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12篇
力学   3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浊度是水环境和水质状况的重要监测指标。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宏观的空间覆盖性和重复的定期采样性,是一种有效的监测水体浊度的方法。基于NPP-VIIRS卫星的遥感反射率,建立了一个适用于渤黄海的水体浊度遥感反演算法,并将其应用到VIIRS卫星图像上,研究了渤黄海水体浊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决定系数R~2为0.97,均方根误差为16 NTU,平均绝对误差为23 NTU,平均相对误差为34.63%)。渤黄海水体浊度在空间尺度上基本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特征;在时间尺度上,冬季浊度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春季浊度高值区逐渐收缩,夏季达到最低,只在沿岸区域仍有较高的浊度,而秋季浊度又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32.
利用自发参量下转换产生的信号光与闲置光光子对的动量关联特性可以实现量子鬼成像,有限的测量带宽限制了量子鬼成像的物像空间范围。本文利用飞秒脉冲泵浦I类非共线匹配的自发参量下转换过程产生关联光子对,从量子鬼成像出发,分析了实验过程中测量带宽对量子鬼成像所造成的影响,指出量子鬼成像的结果将受到测量所使用的滤波器线型的影响。最后,文章给出了利用滤波器线型归一化的修正方法,并给出了归一化修正后的量子鬼成像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3.
扑热息痛和咖啡因是速效感冒片中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决定了速效感冒片的药效及副作用的大小.我们通过实验分别做出一定浓度扑热息痛溶液和咖啡因溶液的紫外吸光度随检测波长的变化曲线(λ-A曲线),并用M athem acica软件中曲线拟合的方法分别求出上述两条变化曲线的拟合方程,以这两个方程的线性组合形式拟合速效感冒片溶液紫外光谱的λ-A曲线,根据系数的比例关系求得扑热息痛和咖啡因在速效感冒片中的含量.简化了传统双波长法的操作,提高了检测速度.  相似文献   
34.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Y含量的MnOx-CeO2-Y2O3催化剂,并用于NOx存在条件下的碳烟氧化反应.通过在干空气气流中800°C焙烧12 h评价了这些催化剂的热稳定性.采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拉曼光谱、H2程序升温还原、储氧量测试、NO程序升温氧化、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碳烟程序升温氧化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发现,Y的添加导致催化剂比表面积、还原性能和储氧能力下降,从而影响了NO和碳烟的氧化活性.然而,热老化之后, Y可增大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其中以6%–10%Y的添加效果最好,它们的最大碳烟氧化速率温度仅增加了34–35°C. MnOx-CeO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热失活与其表面的Mn4+和氧物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5.
36.
结合机械合金化与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了Ni和Se共掺的细晶方钴矿化合物Co1-x NixSb3-ySey,研究了晶界和点缺陷的耦合散射效应对CoSb3热电输运特性的影响.通过Ni掺杂优化载流子浓度提高功率因子.在x=0.1时,功率因子达到最大值1750μWm-1K-2(450℃),是没有掺Ni试样的两倍.晶界和点缺陷的耦合散射机理使晶格热导率急剧下降,其中Co0.9Ni0.1Sb2.85Se0.15的室温晶格热导率降低至1.67Wm-1K-1,接近目前单填充效应所能达到的最低值1.6Wm-1K-1,其热电优值ZT在450℃时达到最大值0.53.将Callaway-Von Baeyer点缺陷散射模型嵌入到Nan-Birringer有效介质理论模型,对晶界散射和点缺陷散射的耦合效应对热导率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模型计算与实验结果符合.理论模型计算表明,当晶粒尺寸下降到50nm同时掺杂引入点缺陷散射后,Co0.9Ni0.1Sb2.85Se0.15的晶格热导率下降到0.8Wm-1K-1.  相似文献   
37.
任意一个N量子比特逻辑运算可以由一系列单量子比特门和受控非门实现[1].因此,这两种量子逻辑门的实现是研究量子计算自然的目标.虽然单量子比特门易于实现,但是由于光子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弱,所以很难实现受控非门的操作.本文基于T.B.Pittman[2]与A.L. Migdall[3]等人的工作,提出了利用自发参量下转换(SPDC)过程采用多点延时探测触发的方法获得高效单光子源,提高实现受控非门效率的理论方案.  相似文献   
38.
选黑索今炸药(RDX)为高温高压源、双氰胺(C2H4N4)为主要前驱体,采用爆炸冲击法制备含 C N 的氮化碳粉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能 谱(EDS)分析制得的氮化碳产物的形貌、成分和结构。结果表明:冲击波作用下,前驱体中C?N 及CN 发生断键,得到碳氮单键直接相连的C3N4 晶体。氮化碳粉末的XRD分析结果表明,有-C3N4、-C3N4 和石 墨相C3N4 存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到粒度为2m 的六边形-C3N4 晶粒。在前驱体中添加5-氨基四 氮唑(CH3N5)可有效提高产物的氮含量。  相似文献   
39.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乙二醇(PEG)、聚氧化丙烯二醇(PPG)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系列—NCO封端的水性聚氨酯(PU)预聚体,与自制的丝素蛋白(SF)水溶液混合进行交联反应,制备出丝素蛋白-聚氨酯(SF-PU)水凝胶。研究了SF-PU水凝胶的合成工艺,对SF-PU水凝胶进行了红外和电镜表征及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40.
张海龙  刘丰珍  朱美芳 《物理学报》2014,63(17):177303-177303
采用斜入射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技术(OAD-HWCVD),研究了气流入射角度(θ)对氢化非晶硅(a-Si:H)薄膜表面和微结构的影响.实验发现,薄膜厚度为1μm时,均方根粗糙度与tanθ成指数关系;在入射角度为75°时,薄膜表面由自仿射表面转变为mound表面.采用拉曼谱和红外谱表征了硅薄膜的微结构随气流入射角度的变化.在薄膜转变为mound表面生长之前,随入射角度的增加,准局域的影蔽效应使得薄膜中微空洞的数目及尺寸增加,导致薄膜微结构因子升高、致密度下降、薄膜质量变差.在薄膜转变为mound表面生长之后,非局域的影蔽效应导致大尺度的空洞,同时薄膜中以Si-Hn(n 2)形式存在的氢增多.本文以非晶硅薄膜为例,结合标度理论,分析了薄膜生长过程中的表面形貌和微结构与影蔽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