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0篇
化学   126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11篇
物理学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方法测定地沟油中的微量杂质成分,通过对各种纯正植物油中的内源性微量成分与不同地区地沟油中的外源性杂质成分的对比分析,以及对地沟油中杂质成分来源的分析,确定了广州、贵州、深圳、北京等地区地沟油的特征成分,并作为鉴别指示成分。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征性强,在卫生部组织的地沟油检测盲样考核中,对阳性样品判断的准确率高达95.5%。  相似文献   
32.
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植物油中植物甾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油样品经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皂化后,硅烷化衍生,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建立了植物油中菜籽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4种植物甾醇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各植物甾醇衍生物的质谱特征和断裂机理。该方法方便快捷、准确可靠,检出限为0.01 g/kg,用于植物油样品中植物甾醇的组成和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3.
黄晓兰  吴惠勤  黄芳  林晓珊  朱志鑫 《色谱》2009,27(3):279-282
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技术建立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的烷基碳链分布、乙氧基分布及平均EO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LC-ESI/MS)测定了AES中的游离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含量。将本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并与核磁共振法测得的平均EO数进行比较,二者的测定结果相当吻合,从而验证了本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4.
肝脏是脂肪酸代谢的主要场所,研究肝脏中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变化可以监测机体的健康状态。现有的检测方法存在样本消耗量大、检测出的脂肪酸种类少等缺点。通过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和衍生化条件,建立了仅用1.1 mg肝脏组织即可测定39种脂肪酸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方法。肝脏组织经研磨匀浆,以氯仿-甲醇(1∶2, v/v)提取总脂肪酸后,氮气吹干,加入含5%硫酸的甲醇溶液,100℃反应90 min使脂肪酸甲酯化,经SP-2560色谱柱分离后进质谱仪分析。结果表明,39种脂肪酸甲酯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4 0。将各脂肪酸甲酯的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换算至肝脏中的含量,分别为2~272 ng/mg和7~906 ng/mg。以十三烷酸和二十三烷酸考察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及精密度,在3个水平下的回收率为82.4%~101.0%,日内相对标准偏差(n=5)为3.2%~12.0%,日间相对标准偏差(n=3)为5.4%~13.4%。动物暴露于经典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辛烷磺酸(PFOS)后,体内脂肪酸的代谢可能会出现异常。将该方法应用于健康和经口暴露...  相似文献   
35.
Angular distributions of fragments B, C, N, O, F, Ne, Na, Mg and Al induced by the collision of ^19F ^27Al at 114 MeV have been measured. Angular dispersion parameters are extract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al ones. The dynamic dispersions for dissipative products depend strongly on the charge number Z of the fragments.  相似文献   
36.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富集生物、化学及物理(火钻)法所得沉香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鉴别,然后对这3种人工结香方法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沉香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倍半萜、芳香族等化合物组成,但由于结香方法不同,其化学成分及含量有很大差别。以沉香的6种特征性有效成分苄基丙酮、对甲氧基苄基丙酮、沉香呋喃、沉香螺旋醇、苍术醇、白木香醛及其含量作为评价沉香品质的主要指标,其中火钻法所得沉香中沉香螺旋醇的相对含量最高,约为5.5%;生物结香法所得沉香的特征成分的总含量最高,为16.6%;其次为火钻法所得的沉香,约为13.6%;化学法所得沉香的特征成分总含量相对较低。结果表明生物法的结香效果最好,其次为火钻法,均优于化学法。  相似文献   
37.
建立了莲藕、莲叶、莲子肉、莲子壳、田泥和田水中12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固体样品采用乙腈-水混合提取,氯化钠盐析后离心,分取乙腈提取液过Pesti Carb固相萃取柱净化洗脱,水样采用C18固相萃取柱直接富集净化洗脱,洗脱液浓缩定容后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基质外标法定量,并对12种农药的质谱裂解、基质效应进行了探讨。12种农药在0. 005(0. 010)~2. 500 mg/L范围内均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大于0. 97;在低、中、高加标浓度下,莲叶、莲藕、莲子肉和莲子壳中12种化合物的平均加标回收率(A. R.)为75. 6%~11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 3%~25. 1%;田泥中除咪鲜胺之外,其余化合物的A. R.为64. 6%~104%,RSD为0. 9%~9. 5%;田水中除噻虫胺在低浓度、咪鲜胺和茚虫威在中、高加标浓度下的A. R.70%外,其余化合物的A. R.为71. 2%~101%,RSD为0. 9%~16. 9%。除田水中噻虫胺外,其余方法定量下限均不大于0. 01 mg/kg和0. 1μg/L。采用该法进行了莲藕田撒施10%异草松·异丙甲草胺·扑草净颗粒剂后的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以有效成分剂量630 g a. i./ha和945 g a. i./ha施用1次后,异草松和异丙甲草胺在莲藕、莲子和莲叶中均无残留,扑草净在莲藕、莲子壳、莲子肉和莲叶样品中的残留量分别不超过0. 022、0. 166、0. 012、0. 181 mg/kg。  相似文献   
38.
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鱼肉中氯霉素含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建立了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鱼肉中氯霉素残留的检测方法。氘代氯霉素(d5-CAP)为内标,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30%甲醇-正己烷去脂,固相萃取柱净化,乙腈-水(1+1)为流动相,C18色谱柱进行分离,负离子模式检测,氯霉素m/z321/152,321/194,321/257,氘代氯霉素325.5/156.5为监控离子对,以m/z321/152,325.5/156.5峰面积作内标法定量。方法的回收率在92.8%~108%,相对标准偏差为1.9%~9.3%,检出限低于0.01μg.kg-1。  相似文献   
39.
该文采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技术,对一种铝材封闭剂(表面处理剂)中的未知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了萘磺酸钠、醋酸镍、苯甲酸钠等成分。根据FT-ICR-MS测定得到的精确分子离子数据,以及同位素精细结构,推测出未知物离子分子式,再结合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推断出未知成分的结构,确认其为萘磺酸钠等成分。文中还发现质谱图中有2组质量数相差62的簇离子:234.8、296.8、358.9和410.7、472.7、534.7,结合二级质谱分析,推断出这两组离子为醋酸镍与醋酸、苯甲酸加合产生的准分子离子,同时还产生二聚体、三聚体离子,合理地解析了质谱图中所出现的未知离子的归属。该研究对化工产品中未知物剖析及产品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并发现了镍金属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后在质谱中的离子化规律。  相似文献   
40.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快速测定食用油中9种外源性杂质成分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涡旋提取后,采用XSelect~?HSS PFP(100 mm×2.1 mm,3.5μm)色谱柱,以5 mmol/L甲酸铵-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10 min内实现9种待测物的良好分离。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MRM)模式采集数据并作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9种待测物在相应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6;在3个不同浓度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68.2%~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12%,检出限(LOD,S/N≥3)和定量下限(LOQ,S/N≥10)分别为0.02~0.10μg/kg及0.05~0.25μg/kg。结果表明,该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食用油中9种难挥发外源性特征杂质的同时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