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137篇
化学   245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55篇
综合类   20篇
数学   122篇
物理学   27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1945年   2篇
  1935年   3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采用阳极氧化法与原位还原碳化法相结合,在电击穿条件下可控制备了具有介孔结构的碳化钨纳米片团簇(WC NFs)。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2吸附-脱附测试表征其物相、微观结构和孔径分布。在1 mol·L-1H2SO4溶液中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以及交流阻抗谱测试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650℃下还原碳化所制备的WC NFs具有最佳的电催化析氢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过电位η10仅为150 mV,Tafel斜率为56 mV·dec-1,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722.
Ni3V2O8催化性能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微波加热,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了Ni3V2O8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BET,XRD,H2-TPR,XPS,TEM和电导等技术表征,分析研究了Ni3V2O8催化剂的丙烷氧化脱氢(ODH)制丙烯催化性能与其表面物种的关系.XRD,TEM和电导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制得的Ni3V2O8催化剂晶粒均匀,平均粒径为30 nm,具有p-型半导体性质.TPR和XPS实验结果显示Ni3V2O8催化剂中,晶格氧可以较容易转换成未完全还原氧,使催化剂内各种价态的钒之间易于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并形成氧缺位,从而催化剂的表面含有较多未充分还原氧物种O-和V4 物种.催化活性结果显示当丙烷的转化率为18.60%,丙烯选择性达到60.02%,在相同转化率条件下,比文献报道的NiO和Ni3V2O8共存催化体系中的丙烯选择性高,说明Ni3V2O8催化剂中存在未充分还原的O-和V4 物种有利于提高丙烯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723.
分级加载的变形稳定标准是影响K_(30)试验准确性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对粉质黏土在最佳含水率下,开展了三组压实系数K分别为0.90、0.95和1.00的小型平板载荷试验,得到不同荷载作用下填土变形时程曲线,分析了分级加载下填土变形的时间效应程度,讨论了不同变形稳定标准对K_(30)值的准确性和试验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根据"最后1min变形比(1%)"和"变形速率Δs(mm/min)"两种变形稳定标准,K_(30)试验的分级加载时间随时间效应程度分别呈先增长后缩短和加速增长的变化趋势,后者更符合土变形稳定时间与时间效应程度的正相关变化规律;Δs取0.01能降低51%~58%的试验时间,试验误差在6%以内,Δs增大会使试验误差大幅提高,Δs减小则会使试验时间大幅增加;据此,提出了适用于细粒土压实质量检测的级数-时间分级加载控制法。所得成果可为提高细粒土压实质量检测效率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24.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光学检测技术。其主要利用光波经全反射后产生的倏逝场与金属相互作用而感知外界介质的折射率变化。理论上任何介质折射率变化现象的发生都能被SPR技术检测到。在实际应用中,SPR传感器存在灵敏度不高,检测信号不强等缺点,因此对提高SPR传感器检测灵敏度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氧化石墨烯又被看成是石墨烯的氧化物,它有着与石墨烯相近似的光电学特性,但又比石墨烯更容易进行化学修饰,因此被广泛用作SPR传感芯片的表面镀层来提高灵敏度。将氧化石墨烯用于修饰SPR芯片以提高灵敏度的报道很多,但对氧化石墨烯的使用量说法不一,并且在制备氧化石墨烯修饰传感芯片时需要浸泡很长一段时间,大大影响了芯片制备效率。该研究中使用长直链功能化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对SPR金芯片表面进行化学改性,用流动冲刷的方法使氧化石墨烯溶液对芯片进行修饰。通过对折射率变化响应信号的对比,最终确定氧化石墨烯最佳使用浓度为0.5 mg·mL-1,并且将修饰时间降到20 min以内。研究了不同波长入射光对氧化石墨烯修饰后芯片共振峰的影响,并对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