2篇 |
免费 | 422篇 |
国内免费 | 32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655篇 |
晶体学 | 57篇 |
力学 | 78篇 |
综合类 | 48篇 |
数学 | 253篇 |
物理学 | 7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56篇 |
2021年 | 48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51篇 |
2014年 | 84篇 |
2013年 | 46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72篇 |
2009年 | 75篇 |
2008年 | 81篇 |
2007年 | 66篇 |
2006年 | 53篇 |
2005年 | 65篇 |
2004年 | 72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71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49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46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4篇 |
197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60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激光测微法研究双(对甲苯磺酸)-2,4-已二炔-1,6-二醇酯的固态热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激光测微法跟踪了双(对甲苯磺酸)-2,4-己二炔-1,6-二醇酯(TS)固态晶相热聚合时宏观尺寸的变化,由此推算TS聚合时晶胞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形成聚合物PTS大分子链的c轴方向上一直收缩,而在横向a、b方向上则是先膨胀后收缩。 相似文献
122.
烷氧基邻苯二腈是酞菁合成的重要中间体,但高歧化度烷氧基邻苯二腈的合成由于副产物多,产率低下而成为此类酞菁应用的"瓶颈".文中对反应副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利用红外、气质联用、1HMR和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且根据测试数据推导出了副产物结构式为1,2,1'2' 四腈基 3,3' 二苯基醚.这一副反应机制的阐明,对于寻求对主反应有利的条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3.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研究了交联聚丙烯腈螯合树脂对环境样品中Pb2+的吸附分离/富集行为,并考察了共存离子的干扰。 结果表明,该树脂对Pb2+的吸附率在溶液pH=5.4、静态吸附时间为1.5 h时室温下可达到90%。 在最佳吸附条件下,树脂对单一Pb2+的饱和吸附容量可达到49.6 mg/g。 以0.1 mol/L盐酸溶液作为解吸剂,可将吸附在树脂上的Pb2+定量洗脱,富集倍数和解吸率可分别达到50和97%。 富集50倍后,方法的检出限(3σ10)为5.3 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加标回收率为92.9%~97.6%。 相似文献
124.
为了研究α-四芳氧基取代酞菁在溴化反应中溴原子的取代位置问题,本文合成了1,8,15,22-四(4-甲基苯氧基)酞菁钯(Pc~1)、1,8,15,22-四(2,6-二溴-4-甲基苯氧基)酞菁钯(Pc~2)、1,8,15,22-四(2,4-二特丁基苯氧基)酞菁钯(Pc~3)和1,8,15,22-四(2,4-二特丁基苯氧基)酞菁铜(Pc~4),并对它们分别进行了相同条件下的溴化,得到相应的溴化产物Pc~5、Pc~6、Pc~7和Pc~8.综合对比研究酞菁Pc~1-4及其溴化产物Pc~5-8的最大吸收波长,推测酞菁溴化反应发生在酞菁大共轭体系的苯环上,而不是芳氧取代基的苯环上,并从电子结构的角度简要的说明了原因. 相似文献
125.
126.
石墨烯的氧化还原法制备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对天然鳞片石墨进行氧化处理制备氧化石墨,经超声分散,然后在水合肼的作用下加热还原制备了在水相条件下稳定分散的石墨烯。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探针显微镜和ζ电位仪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谱学、形貌和ζ电位分析。结果表明,石墨被氧化后形成以C=O、C-OH、-COOH和C-O-C等官能团形式的共价键型石墨层间化合物;还原氧化石墨后形成的石墨烯表面的官能团与石墨的相似;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在碱性条件下可形成稳定的悬浮液;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薄片厚度为1.0nm左右。考察并讨论了还原过程中水合肼用量,体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pH值对石墨烯还原程度和稳定性的影响,水合肼用量和反应时间是影响石墨烯还原程度的主要因素;pH值对石墨烯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7.
不同氧化程度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湿敏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氧化石墨烯具有多种含氧官能团和极大的比表面积,研究了不同氧化程度氧化石墨烯的湿敏性能。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不同氧化程度的氧化石墨,经过超声分散制备氧化石墨烯水相分散液后,制成氧化石墨烯薄膜湿敏元件。采用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实验样品的结构和谱学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石墨经氧化后,底面间距增大为0.9 nm左右;随氧化剂用量的增加,氧化石墨中石墨的衍射峰逐渐消失,石墨相微晶尺寸逐渐减小,O/C原子比逐渐增大,氧化程度逐渐升高;氧化石墨烯在水相分散液中可达单层分散,单层氧化石墨烯厚度约为1.3 nm;氧化石墨烯表面接有-OH、C-O-C、C=O和COOH官能团,且官能团含量随氧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大;氧化石墨烯薄膜元件在室温下对湿度的响应时间约3 s,灵敏度达99%;在11.3%-93.6%相对湿度范围内,元件的电阻随湿度升高显著减小,较高氧化程度的氧化石墨烯薄膜的电阻对数与相对湿度呈线性变化;氧化程度越高,元件灵敏度越高,响应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28.
片状颗粒以及板状双层及多层结构晶体的出现,促使高感光度彩色胶卷的面世。T-颗粒是当今卤化银乳剂复合结构的一种很重要的类型。由于它具有一系列优点:表面/体积比值高,受光面积大,侧向散射少,染料吸附量多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9.
用甘草次酸(A)和甘草次酸甲酯(B)还原制得11-脱氧甘草次酸(1)和11-脱氧甘草次酸甲酯(2)。以此为原料进行酰化,合成了十种3-位酯化衍生物,再与碱金属氧化物反应合成了7种盐类衍生物。用IR,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0.
茶叶中三氯螨杀醇残留量的快速HPLC测定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微量化技术处理茶叶样品,样品经石油醚提取、浓硫酸磺化后,用反相液相色谱分离、测定样品处理液中的三氯杀螨醇残留量,234nm检测,外标法定量。测定低限为0.5mg/kg,回收率为91.5%~99.3%,变异系数为1.53%~6.92%之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