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   18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2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2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张瑾  周晓祺  杨涛 《中国物理》2007,16(8):2224-2228
We propose feasible experimental schemes for preparing all five-photon graph states. Our schemes require only linear optical elements, photon detectors and post-selection, which are available in current experiment so that these schemes are within the reach of the current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32.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硫酸介质中,痕量钯(Ⅱ)能催化次磷酸钠还原甲基紫使其褪色,笔者研究了此反应的最优化条件和动力学参数,从而建立了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痕量钯的催化动力学光度分析的新方法。该法检测限为4.85×10~(-11)g·mL~(-1),线性范围为0~0.9ug/25mL,用于测定样品,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3.
碱性树脂吸附有机羧酸的溶胀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强碱性树脂(201×4),弱碱性树脂(D301G)为吸附剂,以乳酸和乙酸稀溶液为吸附分离对象,实验测定了碱性树脂对有机酸和水的组分吸附量,讨论了树脂的溶胀现象.结果表明,随吸附温度的上升,碱性树脂的溶胀程度增大;随着树脂上酸的吸附量的增大,水的组分吸附量也增大.通过对水的组分吸附量的分析,提出溶胀中存在吸水量和表面增益量两个方面的影响.以水的表面增益量为基础,讨论了强碱性树脂201×4和弱碱性树脂D301G对酸-水体系的选择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34.
朱文庆  朱玉梦  李扬  樊盼  张瑾 《合成化学》2020,28(4):296-301
以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H4-DHBDC)、1,4-双咪唑苯(BIB)为有机配体,Cd(NO3)2·4H2O为金属盐,采用溶剂热法在水/DMF溶剂体系中合成了一例Cd(Ⅱ)有机骨架化合物[Cd2(H2-DHBDC)2(BIB)2]n(CCDC:1471258),其结构和性能经红外光谱仪(FT-IR)、单晶X-射线衍射仪(SCXRD)、粉末衍射仪(PXRD)、元素分析(EA)、热重分析仪(TGA)和荧光分光光度计(FS)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Cd^2+与H2DHBDC2-通过配位键形成了二维层状结构,进一步通过BIB双氮辅助配体形成了三维网络结构;化合物的骨架在364℃时开始坍塌,热稳定性较好;激发波长为376 nm时,化合物在发射波长500 nm处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35.
研究一个包含伪Smarandache函数及其对偶函数方程的可解性,利用初等及组合方法给出了该方程的一系列正整数解,并证明了该方程的所有奇数解必为奇素数p(≥5)的方幂.  相似文献   
36.
一种三维全息图的数字化实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实现三维显示的新方法,从两步法彩虹全息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分区域分幅的方式对多视角图形的波前进行数字化编码,获得夫琅和费光场分布,在位相型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上按视角顺序输入该信息,利用透镜的傅里叶变换特性再现多视角子图像,干涉法逐区域拼接获得完整三维图像.最后通过实验获得了三维图像样品,验证了该方法.本方法可成为三维显示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7.
磷酸溶液中DDA在锌表面的吸附及其缓蚀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冠南  刘光恒  张瑾 《物理化学学报》2002,18(11):1023-1028
采用失重法及电化学法研究了锌在含或不含十二烷基胺(DDA)的磷酸溶液中的腐蚀作用,得出相应的动力学方程,求得有关的动力学及热力学参数.用光电子能谱(XPS)检测发现,在40~70 ℃区间,锌在磷酸溶液中生成Zn(OH)x覆盖层,表现出较强的自缓蚀效果,而在30~40 ℃区间,因DDA以及, 等微粒同时吸附在锌表面,DDA在磷酸溶液中表现出较强的缓蚀作用.用吸附理论讨论了这种缓蚀作用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8.
TiO2因其毒性低、稳定性高、制备成本低廉而获得广泛应用,特别是作为光催化剂在降解环境污染物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纯TiO2较大的光生载流子复合率和较宽的带隙限制了其应用.元素掺杂作为一种拓宽光催化剂光吸收能力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光催化剂的修饰改性,而两种具有光催化性能的TiO2相共存则能有效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因此采取合适的方法有效利用这两种TiO2改性的方法制备得到更具实际应用潜质的光催化剂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通过简单的溶胶-凝胶过程向锐钛矿相与金红石相组成的混相TiO2中共掺杂碳和钇得到了一种活性较高的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剂.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镜等表征手段研究了碳和钇掺杂对TiO2结构的影响,发现碳掺杂有利于金红石相的形成且材料具有更大的晶粒尺寸,钇掺杂则有利于锐钛矿相的形成且能细化材料的晶粒尺寸,提高材料的比表面积,导致材料更好的光催化活性.材料在30 W荧光灯光照条件下的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性能的研究显示,C-Y-TiO2样品具有比单掺杂和未掺杂样品更高的光催化活性,其顺序为C-Y-TiO2>Y-TiO2>C-TiO2>TiO2≈P25.此外,降解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C-Y-TiO2样品光降解MB的速率是未掺杂样品在相同条件下降解速率的3.5倍.不同钇掺杂含量样品的结构和光催化降解MB的研究结果表明,钇掺杂显著促进了锐钛矿相TiO2的形成.这说明钇可能仅掺杂进入锐钛矿相,因此合适的钇掺杂量才能有效形成最优化的光催化性能的混相TiO2.不同热处理温度下获得的样品的光降解MB特性也表明,一定的热处理温度有利于合适的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的组成,从而有利于相间的协同效应.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表征分析表明,碳和钇的掺杂都拓展了其吸收光谱到可见光区域,且抑制了光生电子和空穴对的复合,进而提高了材料的光催化活性.碳和钇共掺杂的混相TiO2具有较高可见光光催化活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元素掺杂减小了TiO2的带隙使得材料具有可见光响应;二是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在锐钛矿相与金红石相TiO2中不同的掺杂特性形成的协同效应,抑制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  相似文献   
39.
APTox: 化学混合物毒性评估与预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刘树深  张瑾  张亚辉  覃礼堂 《化学学报》2012,70(14):1511-1517
真实环境中化学混合物的存在是普遍规律. 化学混合物联合效应具有与单个组分不同的变化规律, 目前缺少有效方法学与可靠基础数据. 近年来, 我们试图探索建立化学混合物毒性评估与预测(APTox)的方法体系. 发展了微板毒性分析法(MTA)以提高测试数据精密度, 创建了直接均分射线(EquRay)与均匀设计射线(UD-Ray)法来有效表征混合物浓度组成, 建立了支持向量回归(SVR)技术拟合不同形状浓度-效应曲线, 提出了将实验混合物整体剂量-效应曲线(CRC)与加和参考模型预测CRC比较以评价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的方法, 集成多种技术设计开发了化学混合物毒性评估与预测的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40.
研究了在硼砂 -氢氧化钠介质中 ,钴 ( )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偶氮氯膦 的褪色反应及其动力学条件。测钴 ( )范围 0~ 0 .6μg/1 0 m L,检出限为 7.2 6× 1 0 - 1 2 g/m L,可测定中药中微量钴 ,采用巯基葡聚糖凝胶分离富集 ,可用于多种样品中微量钴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